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满足石油工程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的需要,基于油田化学方向教学、科研实验条件,搭建了教学、科研一体化油田化学特色创新实验平台,制定了运行制度。实践表明,该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升了油田化学方向教职工的科研水平,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和油气井工程学科、油气田开发工程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5年来,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实验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对11个学院、27个本科专业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构建了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主线的3个实验教学平台,提出了以学科建设为依托,以油田化学行业为背景的创新教育理念,形成了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的实验教学特色.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化学专业的现状,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与科研实践,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相关学科建设的经验,对地矿类高校材料化学专业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提出几点建议,重点提出要突出矿物复合材料特色,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的基础,目的在于提高学科学术水平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因此,高校都很重视学科建设。我院在学科建设时,要科学界定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和重点学科的关系,以学科建设引领和带动专业建设,以特色学科建设突出高校办学特色,以科研促进学科建设上水平,为我院的长足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学科建设在地方本科院校特色培育中具有龙头地位。要准确把握学科建设的内涵,科学合理地处理学科建设与科研和教学的关系,结合学校发展定位,从培养学科带头人、加强学术梯队建设、着力调整学科结构、发展特色优势学科等方面加强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6.
这次会议的主题就是在总结我院教学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和布署如何以专业建设为主线,学科建设为基础,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为特色,大力开展教学创新,建设一个高质量的、高效益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把我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综合性的现代化技术师范大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迎接2007年教育部对我院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相似文献   

7.
森林培育学科是我国建立的最早的林学类学科点,长期以来为我国林业建设中的森林培育、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与管理人才。森林培育学科是山东省唯一林学专业中的重点学科,课程建设特色是:依托重点学科,建设一流课程,培养一流人才,将所依托学科的科研、学科优势转化为本科专业的教学优势。森林培育学课程建设的理念是:"以科研与学科建设的高水平带动教学与课程建设的高水平、树立专业课教学以育人为本,以培养综合素质高、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8.
物理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团队着眼高素质国防科技人才和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不断探索和实践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不断进行和思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扎实地进行一流师资队伍和一流教学条件建设,探索和实践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协同发展的团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军队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全体教师多年来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潜心教学研究。在质量工程引领教学工作方面,以分层次、保重点的建设思路,建设了国家特色专业、省级品牌专业;建成了国家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培育出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教学名师;建成了省级教学示范中心。在科学研究支撑教学工作方面,加快了教师成长与学科建设,实现了科研成果的教学转化,促进了教材建设,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在人才培养目标指导教学工作方面,坚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不断开展教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国家级、省级教研成果;深入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地球科学学院学生在国家级学科、课程竞赛及创新项目资助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刘峥  李建平  李和平 《高教论坛》2012,(10):106-108
本文介绍了地方高校化学化工类"一中心、两重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重点阐述了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培养研究生理论素质和科研实践能力的内涵以及研究生培养新模式的特色,同时也介绍了实施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所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2003年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实行"教学科研基地三位一体"实验室管理模式,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等学科建设平台,实现了科研资源支持专业教学,提高了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和实验室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12.
论国防教育学科的创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已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创生国防教育学科成为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首先,国防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创生国防教育学科的必要前提,一是全民国防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有学理上的支撑,二是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需要学科理论的指导;其次,创生国防教育学科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学科创生的内在条件已经具备,外部条件也已基本成熟。我们应通过加强国防教育的学科意识,大力开展相应的理论研究,努力争取外部建制的推动,早日创生国防教育学,以促进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误区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在工作中存在许多误区:没有正确认识高校学科发展使命;没有正确理解特色学科与优势学科的内涵;学科建设等同于重点学科建设;忽略学科的组织化建设等。根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特点,提出学科建设应采取的对策:明确高校的学科使命,实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之间的互相融合;立足地方,凝炼特色,打造优势;做好学科发展规划,正确处理重点学科与一般学科关系;加强学科组织建设等。  相似文献   

14.
高校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存在着互动关系。科学研究作为学科建设的基本载体,是学科建设的前提与动力,是学科建设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科建设的关键;而学科建设作为高校建设与发展的一面旗帜,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基础与重要平台,高校学科建设决定了科学研究的方向与特色,影响着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与学校的整体发展。要使二者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就必须强化高校科研工作的学科建设理念;要加强研究课题与学科建设的联系;要重视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的接轨;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明确了学生毕业应具有的正确价值观、应具备的品格特征和应掌握的关键技能,将核心素养作为学科建设的主要指标提出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该文构建了基于真实问题解决、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技术教育学习策略;提出了创设符合学习进阶的课程体系、创立多样化组织范式、探索"多样态"学习方式、丰富课型与教学方式、开展项目式教学评价研究等具体实施途径和方法;最后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人大附中)在通用技术课程建设为例进行了说明。该教学策略在理论体系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学科建设的深入开展和学科水平的提高.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重要举措,是高校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的重要标志,是一项具有综合性、全局性、长期性、基础性的系统工程.地方高等院校学科建设遵守学科建设的规律性要求,把现有的学科建设推向新的高度,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学科建设对高校发展应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民航交通运输学科作为交通运输学科的一个重要部分,以其独特的学科优势影响着交通体系,对国家部署的战略交通枢纽有着支撑作用。交通运输一级学科建设,既要结合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的要求,又要积极体现学科优势,必须明确民航交通运输学科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梳理“一流学科”建设思路,发挥其学科优势,在建设民航交通运输一流学科的目标引领下,加强师资团队和科研平台的建设,促进民航交通运输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8.
办好开放大学是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师资队伍是开放大学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是办好开放大学的关键所在。开放大学的新型教育理念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某市级开放大学师资队伍现状的调研情况看,还存在着高级职称人数偏低、专业结构不合理及外聘老师管理难等问题,应重视学科建设,强化中青年教师培养,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开放大学师资队伍,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多年来建设与管理经验,分析并提出了准确定位并保持研究方向不变、突出学科特色并整合学科优势、构建专职管理班子和合理学术梯队、理顺实验室与学科建设关系以及实验室与依托单位关系等实验室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水声物理是研究海洋中声波与水体、界面相互作用规律及其频率与时空因素相关特性的重要学科方向,在未来的"海洋世纪"中将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广泛调研基础上,选取国内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围绕基础条件、师资队伍、主要研究方向开展了学科建设情况调研,为新时代气象海洋学科体系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