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体育教学既要遵循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 ,也要遵循人体生理活动的规律 ,还要遵循人在体育活动中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本文仅对体育课中如何遵循人的运动心理规律 ,指导学生运动技能训练的问题 ,进行了讲述。  相似文献   

2.
试论体育教学中的心理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教师和学生所处的条件以及他们对客观条件的态度不同,因而学生随时都会产生心理矛盾,也就是心理障碍。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障碍随客观情况变化而变化。其变化虽然因人而异,但仍有规律可循。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根据教学训练的任务、要求和特点,针对学生具体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学过程不仅要遵循人体生理机能的活动变化规律和体育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还必须遵循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讲究心理学方法。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始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完成体育课任务的信心,增强他们克服训练过程中所产生的畏难情绪的意志力,则是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心理学方法的三个关键性环节。本文对此分别作以初步探讨,恳请同志们批评指正。一、动机激励方法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动机是人参加活动的心理因素。动机激励方法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具有巨大作用。以往人们只是把动机激励方法运用于体育教学的初始准备阶段,以为只要教师三言两语讲清本课程的目的要求,就可以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而忽视把动机激励方法  相似文献   

4.
体育心理训练寓意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研究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和规律,强化对学生的心理训练,对于提高教学与训练质量、更好地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体育教学中的心理训练内容是多方面的,根据学生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常见的训练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目标设置训练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都会有自己的长期目标,但有相当多的学生不善于将他们的长期目标化整为零,变为中期和短期目标。而恰恰是这一将长期目标转化为短期目标的过程才是长时期维持高昂动机和自信心的关键。因为,每实现一个小的子目标都可以使人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   

5.
学生在初中各个学年中都存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状态 ,有着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遵循这些规律 ,结合体育教学任务 ,对体育教学分组形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运用心理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教育的主体,因而随时都会产生各种心理矛盾。本研究的目的是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心理教学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培养意志品质,达到增强学生体育意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成熟过渡的阶段。学生的心理表现比成人更为敏感复杂,所以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除了要遵循一般心理活动规律之外,还必须遵循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体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特殊的心理活动规律。现就学生上课所表现的部分心理障碍,进行分析,提出注意点,以求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8.
心理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炜 《安徽体育科技》2001,22(1):108-110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注意和加强学生的心理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能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 ,发展其个性 ,培养“终生体育”的意识和能力。因此 ,心理训练在体育教学和训练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刘雪群 《精武》2012,(22):36-37
小学课余训练在体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课余训练是提高教学计划的重要形式,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因此,为了推动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开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增强他们的体质,就需要小学体育教师遵循科学的训练规律,提高训练质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心理训练已成为竞技体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已被广大体育工作者所公认。在中学体育活动中,特别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不要、能不能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如何进行心理训练?在体育课中对学主进行心理训练会有什么结果?这些问题,部是实现体育教学科学化中值得探讨的新课题。本研究主要通过实验。我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放松的心理训练,对产生的结果加以比较,我将实验情况进行初步总结,为探明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训练积累数据。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建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体育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交往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活动方式.由于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技能、教学内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组织制度等原因,高校体育教学交往呈现出交往单边化、形式简单化、载体与机制不可超越等现状.因此,为了建构高校体育教学自觉的教学交往,高校体育教学价值取向上应转向"人的生成";制度建设上应注重柔性管理,创设人性化的制度环境;师生中应共同营造思想自由的交往环境.  相似文献   

12.
体育场馆多因子综合分级方法与分级模型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体育场馆的赢利率为一级评价因子,选取了接受项目弹性度、基础设施、地理位置、交通条件、配套设施、自然环境、功能替代弹性度7个评价因子为二级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体育场馆多因子综合分级模型。  相似文献   

13.
对46名跳远和22名非跳远专项运动员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高水平与一般水平跳远运动员及跳远与非跳远专项运动员间踏跳时间有显著差异。因此,踏跳时间是选拔跳远运动员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Absence from sport participation among girls from ethno-cultural minorities is often highlighted as an inclusion policy challenge. Based on 35 interviews with community sports coaches, managers and partners, we explore how the absence of girls is problematized in four Swedish sports-based interventions, focusing on how problems, as well as the means and the ends of social inclusion, are articulated. The girls are assessed as being in need of social change due to their alleged social exclusion. Absence is explained by “patriarchal norms” as well as by the introvert conduct of the girls themselves. Girls-only sports activities performed by female coaches as role models are described as a way for girls to gain social inclusion and to become emancipated from subjugating norms. In conclusion, participation in community sport is highlighted in discourse as crucial for adopting powers of emancipation. A similar discourse could be recognized elsewhere, inside and outside the realm of sport.  相似文献   

15.
大学体育课程改革问题剖析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段健芝 《体育学刊》2006,13(2):8-10
走进当今大学体育课程,针对课程目标的细化、平等(教师与学生、学生个体与个体)概念对教育主体与客体的迷惑,理论研究与课程实施对象和实践环境的不和谐,对终结性评价的盲目否定等现状,从体育课程文化的传承与促进人的发展出发,提出了以教师为主体和丰富课程内容、构建新的课程评价体育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竞技健美操新规则对编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飞燕 《体育学刊》2005,12(6):125-127
竞技健美操新规则对于12个难度动作中任意2个不同根命名的难度动作进行连接,且均达到了最低难度完成标准,除难度动作本身分值外,还将得到0.1的连接加分;难度动作缺类,每缺一类减1分在艺术评分细节(操化动作组合、音乐的节奏等)和服装的评分要求等也做了修改.从新规则中的难度完成、艺术创新和感染力、运动员自身表现特点来看,我国竞技健美操编排应在正确选择难度动作和过渡连接动作以及突出竞技健美操的特点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7.
以第28届雅典奥运会女篮后卫队员的身体形态指标及其比赛技术统计数据作为资料,分析世界女篮后卫身体形态和技术特征.主要结论:世界优秀女篮后卫队员身高主要集中在175cm~179cm之间,托克指数美、非、欧洲较高,亚洲最低;后卫的技术特征归类为:助攻代表后卫的核心特征,抢断和外线进攻能力为后卫的基本特征,罚球与中距离进攻能力为后卫的一般特征,篮板球和盖帽为后卫的扩展特征;组织后卫与得分后卫的主要差别在于得分能力方面,表现在两者的2分试投次数与命中次数、3分试投次数方面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武术馆校理论教学与技术训练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及座谈访问等研究方法,提出构建我国武术馆校理论教材体系与技术训练模式的指导思想,重点突出文化素养教育以基本理论为指导、实践操作为核心、知识应用为主导的三个重点;在专项技术训练上,构建“以武术人才培养的全面性为基础,以突出优势项目为前提,以培养高质量专门人才为目的,以形成特色为重点”的专项技术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19.
山东体育学院在竞技体育工作中,不断发展和创新“六位一体”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即训练为主体,科技为先导。比赛为核心,医疗做保障,教育是基础,管理是关键。这六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全方位系统地整合了各方面的优势因素和资源,实现了山东体院竞技体育工作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In 2010, South Africa became the first country on the African continent to host the FIFA World Cup. Crucially the hosting of such a prestigious tournament was seen as a chance to prove that this developing nation could host an event of this magnitude as efficiently as the developed economies who had hosted the previous editions of the event, such as Germany in 2006 and Korea and Japan in 2002. Significantly though, this flagship event was also promoted by FIFA as ‘Africa's Tournament' with South Africa encouraged to share the identity and success of 2010 with the entire African continent. Based on the findings from in-depth interviews conducted with event and destination stakeholders from national and regional South African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2010 tournament as a branding opportunity that was used to promote both the continent of Africa as well as the South African nation. Expanding upon previous studies in this area the challenges and successes of hosting the 2010 World Cup are examined as is the role of mega-events such as the 2010 FIFA World Cup in generating a nation and continent-wide branding legacy. Stakeholders specialising in sport event management, tourism, operations and communications reflect on the branding and exposure for both Africa and South Africa achieved as a result of the event and the degree to which this was coordinated and co-created between various stakeholders. Insights are also given as to the degree to which the branding gains achieved during the event have been leveraged post-2010. As such, this article offers an original socio-historic perspective on existing studies examining the impact of the 2010 tourna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