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主要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来探索移就辞格的内在整合机制。移就修辞将2个不同空间的事物组合在一个新的合成空间,展现常规搭配所不能体现的结构意义。移就修辞的内在整合类型表现为隐喻性整合、转喻性整合和复杂性整合。概念整合理论对移就辞格有着很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2.
运用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对球赛新闻报道中的战争隐喻进行初步探析,指出球赛即战争这一概念隐喻所涉及的两个输入空间,即战争空间和球赛空间,都囊括了参与者、过程、地点、策略和结果等共同的元素,从而形成了这两个心理空间之间大量元素跨空间映射的基础,二者之间还具有共同的组织框架,所有这些都投射到合成空间,从而完成了球赛即战争这一隐喻完整的概念整合。本文还借助于大量的、具体的数据充分证实了战争隐喻在球赛新闻报道中的普遍性及其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3.
Grady,Oakley&Coulson(1999)讨论了概念隐喻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之间的关系,认为这两种理论之间是互补的关系。概念隐喻为概念整合提供重要的稳定的输入空间。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隐喻在概念整合中的作用,讨论基于事物之间相关性的隐喻映现,作为输入模板的根源隐喻,事物之间相关性理论与概念整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合成空间理论"为理论背景,研究汉英表量结构中隐喻的分类与认知解读问题。根据输入空间的不同,从认知角度将汉英表量结构中的隐喻分为两类:显性隐喻和隐性隐喻。显性隐喻是通过"量词"和"名词"两个输入空间之间的概念整合进行建构的,而隐性隐喻是通过量词所描述的"原型名词"和表量结构中的"名词"两个输入空间之间的概念整合进行建构的。  相似文献   

5.
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和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为研究语言运用背后的认知活动搭起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成为目前解释隐喻工作机制最有影响力的两大理论。概念隐喻理论的两域模式可以为常规隐喻的工作机制做出合理的阐释,而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的四空间模式却表现出更强大的阐释力,它不但可以解释常规隐喻,而且可以解释虚拟空间、语法结构、谚语、新词、文学与修辞等非常规隐喻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6.
概念结构的形成是概念隐喻进行映射的前提,相比概念隐喻单一的从源域向目标域映射的方式,概念整合理论提出了基于心智空间的多空间映射,即在双域映射之后概念要素进入类属空间进行相似性匹配,最终进入融合空间形成新创结构。这种更为动态全面的隐喻加工模式,对隐喻的产生机制有着更强的解释力。本文通过三个例证,分析了概念隐喻、意象隐喻和意象图式隐喻的概念整合机制,认为概念隐喻强调概念结构之间的映射,意象隐喻通过唤起心理表征突显不同意象的比较与映射,而意象图式隐喻基于图式结构及附带的逻辑关系构成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7.
公益广告是一种传递信息和劝导的过程,是指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选用富有艺术性的表现手法,将其正向的社会观念传播给广大受众,以转变其态度及行为。近些年来随着公益文化的不断发展,公益广告的内容日趋丰富,其倡导的社会化和公益化的相关理念逐渐被大家认同。概念整合理论是近些年来认知语言学新的研究视角,是在空间理论的基础上得来的。该理论模式的中心思想是概念整合与跨空间的映射,包括概念整合网络及整合具体方式。隐喻则是涉及到源域与目标域间的跨空间映射。概念整合视角下的隐喻解读是将两个域中的概念结构选择性地投射入合成空间中,在合成空间中再通过组合、完善、扩展等方式逐渐生成新的结构。本文将从以概念整合理论的视角,根据不同类型的概念整合网络对公益广告语言及其中的隐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广告语中极为常见的修辞手段,隐喻话语的意义建构离不开认知理论。合成空间理论揭示了自然语言意义建构过程中的概念整合认知过程,对广告中的隐喻具有很好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9.
许洁 《考试周刊》2009,(45):38-39
认知语言学家Lakoff认为隐喻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修辞)现象,而是人类心智发展的结果,即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本文选取了《围城》中的爱情隐喻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兼对比分析英文译本中的爱情隐喻,揭示了隐喻理论对翻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time”的隐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域映射理论和Turnerr概念整合理论入手,结合英语语料,从实体隐喻、方位隐喻、结构性隐喻三个方面对“time”这一单词产生的隐喻性词语进行分析,探讨“time”隐喻的建构过程及利用概念整合理论解释它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比利时列日大学的修辞学小组的普通修辞学理论把德·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与古老的修辞术成功地结合到了一起,为现代修辞学,特别是辞格体系的研究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因而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从《普通修辞学》理论基础、辞格理论以及诗学修辞理论三方面对列日学派的成就作了简要评介。  相似文献   

12.
Zeugma是英语修辞中非常富有特色的一种辞格,它利用词语语义上的顺延形成一种奇妙的搭配方式,能产生强烈的语言感染力。在翻译中,对轭式搭配法的处理有两种方法:一是直译,即采用与其相类似的汉语辞格拈连;二是意译,有两种情况:一是得“意”忘“形”,只取其意;二是得“意”换“形”,即采用其它辞格译出。  相似文献   

13.
Zeugma与拈连     
英语修辞格Zeugma和汉语修辞格拈连在性质上完全相同,在格式上有些差别,把它们加以对比,研究,有助于英汉翻译中正确理解原著的修辞手法,并正确地在译文中表达它们:有助于提高英语,脯达能力及文学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14.
标记理论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记理论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其核心是标记概念。经过发展和完善,标记理论现已应用至语言研究的各个层面。本文从句法标记性、语用标记性和语域标记性三个方面,以高级英语教材上的一篇课文《Love Is a Fallacy》为例,着重探讨标记理论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交际修辞观的视角着眼,建立了新的旨在描写和解释言语交际活动的调控修辞理论,认为修辞是言语交际活动中的话语效果调控行为,即发话人有效调控言语交际的进程和交际的参与因素,运用针对性的话语策略,最大限度地促使发话人所期望的话语效果的成功实现,并对修辞的本质与性质、修辞调控的过程、修辞策略的构成等进行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标记性是语言符号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它表现为一种对立的不对称特征.词的反义现象属于典型的对立非对称关系.标记理论是分析互补反义词对、层级反义词对和相对反义词的重要手段.并能用于探讨反义词对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作为语言学的重要理论,标记理论在音系、句法和语义分析等语言学研究的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在语篇层面,标记理论与主位-述位切分理论相结合产生了标记主位。标记主位的本质与普遍性赋予其重要的语篇功能。在语篇建构过程中,人们常使用标记主位这种信息编排手段,用来调整已知信息和新信息的顺序,使语篇成为一个前后衔接、上下连贯、环环相扣、信息流畅的语义整体。  相似文献   

18.
修辞学研究突围:从倾斜的学科平台到共享学术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修辞学一体化于艺学/哲学的学术平台,现代修辞学归属于语言学的学科平台。由-于这是一个倾斜的学科平台,定位在语言学学科框架内的中国修辞学,基本上或极少拥有语言学的共享资源。基于学理和应用的双重考虑,本主张修辞学突围,修辞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需要一个交叉于多学科的共享学术空间。  相似文献   

19.
邹雯 《海外英语》2012,(8):215-218
作为福克纳最著名的短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真实地描述了处于新旧时代交替特殊时期的南方贵族小姐艾米丽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扭曲变态的心理。该文试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从词汇,句法,修辞手法和语境方面来分析艾米丽小姐无法避免的悲剧主题。  相似文献   

20.
语言学和认知学范畴的标记性被视为语言迁移的两个制约因素.语言学范畴的标记性主要指语言本身的标记性,注重母语本身特征对二语习得产生的影响;而认知范畴的标记性则强调语言使用者对标记性的心理直觉,着重讨论母语结构对二语学习者认知能力形成方面的影响.文章主要从语言学和认知学角度出发,探讨标记性在语言迁移中的作用及其对二语教学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