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南京高校大学生健商的调查与健康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商是21世纪人类最新的健康文化和全新的健康理念,健康教育是学校作为一个教育主体的教育职责和义务。通过对南京市高校大学生健商的问卷测试,充分了解学生目前健商的现状,为构建学校健康教育发展提供新的设想,拓宽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思路,不断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使其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为国家培养具有健康才智的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学生受益于健康教育的结果和贯彻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后学生健状况的变化,运用健商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学生进行健商测试.结果表明,高校学生受益于健康教育的结果很不乐观,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脱节.新<纲要>中课程目标实施过程中问题较多,学生对自身的健康重视不够,健康的自我管理还有待于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加强高校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以健商理论和健商测评结果为依据,分析大学生健商和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构建了高校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体系,为高校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全新的内容架构。  相似文献   

4.
健商(HQ)作为以健康知识和全新理念为基础的综合全面且有利于提高生命质量的新概念,不但符合现代体育的教育理念,又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体育提出的实际需要.本文通过科学分析健商的内涵、体育教学过程对健商作用以及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在培养健商方面的不足,为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商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高校女大学生健商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我国部分高校女大学生健商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女大学生健商各方面得分大部分在及格范围,有少数学生得分处于不及格范围;健康知识方面存在专业间显著的差异性;总的健商指数、人生技能和健康知识三方面存在家庭所在地间极为显著的差异性;精神状态方面存在家庭所在地间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略论高校体育健康教育思想与健商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健商和健商文化新概念的认识,提出了现代社会的高校体育健康教育应确立健康教育新理念———健商文化教育,它既符合现代体育教育理念,又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体育提出的实际需求。文章还对高校体育健康教育应进行深化改革,加强健商文化教育提出了一些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健商文化与学校体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健商是21世纪人类最新的健康文化和全新的健康理念。健商文化教育涉及到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将健商文化教育融入到学校体育教育中应注意加强理论教材的建设,加强体育教师健商文化的再教育并构建一支高健商的体育教师队伍,以及必须采取多元的教育方式,形成立体的教育网络以加强健商文化与体育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对体育类高校理论课开发"健商"课程进行了研究。认为将"健商"作为体育类高校理论课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视角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推动理论课课程改革;有利于体育类高校学生形成"健康第一"的理念;可以使体育类高校学生将"健商"理论推广传播,使更多的人受益。在体育类高校理论课校本课程开发中引入"健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更新观念,提高对"健商"的认识;提高理论课教师的素质;开发"健商"课程要具有灵活性,根据具体情况将"健商"开发成独立的课程或将"健商"内容融入其它相关课程中。  相似文献   

9.
论体育教育中的健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音 《湖北体育科技》2005,24(4):538-539
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比法,对健商(HQ)文化在体育教育中的实施提出了有效途径。健商文化作为一门新型学科,在体育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使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必须使学生通过在校的体育学习,通过自我保健取得最佳健康,使身体达到最佳状态,日后担负起祖国的重任。  相似文献   

10.
对苏南地区外企职员的健商状况进行测试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外企职员多数具备一定的健康知识水平,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得正常需求与实际生活方式之间的系统平衡出现失调,绝大多数外企职员处于亚健康甚至非健康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篮球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6名大学生在篮球教学实验前后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以探讨篮球教学促进心理健康的实际功效。结果表明:"人际"、"抑郁"、"焦虑"、"敌对"四项因子实验后得分明显低于实验前得分,说明篮球活动是一项十分有益于心理健康的运动项目。  相似文献   

12.
杨婉芳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148-148,150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小学体育教学逐渐被重视起来,并成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不仅承担着小学生运动启蒙的作用,还对小学生的体质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体育教学的需求了,因此,体育教师要全面认识体育运动对小学生体制健康的重要作用,改进教学方法,推动小学体育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玉昕  吴闽  周容晖 《体育学刊》2002,9(1):111-112
以自答问卷的形式对我院231名学生进行了骨质疏松(OPO)知识了解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我院学生对OPO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在广度和深度上则远远不够;我院学生对OPO的态度是积极的,但应把积极的意识转化为具体的预防行为。建议在校园内进行全面的、充分的OPO宣传教育,开展BMD的普查,建立学生个人的骨健康档案,全面提高学生对OPO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14.
姜淼淼 《冰雪运动》2015,(2):59-61,79
研究冬季体育教学干预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对冬季体育健身功能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探讨冬季体育教学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科学途径,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体质与健康的含义和关系,阐述了冬季体育教学内容、方法及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干预的实效性,指出冬季体育教学干预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积极影响和存在的问题,从建立科学化的冬季体育健身课程教学体系,加强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科学指导,探索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冬季体育教学创新等方面,论述了充分发挥冬季体育教学干预对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专家调访及文献研究,认为目前大多数研究生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并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等方面的压力,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均造成一定不良影响。针对以上情况,利用具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对研究生体育课程内容进行构建,充分发挥民族文化体育项目所特有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价值,使之为研究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采用《青少年健康促进量表(AHP)》与《青少年锻炼行为阶段量表》对福建省九所初高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青少年的锻炼行为阶段发展与健康促进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有21.2%青少年锻炼行为处于保持阶段,女生参与锻炼行为人数比例有所提高,初中生锻炼行为参与程度高于高中生,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2)初中生的健康促进行为得分高于高中生,具有显著性差异;(3)锻炼行为阶段发展与青少年的健康促进行为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但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17.
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3方面指标呈下降趋势。学校体育课程未能开齐开足、学生合理运动时间被挤占是主要原因之一,保障学生体质健康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身体受教育权受到不同程度侵犯。应尽快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细化学生身体受教育权的保障措施;赋予体育行政部门对侵犯学生身体受教育权的学校和个人进行处罚的权利;体育行政部门或各级政府全面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各级教育单位进行学生体质检测,以第三方独立真实的检测结果倒逼教育机构对学生身体受教育权进行保护;激励一线体育教师主动维护学生身体受教育权,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8.
常青 《精武》2012,(22):83-84
由于游戏具有思想性、教育性、趣味性、娱乐性、参与性的特征,在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加以巧妙运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学生在运动游戏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个性品质特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遵章守纪、行为品质教育,丰富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途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新理念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建立以人为本的体育理论体系;要关注学生的健康问题,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要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问题,充分利用和开发体育与健康教育资源,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开设定向运动课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以及环境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能力培养都将产生全面而积极的影响,从另一方面也适应了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文旨在为定向运动列入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