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丙烯酸钠(AANa)、乙酸乙烯酯(VAc)和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TFEMA)为单体进行无皂乳液聚合,合成了P(AANa-VAc-TFEMA)纳米含氟乳液,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单体配比对聚合的影响,并着重对聚合物乳液的粒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聚合单体的转化率可达到97.00%以上,聚合得到的无皂乳液稳定性好、粒径分布均匀。通过控制单体配比中AANa的含量及VAc与TFEMA的比例,可以得到纳米含氟乳液。  相似文献   

2.
苯丙乳液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壳单体预乳化和种子乳液聚合工艺,以苯乙烯为核单体,丙烯酸丁酯为壳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OP-10为混合乳化剂,以过硫酸钾,过硫酸铵,为混合引发剂,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制备出具有耐酸、耐碱、耐盐、耐高温、耐寒的苯丙乳液。当取苯乙烯(55.5~58)g、丙烯酸丁酯(44~55)g、乳化剂(2~2.5)g预乳化和乳液聚合分别在45℃、80℃时能制备出核壳结构的苯丙乳液。可用作水性涂料。  相似文献   

3.
应用纳米SiO2胶体、含单宁酸活性单体、丙烯酸类及含氟单体合成了氟碳防锈乳液。该乳液及其涂膜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该防锈乳液与普通苯丙乳液相比具有更优异的防锈性能和涂膜硬度。  相似文献   

4.
采用本体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苯磺酸氨氯地平印迹聚合物,对功能单体的种类及用量、交联剂用量、模板浓度和聚合时间等参数进行了优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选择性吸附实验表征了印记聚合物的结构特征及分子识别性能。结果表明,以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当氨氯地平、丙烯酸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的摩尔比为1∶2∶10时,所合成的聚合物具有最大的吸附容量,达到(127.08±2.92)mg/g,印迹因子α为1.30±0.03,苯磺酸氨氯地平与二羟丙茶碱的分离因子δ为6.57。首次合成了苯磺酸氨氯地平印记聚合物,并且这种聚合物对苯磺酸氨氯地平有良好的识别和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5.
以氯仿-甲苯为溶剂,用溶液聚合法合成苯乙烯-马来酸酐(SMA)共聚物,经过氨水溶解得到SMA水溶性分散剂。该分散剂与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十二酯(LMA)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SMA的无皂乳液。探究了单体配比、LMA、SMA等因素对无皂乳液性能的影响,得出反应合成的最佳条件是:m(St)∶m(LMA)=2.67∶1.00,LMA的用量(相对于混合溶液)为5%,SMA的用量(相对于混合溶液)为8%。用红外、热分析等分析手段对共聚物进行结构表征与性能分析。实验结果表明,SMA无皂乳液涂膜有良好的耐水性能和耐有机溶剂性能,且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能,在328.58℃开始失重,玻璃化温度在165.7℃。  相似文献   

6.
利用丙烯酸丁酯、醋酸乙烯酯、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为共聚单体合成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考察了功能单体、反应时间、乳化剂用量以及引发剂用量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确定了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最佳条件:丙烯酸丁酯与醋酸乙烯酯质量比为5∶1,丙烯酸、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复合乳化剂、引发剂过硫酸铵分别占软硬单体质量的8%、4%、2%、0.4%,反应时间3 h,搅拌速度为230r.min-1。所制得的丙烯酸酯压敏胶180°剥离强度达到17.3 N.(20 mm)-1,其他各项性能指标良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料,司班60等作为分散剂,环己烷为介质,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合成吸水树脂;考察了防粘剂、分散剂对树脂性能的影响,并对树脂的各种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丙烯酸和丙烯酰胺的单体摩尔比为1∶1.5,水油比为1∶4,引发剂0.7%(质量分数),交联剂0.06%(质量分数),分散稳定剂8%(质量分数),防粘剂PEG-2000和PEG-6000比为1∶1,丙烯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度为75%,反应温度控制在60℃,反应时间为1.5 h,在此条件下,树脂吸水率达870g/g。  相似文献   

8.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丙烯酸丁酯三元共聚乳液.以粘度和固含量为主要指标,对影响共聚物的诸多因素进行了考察,得到制备乳液最佳的工艺条件为:丙烯酸用量为主单体质量的5%,丙烯酸丁酯用量为主单体质量的20%,保护胶体用量为混合单体质量的10%,引发剂用量为混合单体质量的0.4%,复合乳化剂用量为混合单体质量的3%.  相似文献   

9.
玉米淀粉接枝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反应的引发剂用量、淀粉/单体比例、聚合温度和聚合时间等因素进行了实验考察,确定了合成玉米淀粉接枝高吸水性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合成了吸水率为400g.g^-1~600g.g^-1的高吸水性树脂.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0.
采用乳液聚合法,以玉米淀粉、苯乙烯为原料,考察反应中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糊化温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淀粉与单体配比、水的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在这基础上,考察了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对淀粉/苯乙烯接枝共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引发剂用量0.3 g,乳化剂用量0.35 g,淀粉与单体配比(质量比)1∶4,75℃下预糊化30 min,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3.0 h,淀粉/苯乙烯接枝物的接枝率达257.0%;进一步研究接枝物性能,甲基丙烯酸酯优于丙烯酸酯。  相似文献   

11.
乳液PCR扩增复杂基因序列的方法建立及普通PCR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分析普通PCR的不足,通过较多实验研究初步建立乳液PCR方法,改善PCR实验技术.采用人工合成的乳酸杆菌质粒为模板,不同成分配比条件下的乳液PCR和普通PCR对质粒序列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电泳结束后对凝胶进行Gelred染色并用GS-800灰度扫描仪成像.进一步分析乳液PCR和普通PCR扩增产物的特异性以及不同成分配比条件下乳液PCR的扩增质量.通过比较两种PCR方法的扩增结果可得,在相同条件下,乳液PCR扩增特异性高于普通PCR扩增,并确定当水相中加入100 g/L BSA,水油体积比在1∶2.5时,破乳水饱和乙醚体积比为1∶1时,水油相在1700 rpm条件下连续混合5 min时扩增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用VAE乳液对聚氨酯(PU)乳液进行共混改性,研究了共混乳液的稳定性、相容性、初粘力和膜的力学性能等。结果表明,调整VAE乳液的pH值为弱碱性,再与PU乳液共混能得到稳定的乳液,两者显示一定的相容性;加入10%的VAE乳液能有效地提高PU的耐水性和初粘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核壳-无皂乳液聚合技术,以丙烯酸丁酯为核,苯乙烯为壳,合成了具有高稳定性的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乳液.同时,还对不同配方的乳液及其涂膜的综合性能进行了研究,总结了组成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考察了引发剂浓度、齐聚物浓度以及反应温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通过单因素的分析,确定了各因素的最佳配比,硬软单体比例为St/BA=70/30,其中齐聚物MMA/AA=6/1,齐聚物的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6.0%,在壳聚合中AA占单体总量的5.0%,引发剂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4%,交联剂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5%。制得的乳液综合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4.
提高苯丙共聚乳液耐水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苯丙共聚乳液。在确定基本配方成分和配比及工艺条件下 ,采用添加不同量的表面活性剂、交联剂 ,研究乳液耐水性的变化 ,并确定出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15.
烷氧基硅烷改性丙烯酸酯水性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预聚合半连续滴加法,将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及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WD-21)预聚合后与多组分的丙烯酸酯预乳化液接枝共聚,制备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简称硅丙乳液).利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热重等分析手段,对硅丙乳液的粒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乳液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表征,初步研究了以硅丙乳液为基料的水性涂料配方组成及配制工艺.  相似文献   

16.
超声波技术检测乳化液浓度的机理与实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仿真技术的理论和人工配比的实验,对超声波技术检测乳化液浓度的原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信号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测试时间短,测试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其技术可行。  相似文献   

17.
实验采用乳化剂中加入甲醇的方法,进行丙烯酸酯的乳液聚合,由于单体的溶解,乳液的稳定性增强,聚合速率增大,而生成的聚合物不溶,从而提高了聚合物胶粒的溶胀能力,使最终的胶粒粒径大大变窄,与常规乳液比较,耐水性及化学稳定性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本采用自制乳化剂合成的丙烯酸酯乳液,经测试,自交联后的涂层具有优异的耐水性、光泽性和附着力。  相似文献   

19.
以苯胺为单体,采用水-三氯甲烷-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乳液体系,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PANI-DBSA。考察了功能掺杂酸、氧化剂、反应时间等聚合条件对产物性能的影响。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了不同反应条件下聚苯胺的结构及掺杂状态的变化,确定了制备可溶性聚苯胺的最佳反应条件。由此方法制得的PANI-DBSA薄膜的电导率可达到10μs/cm,而且可溶于三氯甲烷等普通的有机溶剂中。  相似文献   

20.
当憎水膜孔径小于乳化液滴的直径时 ,可高效分离油包水乳化液 .为此研究了膜孔径、膜厚度、透膜压力和乳化液组成对破乳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膜孔径和透膜压力明显影响破乳效果 ,而其它条件对破乳效果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