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分数的意义”教学思考“分数的意义”是学生系统地学习分数知识解答分数四则运算和应用题的基础,在数的认识上是一个质的飞跃。“分数的意义”作为一节概念课,老师总是不遗余力地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利用直观演示、实验操作等各种方法使学生经历情感认识、形成表象、抽象概念,即使学生能一字不漏地说出分数的意义,但是学到后面的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应用题,很多学生总觉得困难,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没有完全理解分数的意义。显然这需要一个过程。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好分数的意义,教学时教师要准确把握以下几点:1.让学生充分认识单…  相似文献   

2.
徐建军 《贵州教育》2009,(16):38-39
教学片段 《分数的基本性质》这节课从目标达成上去分析不只是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还要让学生能熟练、灵活地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所以当讲完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就让学生做下面习题:  相似文献   

3.
李惠兰 《甘肃教育》2003,(11):33-33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必须使学生参与到探究新知的过程中,为他们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例如教学“分数化小数”一课,由于学生已经学过小数除法,并掌握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所以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把分数化成小数,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找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分母的特点,总结出分数化为有限小数的规律。再如,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67~69页。【课前思考】一、叩问学生起点在哪儿从知识结构上看,学生已经认识整数,现实生活中有平均分的经验基础,听说也见过分数的形态,只是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不清晰。从认知规律上看,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学生能利用“一半”的生活经验感悟分数产生的必要性,但较难理解分数既能表示一个具体的量,也能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由此发现,学生不是零起点,教师要依据学情明确分数的初步认识需要教什么,要重点教什么。  相似文献   

5.
分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实际的教材安排上关于分数的知识体系被割裂开来,造成了学生学习上的脱节现象。采用任务型的学习方式能促进学生对分数本真意义的理解,从而准确把握分数各层级意义。  相似文献   

6.
优化学习过程的尝试──《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卢文英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五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3.培养...  相似文献   

7.
每当批改后的作文本发下去时,学生最先关心的是分数或等次。高分可使学生一脸笑容,甚至眉飞色舞、开怀大笑;低分则能使学生唉声叹气、一脸愁云,甚至寝食难安。可见,作文分数对学生的“作用力”委实不小。因此,只有正确采用巧妙的打分手段,才能真正发挥作文分数的“杠杆”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分数化成有限小数”时,传统的方法是教师给出几个分数,学生用笔算发现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不能。这里存在一个明显的矛盾,如果要想采集大量的观察“样本”,学生必然会在大量的计算中感到很累且枯燥乏味,从而局限了学生思考的空间。运用计算器,先让学生从2,3,5,7……这些质数中任选几个,用它们的乘积作为分母,写出一些最简分数。学生写出了,,,,这些分数。教师再用计算器算出它们的商。通过观察、思考,学生自己总结出,,……这类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等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由于学程,即分母…  相似文献   

9.
分数除法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有的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与已知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求乙数是多少,或已知乙数的几分之几是甲数,求乙数是多少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往往分辨不清。那么怎样指导学生正确熟练地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呢?我在教学中归纳了以下几种方法: 1.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 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容易理解,也能正确分析、解答此类应用题。但对“已知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求乙数是多少”等的分数除法…  相似文献   

10.
改革分数评定方法,发挥考试积极影响功能湖北吴锡改分数,历来是教师通过考试、测验之后评定学生学业好坏的最经常的普遍使用的标志。它是影响学生学习、生活以及其他社会活动中态度和行为反应方式的重要因素。考测科学、评分合理,能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反馈信息,使之能了...  相似文献   

11.
<正>“分数乘整数”是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中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算理与算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意义”“分数加法和减法”,也有计算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整数的学习经验。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能为学生在本节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提供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周小林 《湖南教育》2002,(22):39-39
一位教师讲了这么一件事,学生在学完分数除法法则后问教师:“分数除法能不能像分数乘法法则那样计算,也就是分子与分子相除,分母与分母相除。”教师听后笑了笑:“天方夜谭吧,不能。只能运用分数除法法则运算,乘以除数的倒数。”这个学生就没说什么了。事后,这位教师自己又按学生所讲的“法则”做了几道分数除法题,果真发现学生讲的是对的。于是,教师第二天在班上表扬了这个学生,并向全班说明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听后笔者深思,从学生的发问到教师的否定,再到教师的肯定,可以窥见我们教学的疏漏。教师虽然表扬了这位学生,似乎保…  相似文献   

13.
1.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分数的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浅谈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范明顺求解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关键是寻求量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教师如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变换量率之间的对应关系,用一题多变的方法解分数应用题,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拓宽解题思路等都是十分有利的。对此,可从以...  相似文献   

15.
一、小组讨论的类型  讨论是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目标,灵活地组织学生讨论。按教学目标来分,小组讨论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  1.探求新知型  在新授课中,通过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如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中,我先组织学生讨论:+能不能直接相加 ?为什么 ?在讨论时结合图片演示,使学生明白了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后,接着提出:你能不能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把它们转化成分数单位相同的算式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在…  相似文献   

16.
高考分数是同学们能否被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分数是死的但也是活的,因为与你竞争的是报同一院校的学生,你觉得分数高,可能还有比你更高的;你觉得分数低,有可能还是报考这所学校分数最高的呢,如果能够正确对待它,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力。  相似文献   

17.
<正>“分数的意义”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会用分数表示一个物体、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将平均分的对象由具体的“物”抽象为“数”,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概括分数的基本含义,认识分数单位以及分数的组成特点,能解释不同情境中分数的具体含义。  相似文献   

18.
进一步掌握有关分数乘、除法应用问题的分析方法,能从分数意义、比的角度灵活思考、正确解答,提高解答有关分数、比的应用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思考的快乐。上课前一天,每位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如下“有关分数、比的问题”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19.
[课堂场景]学生学习通分,懂得要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为了计算简便,一般先应找出原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而学生对于最小公倍数只会用短除法,如果要一眼就看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学生觉得相当困难。该如何让学生拥有一双能快速看出几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慧眼”呢?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5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分数的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之间的联系。2.学生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