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注重可迁移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最近三十年主要博士生培养国家的教育新动向。改革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主要目的在于应对博士就业多元化的趋势。在改革实践中,存在着多种张力。可迁移能力的概念本身就存在理解多元化和外延泛化的缺陷。培养博士生可迁移能力的缘由存在"短板论"和"全人论"的冲突。培养模式存在"附加式"和"融入式"的争议。可迁移能力的评价则有分散式和整合式的差异。应正视这些张力并从培养单位和博士生自身角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消解。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东北师范大学改革教育博士生培养模式的背景,阐述了学校基于新知识生产理论和混合课程理论,构建并实施的“杏坛名家工作站”教育博士生培养新模式,说明了该模式在提高教育博士生培养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服务区域教育发展战略等方面取得的良好教育效果和社会效益,期望能为深化教育博士生培养综合改革、推进教育博士生培养模式创新、建构专业学位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提供有益的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必须要适应当代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的整体背景,坚持高端引领,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博士生培养观念;优化博士生课程的设置,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博士生培养模式;加强博士生参与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博士生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4.
知识生产模式演变对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新要求。为适应知识生产模式变革需求,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博士生培养模式进行了系列改革,如灵活设置学科,建立丰富多样的博士学位授予类型;设置跨学科研究计划,提升博士生应用跨学科理论与方法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协同多元主体,构建博士生协同培养网络;采取多种方式,评价博士生研究成果等。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应以需求为导向,灵活设置多样的博士学位授予类型;打破学科壁垒,加强跨学科博士生培养;强化组织协作,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博士生培养网络;改革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博士学位成果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5.
创建于21世纪初的英国博士培养中心,通过承担博士培养、协同合作及跨学科研究等三大功能,以一种灵活的方式对博士生进行资助,强调解决社会发展中的优先问题,重视利益相关者的深度合作,强化拓展博士生的研究能力与可迁移技能,养育了跨学科、跨部门、跨机构合作的文化,重塑了博士教育目标。我国博士生教育应加强用户驱动型的博士生培养,发挥科学研究的聚集效应,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创新跨学科博士培养模式,重视博士生可转移技能培养,调动利益相关者参与博士生培养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分析博士生训练中心的特色,发现通过学术界内外机构的高度合作,博士生训练中心构建了研究与技能训练相平衡的博士生培养模式,提供兼顾学术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多方位可迁移训练,并给予博士生基于自我反思的职业发展支持。  相似文献   

7.
博士生培养模式对保障博士生教育质量、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价值。自中世纪开始,英国便以“精英式”高等教育享誉全球。然而,英国现代意义上的博士生教育滞后于大多数欧美国家,精致的“学徒制”被当作博士生培养的主要模式。随着博士生教育质量的内部诉求与外部问责,英国政府逐步意识到传统“学徒制”模式不再适用新时代博士生培养,开始积极探索新型博士生培养模式。目前,英国政府、大学、企业与其他社会组织形成博士生培养共同体。一方面,英国依托完备的政策制度、成熟的组织体系与充足的资金保障,搭建起稳固坚实的博士生育人“场”;另一方面,英国通过贯通型协同培养、高精度课程整合、导师共享型指导与交往参与式活动,营造了动态灵活的博士生培养“景”。可以说,英国初步构建了助力博士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全面“场景化”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李兵 《辽宁高职学报》2013,(9):53-54,58
高等职业教育须始终突出其职业性。在课程设计上,要使课程内容来源于工作实践;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使核心技能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全过程;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着重加强双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双师”能力;在实训场地建设方面,要使软硬件环境尽量与实际工作环境贴近。围绕职业需求深化课程改革,构建具有职业化特色的高职课程体系,对推动专业建设的快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英语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但目前高职英语专业教学忽视了学生职业生活的需要。本文在对目前我国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实施途径:从职业生活的整体要求出发,努力构建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体系结构;改革英语教学模式;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参与实训;建立与“职业能力”培养相衔接的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一生一特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是山东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在研究与实践过程中,依据培养目标,搭建能力培养的“立交桥”;构建培养模式,实现能力培养的“直通车”;改善实践条件,强化能力培养的“训练场”;展示专业特长,获取能力培养的“合格证”,创新了学前教育专业“绝活教育”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