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话题”是指阅读教学中,教者引领学生一步步走向文本,领悟文本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的对话主题,也是课堂上通过阅读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大量实践证明,阅读话题的质量直接制约或影响着阅读教学的质量。本文立足实践,试着从操作层面对“阅读话题”的建构策略做些探究。  相似文献   

2.
正阅读教学是学生言语发展与精神升华的重要的软环境。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如果引导学生在言语实践过程中,既能够"入情"又能够"悟神",进而与文本精神相遇,实现言语与精神的同构共生,那我们的阅读教学一定会抵达一个非常美妙的境界。一、文本精神的缺失,消弭了阅读的育人价值语文能够熏陶感染学生,靠的就是字里行间蕴涵着的深刻的文本精神。所以,文本精神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灵魂,是我们语文教育应该占领的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所强调的阅读中的体验感悟是指让学生直接接触阅读材料,凭借直观直觉走进作品的生命,展开与文本个性化的对话;但是,这种对话是建立在阅读主体的知识背景之上,必须凭借已有的言语经验。在阅读教学中,“体验感悟”必须与“理性分析”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伽达默尔的游戏观为主要理论背景,对阅读活动进行了一番透视,指出阅读与"游戏"或"演奏"的共通性,并揭示出创造性阅读是既是文学文本阅读的题中之义又要受制于文本.  相似文献   

5.
研完当前中学语文现代诗教学的问题,探讨中学语文现代诗教学的对策,帮助中学语文现代诗教学摆脱窘境是一项紧迫的学术任务。在现代诗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阅读文本开始,通过自主的言语实践活动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文本的情感,从而进一步增长学生的言语智慧。  相似文献   

6.
文本阅读理解是读者与创作者之间的一种言语交际活动,二者交际的前提是共同的认知基础。这个认知基础也就是交际双方已有的知识积累,心理学家们称之为"图式"。运用图式进行语言理解和文本解读研究是图式理论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针对文本中存在的言语缺省这一现象,运用图式理论阐释读解缺省言语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7.
<正>1."言意共生"中的"言",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文本中的外在言语形式,它是文本中的骨肉,是具体形象的,是有声有色的,具化为词、句、段、篇的构架方式;二是文本中的内在言语素材,关涉词、句、段,篇的材料内容。"生言",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言语范式,迁移运用,积累言语素材,形成运用组块,通过阅读"文意"后,结合自己的理解产生新的"意"。2."言意共生"中的"意",主要是指文本语言中  相似文献   

8.
现代对话理论认为,"阅读话题"就是由教师或学生根据课文提出,为了引领学生一步步走向文本,领悟文本言语和言语形式而设置的交流主题,并围绕主题同时产生一些新问题。建构有价值的阅读话题,有利于我们开展  相似文献   

9.
<正>1.语文课堂上要进行有效的"对话"目前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感受性阅读",而"感受性阅读"的理论基础是语文课程改革提倡的阅读和教学新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如果从言语交际学来看,并非是孤立的说话或听话,而是交际双方彼此间的言语互动。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是现代教学论倡导的一种崭新教学理念,是一种新型教学文化,即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人、文本和环境之间激荡起的心灵共振和  相似文献   

10.
丰富学生的言语体验对于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获得对文本的深刻感悟以及提升阅读能力具有助推作用。教师可以从文本言语之间的"组合""聚合""连联"等关系入手,引领学生细品,从而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基。  相似文献   

11.
"教学中的阅读"往往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以准确、具体获取文本有用信息为目的,即文本写了什么.而"阅读教学"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以及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感悟文本的表现形式,即文本怎么写的,从而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可见,"教学中的阅读"和"阅读教学"有密切联系,但又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12.
潘新和教授在《语文:表现与存在》一书中提出了对语文教学本位的思考:以"言语生命"作为语文教育的核心概念。关注文本的语言表达形式,关注学生的言语实践,这才是回归本位的阅读教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不同于生活中的阅读,在语文课上,阅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提高学生言语表现素养、写作素养的手段与过程。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非连续性在形式上的片段性和内容指向上的关联性特点,明确了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已经成为阅读常态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基于构建学生的言语形对促进学生言语思维发展的重要作用,探讨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策略,即提供真实多元的文本阅读信息,基于文本意义统整文本信息,引导学生学会共享阅读信息,运用元认知策略发展言语的思维。  相似文献   

14.
文学活动是一种由世界、作家、文本和读者等要素构成的精神活动.接受理论重点讨论了其中的作家、文本和读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接受理论认为:作者的未经阅读的作品(文本),只有经过读者的阅读、理解,才能实现自己.这就是说,文学作品(文本)的接受,或者说阅读,实质上是作家、文本和读者之间的一场"对话".这场"对话"能否开始,能否顺...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在言语实践中动态生成的。在"语言建构与运用"基本理念的指导下,遵从文本阅读规律,以儿童的视角,在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表达的基础上,巧妙穿插习作微技巧教学,循序渐进地学习领悟和"语用"实践,让"阅读"与"表达"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两次提到"对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从言语交际学来看,是交际双方彼此间的言语互动,即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人、文本和环境之间激荡起的心灵共振和呼应.  相似文献   

17.
前现代批评理论乃至新批评理论都认为,文学文本有着确定的意义,文学阅读的目的就是找到这个"原意".在实践中,这种理论把读者带入了阅读的困境,经常让读者深陷文本的迷宫不得其门而出.造成这种困局的原因,不是文本晦涩难解,而是文本阅读的理路误入了歧途.后现代批评理论另辟蹊径,高举"存在本体论"旗帜,突破了旧批评理论画地为牢的困...  相似文献   

18.
文本是指“言语作品”,其中包括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两个方面,两者构成统一体。阅读文本,可以把握言语内容语表之义,但通过言语形式则可理解文本的言下之意,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关注言语形式,以此解读情感密码,体会作品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9.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这里,我们把有创意的阅读,简称为"创读"."创读"与"实读"是阅读的两种方式."实读",即实实在在地读,努力读出文本的本来意思,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这是一种"再现式"的阅读.而"创读"则是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价值观、知识积累等对文本进行有创意地理解,即在掌握文本本来意义的基础上,把作者想说而没说的话说出来,把作者没有想到的想出来..  相似文献   

20.
刘云生认为,阅读有三种境界,一是从文本上"飘过",即只是就文本所提供的话题作一些无谓的讨论,没有真正进入文本去阅读;二是从文本上"滑过",即只了解了文本表皮的内容,比如知道文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写了一处什么样的风景;三是在文本深处"穿行",这一层次的阅读,读者进入了文本的世界,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要想达到第三种境界,教师成功"主导"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