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网络情境下的符号互动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G.H米德创建的符号互动理论认为,人类通过符号互动可以实现主我与客我的互动,实现自我认知、自我实现。网络情境的出现,为符号互动理论提供了全新的土壤——网络情境。网络情境对符号互动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虚拟世界和符号人的出现使得网络情境下的符号互动理论具有了全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2019年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这一时期两岸关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两岸媒介的互动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信息桥梁作用。本研究认为,40年以来两岸媒介互动发展历史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解严"与自我想象的破冰、常态化交流与多样化互动、海峡两岸媒介的深度合作以及融媒体时代的主体言说与个体表达。梳理与分析两岸媒体产业从"冰冻"到融合的历史,有助于读解两岸媒体互动的理论内涵与现实驱动力。  相似文献   

3.
初云玲 《传媒》2023,(8):54-56
媒介技术介入视频创作不仅赋予了用户参与互动的权利,还通过多种交互形式向用户提供了丰富的互动体验。本文以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为基础,结合互动视频相关案例对互动视频的交互类型、交互效果与交互策略进行全面论述。研究表明,视频与互动技术的结合产生了全新体验,并在互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个体自我互动、个体与群体互动及个体与媒介互动三种类型。而作为一种全新的视频形式,互动视频未来还需在互动剧本、互动空间、交互设计等方面不断改进,从而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互动体验。  相似文献   

4.
自我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产生出来的,我们既要从与他人的联系中体验自我、调整自我,又从自我出发,去为良性的人际互动极力创造条件,在互动的制约因素与准确的自我观支持之间寻求到统一,从而让人际互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精致和巧妙,使我们的社会更和谐美好。  相似文献   

5.
吴雁 《青年记者》2013,(8):23-24
符号互动理论的内涵符号互动理论产生于美国,是一种通过分析在日常环境中的人们的互动来研究社会的社会学理论派别。早期的代表人物有库利、托马斯、米德等人。与早期符号互动理论重点强调"符号"不同的是,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关  相似文献   

6.
刘卫 《新闻前哨》2007,(11):65-66
"努力让报纸与读者互动起来"。尽管传播学理论早已表明传播是双向的.在一个相对独立的传播系统中,传递与反馈也是相依相存、相互作用的,但过去任何时候都不如21世纪对互动报纸的呼唤更迫切。当网上BBC、网上聊天、互动游戏、互动电视、手机短信等互动方式已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时,人们再迫切不过地希望媒体成为双向交流的互动媒体。  相似文献   

7.
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丰富了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方式,而这种网络直播的方式也为政府提供了一种与用户进行互动的新的契机.本文将借助兰德尔·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以山东潍坊交警直播执法为例,从微观角度对政务直播中政务"主播"与用户互的动行为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8.
胡泊 《东南传播》2018,(6):57-60
依据互动仪式链理论,笔者通过深度访谈,对除夕夜亲属微信群内的红包互动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亲属群的红包互动没有社交压力的顾虑,成员参与意愿较高,且互动过程之中家族成员之间的辈分差异淡化."抢红包"初期,亲人以在线在场的形式,将注意力集中于红包互动,构成完整的互动仪式链条,增进了亲情联系以及春节气氛;而后期红包互动转化为红包游戏,原始仪式产生的节日氛围与亲情维系,在一定程度上随之消解.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5,(13):14-19
弹幕视频是近些年国内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在线视频分享模式。以较具代表性的Bilibili网为例,运用兰德尔·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予以关照认为:弹幕视频观看模式是一种以互联网为依托,自我认同为ACG文化族群成员身份的网众,以身体的非物理在场为空间站位所开展的虚拟互动仪式。  相似文献   

10.
根据符号互动论,人类通过符号实现心灵、自我与社会的互动。文章基于符号互动理论阐述了女性阅读推广的必要性,归纳了包括人物、空间、媒体等公共图书馆女性阅读推广的符号元素,依据符号互动视角下公共图书馆女性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从空间情景、内容建设,以及个性推送、媒体宣传、读者反馈等方面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女性阅读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企业与客户信息互动相关理论的梳理,结合问卷调查与访谈,对目前B2C电子商务企业与客户开展信息互动的现状进行总结。对第二代电子商务浪潮中"感知性"电子商务战略的"客户许可型信息互动"进行分析。在讨论"客户许可型信息互动"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优化电子商务"客户许可型信息互动"机制的框架及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2.
微信红包开发者在"中国网络情人节"这一天针对中国受众做出了提高单个微信红包交易额的举动,原本的200元上限在这一天提升为520元,这是微信作为社交媒体的一种主动式自我成长.本文将围绕微信红包开发者的这一举动,研究微信红包开发者与用户之间的循环互动方式及沟通机制,并探讨该机制的完善对社交媒体进行自我发展的意义.关于微信红包的大多数传播学方向的研究都将重点放在了微信红包的出现对人际建构的影响或微信红包本身的传播动力,而本文将聚焦于微信红包开发者与微信红包用户间的互动上.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9,(11)
兰德尔·柯林斯的"全球的学术变迁理论"是理解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话语体系建构的一个重要理论视角。受个体的情感能量、学术网络竞争、组织发展以及国家政治需求的驱动,政府部门、大学机构、出版机构以及个体学者等行为主体通过文本互动和身体互动组成学术共同体互动仪式链,共同建构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国际话语体系。目前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话语体系的建构存在创新性不足、碎片化以及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中国新闻传播学可朝着形成学科知识谱系的知识创新和坚持本土理论创新的方向继续努力,同时还需继续拓展国际话语体系建构的各种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14.
王文雨 《东南传播》2012,(6):154-157
本文运用符号互动理论,使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以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看见》中《柴静:专访"李阳家暴"事件》这一期为案例,分析该类型节目中媒介与公众、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双重符号互动模式。探究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如何利用新闻议题的引入和面对面的访谈中的符号互动,通过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两条路径来形成互动双方"共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视频直播将成为"两微一端"后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用户量、传播力迎来更大突破,"边走边看边播"和具有"临场感"的移动视频直播时代已经到来,因此笔者以互动仪式链这一理论分析了直播间内部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6.
参与式文化的理论框架从剖析媒介的消费行为出发,研究受众如何通过自身的情感、认知和价值观,影响媒介及其传播内容.以参与式文化的理论框架为基础对互动剧的发展现状进行反思,发现互动剧在模式、形式和价值上并不完美,还只停留在弱互动层面.通过受众和粉丝文化理论挖掘互动剧潜在的深层次互动价值,以增强交互体验为核心,对互动剧加以创新,增强其持久的创作力与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电视与网络互动融合的条件已经具备。从"硬件"上看,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电视与网络互动融合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而从"软件"上看,目前在国内,通过与网络媒体的共同发展,助推电视发展的思路已经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同和大力支持。传媒人的思想意识"到位",无疑给电视和网络的互动融合提供了强劲的执行力。不过,即便是各种条件都已具备,互动融合的实现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摸索和尝试中稳步推进的过程。那么,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互动过程究竟是怎样的?视网互动对电视形成了怎样的补偿,带来了何种效果?上述问题正是本文探讨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8.
在媒介经营管理时代,网站与受众的互动直接关系着网站的发展。但是经营者往往只关注与受众的情感互动,旨在加强与受众的密切关系而忽略了只要受众与互联网连接互动行为就已经发生的"非情感互动"。在大数据时代,用户与网站之间的数据互动对网络信息传播和网站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屈勇 《东南传播》2011,(3):9-12
电子网络空间中陌生人互动表现许多不同现实人际互动的现象,如何看待这种特殊的人际互动现象?传统的社会学理论发展出许多对于人际互动现象具有解释力的理论,从角色理论的角度切入对网络陌生人互动的解释.从互动参与者的社会地位、社会期望和角色行为三个方面分析了角色理论解释网络人际互动的程度与限度.  相似文献   

20.
廖芷蘅  黎书 《传媒》2021,(3):91-93
哈贝马斯认为,交往行为兼具真实性、正确性和真诚性,互相理解是交往行动的核心.其实,生态问题之所以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新闻媒体的生态议题报道使公众卷入媒介的叙事场域之中,从而强化了媒介与社会的"交往"过程.本文认为,在交往行为理论视域下,生态议题的建构启发公众的环保认知,生态议题的设置促进社会良性互动,生态议题的凸显实现自我协调发展.我们只有从学理上深刻认识这一交往过程,才能更好地借助媒介议题去应对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