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从环境学、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方面,为运动竞赛中运动员越轨行为的产生寻求解释的理论视角,以便管理部门从多方面入手,采取相应措施,尽可能地预防和减少运动竞赛中运动员越轨行为的产生。运动竞赛中运动员的越轨行为对运动竞赛和社会稳定具有相当大的危害性,但从功能异化的角度来看,通过对运动员越轨行为的纠错过程,导致社会功能的异化,使运动员越轨行为的结果最终转变为对运动竞赛的良性运行和完善运动竞赛管理等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运动员越轨行为的成因、演化趋势及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研究运动员越轨行为的成因及控制,在明确运动员越轨行为概念的基础上,将运动员越轨行为分为谋取利益 型、情绪宣泄型、资格作弊型和滥用兴奋剂型4种,从社会和心理2个方面探讨一般越轨行为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运动员越轨行为的实际 情况,将运动员发生越轨行为的成因归为没有良好的行为规范、运动员的权力能否得到有效保障和运动员的成长过程发生偏颇3个方面。但是,随 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体育比赛变得更加激烈,越轨行为的手段又呈现更加隐蔽和扩大化的趋势,严重扰乱了体育竞赛的环境,甚至造成集体或 个人形象的损害。为防止以上危害的发生,提出以下防范措施:(1)加强体育行业规范制度建设,用正确的体育道德精神引导运动员参与体育训练 与比赛的行为意愿,防止越轨行为的发生;(2)加强体育道德教育,树立公平竞争思想;(3)切实保护运动员的合法权益,减少利益损益型越轨行为的 发生;(4)加强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其文化水平和道德标准,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运动员,并自觉抵制越轨行为的发生;(5)对于既违反 体育比赛规则又触犯法律的越轨行为要寻求法律支持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运动员越轨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明确运动员越轨行为的概念基础上,以运动员越轨行为的目的为依据,将运动员越轨行为分为情绪宣泄型、利益驱动型、精神满足型和偏激盲动型四类;从运动群体文化、运动员权利保障和运动员成长过程三方面分析运动员发生越轨行为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从研究瓦伦达心态出发,阐述了瓦伦达心态的理论内涵,并把其引入运动竞赛之中,分析在各种运动竞赛中运动员出现的瓦伦达心态现象,进一步找出运动员在竞赛中出现"瓦伦达心态"现象的成因:即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控制这种现象出现的路径,试图为运动员参加运动竞赛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影响运动竞赛成绩外部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动员在运动竞赛中能否创造优异运动成绩,除了与运动员本身技术、战术、身体、心理、智力的综合表现能力,以及教练员的指挥艺术这些内部因素外,还与竞赛环境、裁判员的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以及运动竞赛的组织与管理工作等外部因素有关.对影响运动竞赛成绩的这些外部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教练员、运动员科学控制运动竞赛的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运动员的自我意识情绪与越轨行为之关系,分析组织伦理气氛对这一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运动员的自我意识情绪与其越轨行为的关系受性别和年龄的影响不大;内疚、自豪、尴尬等因素与越轨行为各因子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耻辱、嫉妒等因素与越轨行为各因子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规则、关爱和利己导向伦理气氛对运动员的自我意识情绪与其越轨行为的关系均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其中又以规则和利己导向伦理气氛的调节作用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潘妙玲 《体育科技》2002,23(4):25-28
运用体育运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 ,分析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及其在运动竞赛中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提出了克服心理障碍的心理训练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8.
在系统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现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同场对抗性项群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运动竞赛中发生的种种攻击性行为的动机、原因、影响因素三方面的认知调查,并对同场对抗性项群青少年运动员运动竞赛中攻击性行为的发生机制提出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正> 现行的各项运动竞赛规则,都是在运动竞赛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般来说,它不是为了束缚和限制各项运动的发展,而是有利于促进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现在不少项目的教练员和运动员都在充分利用规则来改进和加强技、战术训  相似文献   

10.
当今体育竞赛正朝着高水平,强对抗的方向发展,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战胜水平日趋完善和接近,心理素质在运动竞赛中显得尤为重要,赛前心理训练是运动训练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是运动竞赛成绩好坏的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是否稳定,对比赛的成败尤为重要。文章根据青少年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变化特点,找出影响青少年运动员赛前心理障碍的因素,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心理调节方案,为今后提出训练和控制赛前心理状态的方法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自从现代体育诞生以来,各种形式的体育越轨行为充斥着体育赛场,文章从冲突理论观点出发,运用文献综述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育越轨行为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以期对体育越轨行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青少年蹦床运动员膳食营养知识、膳食营养态度以及膳食营养行为等信息,进而改善其营养水平,为提高运动成绩服务。方法:以10-17岁青少年蹦床运动员为调查对象,设计蹦床运动员膳食营养知信行调查问卷,对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青少年蹦床运动员膳食营养知识平均分为6. 5±1. 73分(不及格),知识短板主要是对食物中营养素的构成以及人体所需的能量物质来源等知识点的理解有偏差;膳食营养态度平均分为7.03±1.81分(良好),总体上膳食营养态度表现积极;膳食营养行为平均分为13. 43±3. 07分(及格),运动员的食物选择主要依靠心情或者胃口,营养素摄入不均衡,有一部分蹦床运动员不按照队里的规定购买或食用食物。结论:我国青少年蹦床运动员主要依靠教练或亲戚朋友获取营养知识,正确的饮食习惯有待加强,膳食营养行为需要合理监控。建议:开设相关营养课程,加强运动员对膳食营养重要意义的认知,配备专业的膳食营养师进行膳食营养搭配和监控。  相似文献   

13.
我国足球赛场球迷越轨行为分级及趋势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球迷越轨行为进行了等级分类,通过对近十年来我国足球赛场球迷越轨行为的特征分析,揭示了我国足球赛场球迷越轨行为的走向和发展趋势,结合社会学、心理学等因素解析了不同类别球迷越轨产生的成因,旨在为相关部门在宏观决策和指导上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球迷越轨行为的发生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竞技体育在商业化、职业化发展的进程中,运动员的道德行为在社会环境的浸染中出现了错位。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运动员价值观念、主体性两方面造成的道德行为失范进行剖析。研究结果与结论:认为式微的传统道德约束力,道德教育与行动之间的脱节,运动员体育精神的欠缺是运动员道德行为失范的成因,提出匡正社会诚信,为竞技体育诚信提供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提高运动员的道德素质,注重道德教育和道德践行的统一;怀自律之心遵他律之规,加强运动员个人自律与公共道德关系的认知作为道德失范的治理路径,从而促进竞技体育朝着"更高、更快,更强"的理念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探讨道德认同、自我定向、道德推脱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偏差行为的影响,检验多重中介模型适配性。采用道德认同的内在化分量表、运动中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问卷的自我定向分量表、体育道德推脱量表和大学生体育学习偏差行为量表,对1537名大学生(年龄20.42±0.532岁;男874人,女663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道德认同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偏差行为的负向影响显著(F=76.668),自我定向、道德推脱对偏差行为的正向影响分别显著(F自我定向=186.899,F道德推脱=137.076);在道德认同影响大学生体育学习偏差行为时,自我定向、道德推脱分别具备部分中介效应,而且,二者的多重中介效应也显著,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38.10%、5.04%和9.88%,即:道德认同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偏差行为的间接影响效应占总效应的53.02%。结论:道德认同是改善大学生体育学习偏差行为的心理特质,自我定向、道德推脱是诱发体育学习偏差行为的前因要素;道德认同既可以直接的方式改善大学生体育学习偏差行为,还可以通过抑制道德推脱机制来缓解自我定向,进而有效避免产生体育学习的偏差行为。本研究可为防范和解决体育教学中的诸多潜在问题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6.
Framed within the psychosocial context of the sport ethic and social-approval goal orientation, 10 female and 11 male current collegiate or former high school athletes participated in individual interviews about their hazing experiences. Data analysis resulted in seven lower order themes and two higher order themes. The higher order theme of the general aspects of hazing included type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reasons for, and the effects of hazing. The higher order theme of hazing as deviant overconformity included rites of passage, hazing and the team, and the ambiguity of hazing.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thletes reported engaging in risky, hazing behaviors and that both the values of sport as well as the desire to be accepted by teammates encouraged hazing.  相似文献   

17.
《Sport Management Review》2019,22(4):491-501
Effects of deviant behavior committed by NFL teams’ coaching staffs and players on head coach dismissals are examined before and after a personal conduct policy change. Using 505 observations from 2000 through 2015, survival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 deviance committed by players affect head coach retention decisions. More specifically, workplace deviance committed by subordinates, as measured by player fines, increases head coach dismissal likelihood, regardless of the institutional emphasis on personal conduct, represented by a personal conduct policy modification. However, penalty yards and off-duty legal incidents committed by players only increase the likelihood of head coach dismissal following the personal conduct policy modification, which was implemented to deter deviant behavior viewed by external stakeholders. Though head coaches are dismissed following instances of player misconduct, when those instances of misconduct result in suspensions (i.e., coaches are unable to utilize all their resources), the likelihood of head coach retention increases, suggesting suspensions may operate as an excuse for poor performance, thus allowing head coaches of deviant players to potentially forestall their dismissal.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体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名运动员(共51名)的体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优秀跆拳道运动员体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特征,即体型分布较为集中;男子运动员体型特征为:体型匀称,肌肉、骨骼发达,皮下脂肪含量低,身材高大,其体型三因子均值为212441318;女子运动员体型特征为:体型较匀称,皮下脂肪较发达,肌肉、骨骼发育一般,身材较高,其三因子均值为3.192.173.04;男子运动员随级别的升高,体型由外胚叶性中胚叶型向中胚叶型转变;女子运动员随级别的升高,体型由外胚叶型向内胚叶型向转变;女子运动员日常训练中应注意适当减少体脂,增加瘦体重的比例,加强肌力训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是对射箭运动员的视觉注视行为进行研究,揭示射箭运动员瞄准时的注视特征.研究对象为7名射箭专家和10名射箭新手运动员.采用运动中视觉注视的方法对被试进行测试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水平射箭运动员射箭过程的视觉注视策略不同.与射箭新手相比,射箭专家展现了较长的静眼注视.射箭专家开始阶段的注视持续时间短于瞄准阶段的注视持续时间.静眼注视可以作为区分射箭专家与射箭新手的专项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