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自然审美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然审美是人类最早的审美形态 ,人类在自然审美活动中产生了形式感 ,实现了由耳目快感到心理快感的飞跃 ,培养起对现实对象超物质功利的精神性审美态度。自然审美也当是人类最高的审美境界 ,它可以拓展和提高整个审美活动的精神品格。自然审美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重建人与自然的精神联系方面 ,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生态美是自然审美的当代现实形式。  相似文献   

2.
文化功能和企业审美文化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的功能由其本质和特征决定。企业文化的审美塑造,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立足点,以“美的规律”为指导,把企业文化提升为审美文化,充分发挥文化的审美功能,使员工在实践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的过程中获得极大的审美享受、精神愉悦,从而提高实践企业文化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3.
笔者将文化审美分为传统物质文化审美和传统精神文化审美两个方面,并将它们分别进行了论述,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它们与图书馆环境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程度是检验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和作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的内在特征 现代高等教育的价值迷失和精神发展的当代危机 人的精神大厦的构建包括心里道德和审美个层面因此精神教育的内容也是由心理教育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构成的一个大道德教育体系三者是由浅入深  相似文献   

5.
古徽州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徽州文化,其审美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徽州人审美精神的表征。从徽派建筑艺术,我们可以看到徽州人在审美文化方面的精神诉求:崇尚"诗意的栖居"与"天人合一"的自然美,追求"庄严肃穆"与"长幼有序"的伦理美,重视绮丽多姿、清新淡雅的工艺美。  相似文献   

6.
康德认为,艺术作品是否美取决于其是否有精神。精神就是指艺术品的那种自由的富有创造性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及其表现力,它是审美理念的灵魂,是美感生成的必要条件,是促使审美进入想象力和知性的自由游戏的本源性动力因素。而且,精神可以在对创造、超越与自由的终极追求中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所以,我们要在审美活动中坚守作品的超越精神。  相似文献   

7.
西美尔认为货币由手段上升到目的,导致人类文化终极追求和意义的失落,引起了人们生命感觉的萎缩及精神的缺失。西美尔描述了现代人的精神困惑和生存危机,他提出的“距离”的救赎方式对当下生存有着审美的超越意义,结合海德格尔的诗意栖居的设想,这种乌托邦精神的审美尝试有其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8.
中国智慧是审美的,是对中国文化精神的高度概括。探索这一命题的理论意义,对确立中国文化的精神本质,提取深刻内核意义重大。中国智慧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为精神来源和哲学基础,深刻体现了审美的内质。它旨在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重视自然和谐的秩序和逻辑。儒、道、释各家思想中都渗透了这种审美因子。中国智慧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崇尚人格的完美,追求诗意生活。这种审美精神更体现在建筑、书法、绘画、诗歌创作和欣赏与象征的观念结构中。其特性超越知识和逻辑、道德,以感性力量和实用精神关照整个现实人生。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应该有自己的学科精神。有了学科精神,教学就有了追求的目标,有利于形成学科的"风骨"与特制。语文教学的学科精神应该是人文精神、审美精神与研究精神的综合。  相似文献   

10.
语文审美教育须与人生教育结合,方能显示其深层意义。即语文审美教育更应着眼于审美主体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精神旨趣,完美人格等的教育,以感悟生命、热爱生命为契机,融人生教育于审美活动之中,充分挖掘作品的生命意识,提高文学鉴赏力的层次。由品文而悟道,确立审美主体的审美人生观。  相似文献   

11.
审美价值的消费和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审美价值的消费分为现实中审美价值的消费与艺术中审美价值的消费,后者是单纯的审美消费。就其作为审美价值的消费而言,它与非审美价值的消费有明显不同。首先,审美价值的消费是一种与物质消费不同的精神消费,消费中不减值反而增值;其次,与某些非审美价值的消费相比,审美价值的消费是一种特殊的享受;再次,与其他价值的消费相比,审美价值的消费对消费主体提出了更高的甚至更专门的要求。审美价值的消费也就是审美价值的接受和实现,是作为社会精神财富的审美价值转化为消费者的精神力量。审美评价是伴随着审美消费所发生的一种主体行为,是主体对对象所具有的审美价值的性质、高低、大小、真伪等等所作的判定、鉴别、批评、论说。审美评价必须在审美消费的基础上进行。审美评价标准是个历史性的范畴。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从美学经济理论视角探讨如何提升消费者参与体育消费时的美好体验和感受,满足消费者新的体育消费需求,进而实现体育消费升级。将体育消费需求中的美感需求分为4个维度:美感消费需求、美感资源需求、美感体验需求、美感要素创新需求。认为消费者在参与体育消费时获得的美感体验并非一般意义上通过体育运动获得的体验,或者使用体育用品时产生的功能性体验,而是将消费者的身心体验与体育消费的美感要素进行深度融合,促成消费者的体育消费行为。提出我国体育消费升级的关键是实现对美感资源的有效融合,通过审美情境的创设、美感要素的融入与创新,进而促进体育消费。  相似文献   

13.
"传神写照"、"以形写神"是东晋绘画美学家顾恺之提出的两个美学命题。"传神写照"是指在审美构思阶段,要超越现实对象外在的形体束缚,去把握现实对象内在的精神气韵。"以形写神"是指在审美创造阶段,要重视艺术形象之形的刻画,更好地表现艺术形象之神。这两个命题体现了从审美构思活动到审美创造活动的转化关系,是顾恺之在人物绘画的不同阶段对"形"、"神"的审美把握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4.
美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态,其具体目标是“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也就是促进学生审美发展。美育教师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上述目标的专业人员,他们的能力和素养如何直接影响到美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需要成千上万合格美育教师,而美育教师的培养要以对学校美育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养认知为前提。因此,学校美育教师基本能力和素养的研究是当前一项紧迫任务。根据学校美育的目标,结合我国师范艺术教育专业现状,学校美育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养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掌握最基础的美育知识,理解所承担的艺术教育课程的美育目标;熟练掌握一门艺术的技能及其表情达意的语言;掌握至少一门艺术的系统知识,并能够理解和阐释这一门艺术中经典作品的人文内涵;从理论上认识儿童审美发展的心理特点;掌握“遵循美育特点”的有效教学方法;具备组织和辅导学生艺术社团活动的多方面能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早期卓越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杨贤江非常重视学校美育工作,对美育价值和功能的认识具有现代美育理论的价值。他根据学校美育的目标,提出通过赏析文艺作品、开展文娱活动、观赏自然风光等途径实施学校美育,并强调在日常生活和教育过程中渗透美育。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的美育理论是以中国传统的美育思想作为其深厚的土壤,并借鉴西方美育思想而形成的。王国维倡导美育应有其独立的地位,在美育的领域内,美育的育德功能是第二位的,美育自身的价值才是第一位。这一思想是王国维提出培养“完全之人物”这一观点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7.
美学是一门渗透力很强的学科,当前,伴随着人们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美学研究越来越趋向于专门化、多样化.新闻美学、体育美学就是20世纪末逐渐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体育新闻近些年来逐渐崛起,是否应该构建自身的美学品格?体育新闻、体育报道又呈现出怎样的审美形态?结合美学、体育学、新闻传播学知识,对体育新闻报道美学形态的分野进行了探讨,并从体育事实的美质、传者的审美感知、符号的美学风格以及受众的审美认同四个方面阐述了构成体育新闻美学形态的要素.  相似文献   

18.
对体育教育中审美心理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体育已成为现代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它的发展日趋完美。体育中蕴涵了丰富的美学因素 ,同时伴随着审美心理过程的发生 ,因此体育教育与审美心理在艺术规律和发展规律上密切相关 ,相互包容。建立良好的审美心理趋向 ,可以促使我们在体育教学中从审美的角度优化教学 ,提高技术、战术和体育艺术水平 ;与此同时我们通过体育教育从心理的角度培养审美素质 ,开发审美心理潜能 ,逐步形成体育审美心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艺术体操美学内涵的挖掘,分析了艺术体操的美学价值。结合艺术体操运动的特性探讨其美育作用,并对艺术体操教育中美育的缺失,以及如何深化美育进行了阐述与分析。提出了在体育院校艺术体操教育中更好的实现美育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20.
就音乐教育的美学问题而言,除了普遍存在的制度性问题外,还存在着诸如学科设置、教师教学、音乐教育功能等方面的问题。正是在这些方面,音乐教育的美学因素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或者甚至从根本上被忽略。关学因素是音乐教育中非常核心的因素,美学功能也同时是音乐教育中最核心的功能。音乐教育一旦偏离美学因素和不重视对美学功能的开发,音乐教育就无法从根本上获得积极、健康、有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