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
目的 检验等轴手柄练习(ISK)EX)对男女痛感和血压的影响。方法:15名男子和16名女子完成最大和次最大等轴手柄练习包含用右手尽最大力挤压手式水力计和用40%~50%最大力挤压2分钟。用有害压力刺激右手食指2分钟时,等轴手柄练习前后分别估计痛阈(PT)、痛级(PR)、收缩压和扩张压(SBP和DBP)和心率(HR):用2(性别)&;#215;2(实验)ANOVA分析数据。结果:实验表明实验差异显著且性别差异也显著(P&;lt;005)。练习前女子痛阈比男子较低。另外,练习后女子痛阈显著增加,但男子变化不大。练习SBP有显著性别和实验差异最大训练女子SBP较低,训练后SBP增加。最大和次最大等轴训练前,女子DBP较低(P&;lt;0.05),次最大等轴训练后,男女DBP均增加。最大练习后男子和女子痛级降低,次最大练习后女子痛级降低。结论:(1)练习前女子和男子的痛级、血压均不同;(2)练习后在女子中观察到痛觉丧失现象。  相似文献   

2.
一、最大摄氧量提高体育锻练对老年人最大摄氧量的影响各家看法不一。伯尼斯泰发现,13名70—80岁老年人经过5—6周间歇运动后,直接测得最大摄氧量没有变化。这可能是由于受训者开始的适应水平较高(每公斤体重每分钟最大摄氧量27毫升,1.21毫克分子)或测定方法简单所致。与此相反,伯瑞等人报告,在极限下强度下(最大心率为126次/分,最大乳酸浓度是400毫克/100毫升),5名男、3名女性老人,经三个月间歇运动后,最大摄氧量提高了38%。如果继续增加运动强度,最大摄氧量明显增加,并伴有最大心率、收缩压、乳酸浓  相似文献   

3.
采用运动心肺遥测仪,对10名长期练习太极拳的武术学院学生和10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24式太极拳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的心肺功能测试,研究太极拳运动对男大学生气体代谢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1)长期太极拳运动可以促进运动后糖的恢复,改善能量消耗结构;还可以使控制心脏活动的迷走神经作用加强,交感神经的作用减弱,从而降低安静时心率,提高心室每搏输出量;2)运动中指标值与运动前和运动后相比更能体现出长期练习太极拳对男大学生肺通气、肺换气等功能的积极影响;3)太极拳运动中,随着呼吸频率的增加,CO2呼出量相对于摄氧量增加更加明显;4)运动过程中和运动后的恢复期,身体对氧的利用率有所减弱;5)安静状态时,心率与摄氧量、CO2呼出量、呼吸商大小无关,运动过程中,心率与摄氧量、CO2呼出量、呼吸商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446、0.469、0.582;6)太极拳运动中,实验组潮气量与氧脉搏正相关关系较对照组强,表现出的心肺功能也更强.  相似文献   

4.
对最大摄氧量的影响体育锻炼对老年人最大摄氧量的影响各家看法不一。伯尼斯泰(Benestad 1965)发现13名70—80岁老年人,经过5—6周间歇训练后,直接测量最大摄氧量没有变化。这可能是由于该受训者开始的适应水平较高(每公斤体重每分钟最大摄氧量为27毫升、1.21毫克分子),或测定方法简单所致。与此相反,伯瑞等人(Barry et al 1966)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温州地区老年大学和社区经常参加太极拳的老年人180人为研究对象,同一地区未经常参加运动的老年人200人为对照组,研究太极拳对老年人身体成分和心肺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经常参加太极拳的老年人BMI、WHR、体脂率都明显小于对照组;肺活量增大、每博输出量增、最大摄氧量和射血分数都明显增大,心肌的收缩能力明显增强,说明经常参加太极拳能够提高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比较了以次最大运动强度练习以及在血乳酸达到4毫克分子浓度时(即无氧阈)最大摄氧量和骨骼肌酶的活性关系。12名受试者分别在功率车与活动跑台上进行了次最大运动强度练习,试验时每分钟递增一次强度(功率或斜率),在每次递增强度的后一分钟里,测定耗氧量与血乳酸浓度。并在两种试验仪上(功率车与活动跑台)均测定了最大摄氧量。活动跑台与功率车试验时,分别在腓肠肌与股外肌提取肌组织样本,分析柠檬酸合成酶(CS),磷酸果糖激酶(PF K),乳酸脱氢酶(LDH)的活件。活动跑台与功率车试验比较,最大摄氧量以及达到无氧网时最大摄氧量利用率前者较后者分别大10%与16%,其达到无氧阈时的最大摄氧量利用率活动跑台与功率牢试验分别是85%与69%,两肌肉酶的活件没有差异,然而LDH/CS的比率股外肌较腓肌更大。结果表明,在功率车与活动跑台上练习,其最大摄氧量之间的差异是与乳酸积累时练习强度的差异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太极拳练习对肥胖老年人肠道益生菌和血脂影响的相关性,本研究对为期一年太极拳练习的肥胖老年人肠道益生菌中的肠嗜酸杆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和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进行定期检测。结果表明:与3个月时相比,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时的肠嗜酸杆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均明显增加,血清TC、TG和LDL-C浓度明显降低,HDL-C浓度明显升高,且均呈现明显的练习时间依赖性,即太极拳练习时间越长,肠道益生菌和血脂改善越明显。肠道益生菌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明显加强胆固醇的转化利用,改善血脂代谢,提示肠道益生菌数量增加可能是太极拳练习改善肥胖老年人脂代谢的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崔迪 《精武》2012,(32):15-15,17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某中学学生柔韧性及力量素质的研究分析,反映该校学生的柔韧性、力量素质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身高、体重均明显增加,初三女生体重明显高于一、二年级(P〈0.05);初三学生的掷实心球成绩较初一、二学生明显提高(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身高、体重均与柔韧性、力量素质呈显著的中相关(P〈0.05),说明随体重、身高的增加,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提高,得到三者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0.042X1+0.042X2—11.193(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中学生身高、体重、柔韧性及力量素质呈现稳定上升趋势,但伴随性别、年级差异,身高、体重是影响该素质的重要因素,本文及时掌握了中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变化情况,以期对今后体育教学及营养干预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8名上海市中长跑队男子1500m跑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Wingate无氧功率、最大摄氧量、通气无氧阈、1000m跑后乳酸值等运动能力指标测试。结果显示:冲刺速度与乳酸水平显著正相关(r=0.759,P〈0.05),最大无氧功率,VT/VO2max%呈正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r=0.655,P〉0.05;r=0.621,P〉0.05)与最大摄氧量呈负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r=-0.238,P〉0.05)。  相似文献   

10.
康戈武 《武当》2004,(7):29-29
注1:今年4月29日,收到张杰同志(自称梅花拳第十七代传人)的一封来信。信中说:“今将我写的《评和有禄&;lt;和式太极拳谱&;gt;的出笼》一文给您寄去,请过目如有不同看法来信说明。”信后附有《评和有禄&;lt;和式太极拳谱&;gt;的出笼》一文此信及其附文的落款时间皆为“2004年4月24日”此信的主要内容,是张杰自言以赵堡太极拳传人、赵堡太极拳总会负责人、  相似文献   

11.
测定12周力量训练对运动员乳酸阈(LT)和耐力运动能力的影响发现,力量训练组尽管跑台跑最大摄氧量(Vo2max)或踏车峰值摄氧量没有改变,但以75%Vo2max强度持续踏车至力竭时间增加33±5%(P<0.001);55-75%Vo2max强度范围运动时,血乳酸浓度显著降低。耐力运动能力的提高与LT增高12%相关(r=0.78,P<0.001)。力量训练导致以30°/秒速率,下肢屈和伸等张动力峰值力矩分别增加31±5%和35±7%,同时,腿屈、伸及卧推的"一次最大测试值"(1-RM)分别显著增加30±40%,52±6%和20±4%。结果表明,力量训练可提高踏车耐力运动能力但与Vo2max改变无关,耐力能力的提高可能与LT和腿部力量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对老年人平衡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太极拳练习对老年人步态的影响,探讨运用太极拳练习提高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可行性.结果表明,6个月的太极拳练习可延缓老年人足后跟达到最大压力的时间随增龄而降低的趋势,提高老年人缓冲身体重量的能力;6个月的太极拳练习可显著减小足底压力中心在额状轴的摆动幅度,有效增加老年人行走过程中身体重心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恢复期摄氧量与跑步经济性之间的关系,先通过实验测量恢复期摄氧量与跑步经济性的结果,然后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二者之间的关系,试图建立用自变量恢复期摄氧量推测因变量跑步经济性的回归方程.该研究选择12名定向越野和中长跑项目学生运动员作为受试对象,采用MAX-Ⅱ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测量摄氧量,让受试者在10 km/h的速度下跑5分钟,最后2分钟的摄氧量的平均值作为跑步经济性,恢复期摄氧量选择恢复期前10秒的摄氧量.研究发现,自变量恢复期前10秒的摄氧量测量结果为(33.84±3.12) ml·kg-1·min-1,跑步经济性的测量结果为(33.45±3.24)ml·kg-1·min-1,自变量恢复期前10秒的摄氧量与因变量跑步经济性之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2(P<0.01),基于恢复期前10秒的摄氧量推测跑步经济性的回归方程为:y =3.297 +0.893x.研究表明,恢复期前10秒的摄氧量与跑步经济性之间高度相关,可以利用运动后恢复期前10秒的摄氧量推测跑步经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太极拳练习和快走练习对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效果。方法:31名老年女性被随机分成太极拳组(TC)和快走组(BW)。两组受试者分别接受16周的太极拳练习和快走练习,每周5次,每次1h,随后停止练习跟踪8周。受试者每4周测试一次平衡能力,共测试7次。测试指标包括睁眼(SLO)和闭眼(SLC)状态下的单腿站立时间(TIME)、足底压力中心在左右方向的最大位移量(DX)、足底压力中心在前后方向的最大位移量(DY)。结果:太极拳组(TC)TIME-SLO/SLC从第4周显著性增加,而快走组(BW)从第8周显著性增加;太极拳组DX-SLO/SLC、DY-SLO/SLC从第8周显著性减少,而快走组从第12周显著减少。停练阶段,太极组的平衡能力指标未有显著性变化,但快走组指标中除了DY,其他指标均有明显变化的趋势。结论:太极拳和快走练习均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太极拳提高的更快(太极vs.快走:8周vs.12周);8周的停练阶段,两种练习方式对平衡能力均有较好的维持作用,但太极拳的维持效果更好。因此,相比于快走练习,老年人可以考虑将太极拳作为首选的练习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渐进性抗阻力量训练对普通人群力量、最大摄氧量和最大有氧功率的影响.方法:30名普通健康成年男性进行10周的渐进性力量训练,力量训练前后测试实验对象的力量和有氧能力.结果:力量训练后,实验对象的最大蹲起负重(Loadmax)、60%最大蹲起负重下的的蹲跳功率(P 60)、最大摄氧量、相对最大摄氧量以及最大工作功率都有了显著性增长.与训练前相比,在最大摄氧量测试过程中,随着工作功率的提高,通气量呈下降的趋势,摄氧量呈上升的趋势,氧差有增大的趋势.结论:10周的渐进性抗阻力量训练,使实验对象动力性最大力量、动力性爆发力、最大摄氧量、相对最大摄氧量以及最大工作功率都有显著性提高;实验对象有氧能力的提高与肌肉用氧能力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对老年人白细胞介素-2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观察习练太级拳对老年人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浓度的影响。实验选择城镇老年妇女(55—65岁)16人,随机分为运动组(10人)和对照组(6人)。运动组受试每天进行太极拳运动;对照组正常日常活动,不进行有目的的体育锻炼。结果发现:运动组经过6个月的太极拳练习,血清IL—2浓度和血液中NK细胞数量明显升高,一次性太极拳练习,明显提高血液IL—2的浓度,表明太极拳运动可提高机能的免疫机能,增强老年人抗疾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探讨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4名练习太极拳的中老年人为观察组,另选47名很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为对照组,采两组研究对象的静脉血,检验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结果,观察组2种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1);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种酶活性均与练拳时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是太极拳锻炼能提高中老年人红细胞膜ATP酶活性,改善细胞代谢的功能。练习拳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从而促进健康,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体育测量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随机样本中从事和不从事太极拳锻炼的中老年人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肌肉力量,柔韧性,灵活性和慢性疾病患病率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太极拳与老年人健康的关系。结果显示:太极拳不但能推迟衰老,焕发青春,增强体质,延年益寿,对慢性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太极拳与老年人健康问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选取温州老年大学老年大学和社区183人为研究对象,进行一年的木兰扇练习,每周3次,每次90分钟。试验前后一周内对受试者的身体成分和心肺功能进行测试,研究木兰扇对老年人身体成分和心肺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后老年人BMI、WHIL、体脂率都明显小于试验前;肺活量增大、每博输出量增、最大摄氧量和射血分数都明显增大,心肌的收缩能力明显增强。说明经常参加木兰扇锻炼能够提高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一般来说,验证最大乳酸稳定状态(MLSS)需进行多目测试,而心率(HR),自认劳累分级表(RPE)、呼吸频率(bf)和跑速对估计MLSS很有帮助,从而可使测试在一天内完成,此研究目的是为了设计一个可在一次训练中完成,并且用HR,RPE、bf和跑速共同确定MLSS的测定表。方法:12名耐力运动员(平均值&;#177;标准差,V^&;#183;O2 max64.6&;#177;7.8ml&;#183;kg^-1min^-1)在跑台上进行MLSS测定表中的跑步运动和两个27分钟验证跑阶段。跑速以87%最大心率、RPE为12.bf为32次/分做为测试起始点,在测定表的跑步运动的每个9分钟阶段中,每3分钟采血样一次,并分析乳酸浓度(La),MLSS跑速La稳定状态和La聚积状态速度的平均值。验证跑速度在MLSS跑速&;#177;7.5m&;#183;min^-1;如果以较慢速跑呈现一个La稳定状态,而较快速跑呈现La聚积状态,这样确定的MLSS值则被认为是正确的。结果:测定表的跑速在预测12名受试者.MLSS中,有9人是成功的(P≤0.05)。结论:本实验测定表采用的HR、PRE、bf跑速作为测试起始点,可在一定测试中验证ML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