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着重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客观条件、终极动因和中介动因,以期能使利益相关者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的产生有一个系统地认识,形成更加理性的投资取向,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协调和规范。  相似文献   

2.
刘星  郝颖  林朝南 《科研管理》2007,28(4):115-125
基于股权融资的市场时机理论,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再融资政策,本文较为深入地实证分析了市场融资条件对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和资本结构的影响。检验期间内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流通股市价被普遍高估的市场条件下,再融资政策是导致股权融资次数差异的主要因素,而融资次数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上市公司利用市场融资条件的差异。对融资次数较多的公司而言:(1)利用股价高估的市场条件,通过股权融资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2)以往实施股权融资年份的股票市价对当前的资本结构具有显著的影响;(3)股票市价对上市公司IPO后资本结构的累积变化具有显著影响。对样本公司总体而言:(1)现时和历史的高估股票市价对公司资本结构均未产生持续显著的影响;(2)再融资政策的限制使得普遍的股权融资偏好并没有转化为普遍的股权融资现实结果;(3)总体平均负债率的下降,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获得较多再融资机会的公司吸纳了更多融资资金后的平均化结果。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现象是当今许多国家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我国资本市场上的热门话题。本文就盈余管理的概念、动因、措施进行了详细论述,对于上市公司行为的规范化和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1998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期间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所有在此期间实施配股和增发新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特征与其股权再融资选择方式作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公司市场价值小、市盈率低和流通股比例高的上市公司偏好于选择配股方式进行股权再融资,并且在进行配股发行时采用较高的折扣发行;公司市场价值大、市盈率高和流通股比例低的上市公司偏好于选择增发方式进行股权再融资,发行时的折扣较低.  相似文献   

5.
以2005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股权结构与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不仅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相关,而且与终极产权角度确定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权分散度显著相关;在控制了事务所特征、董事会特征、公司规模、债务水平以及利润变动等因素的影响之后,盈余管理程度与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控制权分散度显著正相关,与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呈倒U型关系,而与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度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6.
公司治理与盈余质量: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立足于中国现实的资本市场环境与公司治理特征,基于决策有用的计量观和信息观度量盈余质量,探析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质量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股权结构对盈余操纵和盈余的市场反应具有不同影响;独立董事治理作用的发挥仍不充分;债务治理机制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7.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的现象如:过于偏好股权再融资,再融资方式选择迎合政策要求。从股权再融资方式的演变入手,主要从政策层面分析演变原因。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盈余管理的手段呈现出多样化和隐蔽性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会误导投资者决策,危害企业自身发展。本文以美特斯邦威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利用企业近五年的财务指标对其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进行分析,研究了美特斯邦威股份有限公司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问题。研究发现,美特斯邦威股份有限公司存在利用放宽应收账款信用政策、股权转让和政府补助的方式实施盈余管理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在对Myers和Majuf提出的优序融资理论(pecking order theory)进行修正的基础上,采用沪市部分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内外融资顺序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我国,公司内部的现金流赤字并不能引起内部融资额的变化,也就是说,我国上市公司主要依赖的是外部融资,而非内源融资;而在外部融资中,上市公司更加倾向于股权融资,这与国内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学者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日益增多,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影响研究主要有两种观点。本文在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界定,并在解析盈余管理手段、动机等方面的基础上分析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盈余信息真实性的影响,并以科龙电器为案例,分析盈余管理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2007年和2008午披露研发费用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公司研发支出资本化选择与盈余管理动机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越大,其研发支出资本化选择倾向越高;管理当局通过对研发支出允许资本化选择进行了盈余管理,其动机主要是避免亏损和再融资的需要.基于研究结果,建议报表附注应披露研发支出不同处理对利润的影响金额和程度.  相似文献   

12.
杜瑞  李延喜 《科研管理》2018,39(3):122-131
基于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8-2014年的财务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研发投入对盈余管理的刺激作用及触发机制,并尝试从盈余管理的视角探讨微观企业对宏观产业政策的适应性行为。实证结果发现,企业研发投入刺激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盈余管理程度越大,企业获得的财税支持越多,且高研发组的敏感性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的这种盈余管理行为没有影响研发对企业价值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股权融资饥渴症”:不管资本结构,不顾资本成本,一味的进行股权再融资,而且普遍存在着分红少,甚至不分红的现象。本文认为,这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人普遍缺乏资本成本,特别是股权成本的概念有关。本文分析了企业的资本成本构成、作用和估算方法,强调要通过教育和制度建设,对上市公司管理人强化资本成本,特别是股权成本的概念,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优化公司资本结构,事实上,这也是优化全社会资源配置的需要。最后就如何强化企业管理人的股权成本概念,本文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苏金栋  张祥建 《软科学》2006,20(1):49-52
一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将受到其他企业盈余信息披露决策的影响,从而导致了群体企业之间盈余管理行为的“羊群效应”。在动态博弈中,进行股权再融资的所有企业都实施最大可能的盈余管理构成子博弈纳什均衡,使虚增报告盈余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2006年沪深股市被出示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中,挑选出35家涉及盈余管理的公司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股权越集中,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并且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股时更容易进行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6.
企业的内部控制基础会影响会计信息的收集、传递、报告等程序,所以能够影响盈余信息的质量.与此同时,契约的不完备性要求契约标准具有较高质量,因此盈余作为重要的契约标准,其质量对于契约的有效实行至关重要,从而可以通过提高契约有效性提升内部控制效率.内部控制效率与盈余质量在理论上具有动态依存的影响关系.本文以2010年深沪两市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应计项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作为盈余质量的度量标准,采用结构方程的方法研究发现:高效率的内部控制能够抑制盈余管理行为,即能够提高盈余质量;而且盈余管理程度较高时,也就是盈余质量较低时,内部控制效率也较低.内部控制效率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动态依存关系得到了经验数据的支持.同时本文还发现,盈余管理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即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存在一定问题,并且深市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略高于沪市上市公司;非国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略高于国有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高于应计项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前,大量研究探讨了盈余持续性与公司价值显著关联性,而对盈余持续性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研究不够深入,为寻找经验证据和丰富这方面的研究,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9年数据为基础,以实证方法考察了公司治理对企业盈余持续性的影响,通过对这些最新数据进行研究后结论为:股权结构特征对会计盈余持续性有显著影响,尤其是股权集中程度对会计盈余持续性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公司规模也是影响会计盈余持续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夏冠军  陆根尧 《科学学研究》2012,30(9):1370-1377
企业研发投入需要大量资金长期持续性的投入,外部股权融资的获取是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关键因素。本文首先就资本市场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基于中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动态面板数据,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外部股权融资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提供的外部股权融资促进了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并且这种正向影响对规模小的企业更为明显。因此,应鼓励研发密集型中小企业上市,以促进企业研发投入。  相似文献   

19.
企业研发投入需要大量资金长期持续性的投入,外部股权融资的获取是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关键因素。本文首先就资本市场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基于中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动态面板数据,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外部股权融资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提供的外部股权融资促进了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并且这种正向影响对规模小的企业更为明显。因此,应鼓励研发密集型中小企业上市,以促进企业研发投入。  相似文献   

20.
黄文伴  李延喜 《科研管理》2011,32(6):133-139
管理层薪酬契约是建立企业盈余管理约束机制的重要环节。本文从管理层薪酬契约的角度出发,以06年到08年间沪、深两地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修正的截面Jones模型计算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作为盈余管理程度的代理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管理层年薪和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