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阐述了“17年”的范畴和分期标准.采用新中国社会政权性质的发展阶段、经济模式与体制的变革,以及图书馆界的发展等为标准,将图书馆在“17年”历史阶段的发展中划分为4个时期.  相似文献   

2.
全面深入地研究中国图书馆史,总结并揭示中国图书馆发展的规律,可推进图书馆学理论的创新,符合学科发展的需要,对今后的图书馆事业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本文从历史学、图书馆学和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角度,对中国图书馆史研究的四个相关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应当适时编纂一部贯通古今的中国图书馆通史;古代藏书史是中国图书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将其纳入中国图书馆史研究的范畴里来;根据中国历史的发展特点和图书馆史的内在演变规律,可将中国图书馆史划分为古代藏书(先秦至清中期)、近代图书馆(清末至民国)和现当代图书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三个阶段;中国图书馆史的研究应该具有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宏观视野,同时也要着眼其与世界图书馆事业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参考文献28。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历史分期问题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分期是图书馆事业史研究的基础问题,自20世纪50年代图书馆事业史学科建设以来,在历史分期上出现过多种划分标准和更多的阶段划分模式。该文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借鉴近年来史学领域有关历史分期问题研究的最新成果,总结出划分图书馆事业历史阶段应该注意的事项,提出了一套新的多级划分标准,并据此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60年来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史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研究范式决定了历史书写,也决定了研究的成果。本文以清末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档案文献为视角,探讨运用新的研究范式重新书写和整理图书馆史。传统“大历史观”范式下,清末民国图书馆史的研究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以思辨性的历史书写为主;二是精英书写;三是注重图书馆“宏观历史”的书写;四是主要关注学术流变、学人圈的交流和互动。而公众史学等新思潮注重社会史、微观史或者说“小历史”的研究。新的研究范式必然带来对档案、口述史、回忆录等史料的重视;新的研究范式将会有新的视野,并深化图书馆史的研究。图书馆史研究应将重点放在属下群体的研究,寻求从“草根阶层”而不是从“精英阶层”,从社会化的角度而不是从学术流变的角度,来梳理和研究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历史,从而拓宽图书馆史研究的视野。表1。参考文献19。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图书馆事业》一书,突破了单纯以图书馆为中心来介绍图书馆自身发展历史的做法,将20世纪以来中国的图书馆事业置于中国社会与民众生活的大环境中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来描述图书馆事业的发生、发展,突出了图书馆事业在整个社会活动中的不可或缺性。从一个图书馆史研究者的角度看,该书史学视野宏大、历史分期独特,叙述方法娴熟,继承并发展了已有图书馆史研究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6.
从图书馆运行机制的角度,提出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即“文献中心型”时期、“馆员中心型”时期和“读者中心型”时期;论述三个不同时期图书馆的核心特征,表象特征及其差异。  相似文献   

7.
杜定友从大势判断,对中国从古到今的图书馆事业进行了分期,他的结论为当时图书馆界学人广泛认可。刘国钧通过书评形式,将中国近代图书馆学术的发展划分为两个不同时期,即“学习日本”阶段和“学习美国”阶段,开创了对中国近代图书馆学术史研究的先河。金敏甫则从当时取得的学术成果出发,深入地研究了中国近代图书馆学术研究状况,他的研究,成为该时期研究图书馆学术史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8.
面向全面小康的图书馆常态化转型发展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6—2020年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面临着独特的机遇、风险与挑战,“转型发展”是这一时期全球图书馆事业的主要特征。中国图书馆应当主动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式,科学确定发展方向,融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流,纳入国家重大规划视野。本文在职业认知调查、政策研究、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分析2016—2020年图书馆的常态化趋势,提出图书馆事业常态化转型发展这一概念;研究全面小康对图书馆事业服务经济增长、国民素质提升、文化强国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分析图书馆转型发展面临的挑战,包括投资与预算、人口数量与结构、外部行业竞争、图书馆内部治理、人力资源与技术;凝练常态化发展模式特征:内涵式发展、均衡性发展、民生化发展、法制化发展和创新型发展。参考文献63。  相似文献   

9.
杨秀梅 《兰台内外》2023,(22):79-81
红色档案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见证,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的光辉历史承载。“天津医生”支援广西是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史和广西地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档案资源对公立医院开展思政工作极具价值优势。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早期,商务人中有一个关注、介绍、引进、撰写有关近代图书馆理论的群体。在中国图书馆界“以日为师”的阶段中,这一群体对中国近代图书馆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主要特征是:偶尔涉足,重点在外;掌握外语,引进理论;切身体会图书馆的重要;求生存为吸引新读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目录学与中国学术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录是记录精神财富的数据库,因此历代目录实际上就是中国学术史的缩影。论文从目录的分类、著录项目。以及序与提要等方面论述了目录学与中国学术史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西方阅读史研究述评与中国阅读史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文章通过对20世纪中后期以来的西方阅读史研究从理论上到实践中的探索作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回顾,对西方阅读史的一些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以及相关方法做出了介绍和分析,并指出在阅读史研究中需要跨学科方法的支持,并对阅读史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和不足提出了一些看法,最后提出了中国阅读史研究的任务与内容。参考文献34。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近代目录学史的断代问题、进而其中的历史分期问题,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本文提出:中国近代目录学史的断代应为1840年至1949年,与中国近代史相始终;其中,1840年至1895年为近代目录学的孕育时期,1896年至1917年为近代目录学的萌芽时期,1918年至1937年为近代目录学的构建时期,1938年至1949年为近代目录学的衰退时期。  相似文献   

14.
我国学界对图书馆史研究意义的认知,主要集中在社会和图书馆自身两个方面的价值。其中,社会价值方面,最为重要的是体现在文化方面,其他则为政治、经济等功能。至于对图书馆自身的价值和意义,主要是解惑、探知未来和推动图书馆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将文献计量学方法引入中国古代科技史著作的评价中,以两种中国古代物理学方面的专著作为例证,从时代、引用频次、所属部类、转引情况等方面,对其中的被引文献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和归纳,总结出这两种专著古文献征引的特点。从资源分布的角度得到评价此类专著的一般参考标准,为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提供较为新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Research into Greek press history has not yet gone through all the necessary stages, including cataloguing, content analysis, synthesis and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data. Only recently have researchers attempted to utilize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the press as an authentic source of information leading to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political and cultural phenomena and attitudes, and the reactions of public opinion—aspects of historical research that were not previously considered. The revitalized thinking that allowed the linear narrative presentation of previous years to evolve into more complex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has helped broaden the thematic focus and brought the study of the press into the research limelight.  相似文献   

17.
马立春  王蘋  潘亚南 《晋图学刊》2005,(1):15-16,59
本文首先指出了《中图法》第四版中国通史与各代史类目体系和分类方法所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探讨了相应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大陆图书馆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近年我国内地图书馆史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分析,认为研究呈现平缓、深入的特点。研究者群体虽人数不多却相对精干,但也存在薄弱环节和"空白点"。另外就促进研究,陈述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口述历史工作的开展需要多方面要素的支持,这些要素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理论与现实条件。口述历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需要系统理论的指导,需要雄厚的资金作为后盾,需要具备一定专业修养、心理素养和社会影响力的采访人承担采访任务等。对于我国大多数图书馆而言,这些重要要素基本上都不具备,因此我国图书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适宜开展口述历史工作。  相似文献   

20.
口述历史为图书馆馆史的撰写和研究工作提供了素材,具有丰富重要事件与重要人物的细节、提出新的理念和方法、弥补文本文献的不足、反映口述者的认知价值等作用。然而,口述历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必须与其他史料相互对比考证后才能加以利用。口述历史的真实性包括3个层次:展现事件或人物的"实况";恢复历史事件背后的真实理念和价值取向;将其理念和价值取向置于今天的价值取向下审视。因此,馆史口述历史采集过程中应要求口述者是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具有较好的记忆力和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