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胡适坚持"自由"和"责任"和谐互促的民主教育思想,从而把救国、教育和人才联系起来。通过相关内容的梳理,认识胡适民主教育思想的特征:教育个性化;教育的社会性;教育对象平民化,体会其深刻的民主、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2.
在胡适的政治哲学思想中,思想自由是其极为关切的核心概念。鉴于传统中国思想之中根本难觅"自由"这一概念,而现代中国的产生却又必须以自由为根基,胡适就创造性地解释了自由思想。胡适从三个方面阐述思想自由,即思想自由与学术的发展、思想自由与政治理想以及与生活世界的有序建设。  相似文献   

3.
胡适《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发表引起知识界的论争。论者或主张学术自由先于学术独立,或强调社会环境,所论都指向《学术计划》所体现的自由主义,有意淡化《学术计划》的现实"问题"的解决而过多地强调政治自由之于学术独立的先决条件。学术论争背后潜藏着政治斗争,政治话语支配了学理逻辑,此点不易为时人与后人所察觉。  相似文献   

4.
媒介独立是胡适传播思想的核心。胡适认为大众媒介必须独立于官方机构或党派,刊发具有独立思想的言论,成为公共领域,杜绝成为利益团体的喉舌。胡适还认为,媒介独立包括新闻传播者的身份独立,新闻传播者身份独立是保证媒介的思想自由,言论公正的前提。胡适特别强调新闻传播者身份虽然独立,但不能与政府为敌,言论必须"敬慎无所苟",做政府的"诤友"。  相似文献   

5.
面对崇尚自由、民主、独立的"80后"大学生.显性教育的某些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似乎还远远不够,而隐性教育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贴近当代大学生为人处世的理念,弥补并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教育,达到了施教者的目标.从隐性教育的特点、作用、方法三方面,具体阐述了隐性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的政治思想,显示了他在"乡下人"与自由主义者双重身份中的复杂处境.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沈从文强调文学之于政治的独立地位,追求民主反对独裁,倾向改良反对战争,倡导"专家治国"的方案,这与胡适派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有着广泛的一致;另一方面,他提出的以文学为根本重造政治、"用抽象原则替代武力"、"美育重造政治"等重要观点,则是以实现终极合理的人性为根本目的,而不是以政治本身为基准的.这一思路已经逾越了一般意义上的自由主义的意义范畴,显示了作为"乡下人"的沈从文对政治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7.
胡适先生对我国语文教育目标进行了新的定位,从而把我国中小学的语文教育引向了现代化之路。胡适的关于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是:第一,要求学生掌握白话语体,培养学生"自由发表思想"的能力;第二,要求学生能欣赏我国的文学名著,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和精神境界;第三,要求学生能阅读和使用古文书籍,能批判地吸收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胡适的关于语文教育的目标及其中所体现的培养学生独立思想、负责精神和批判意识的思想,对今天我们重新认识语文教育的"立人"价值,重新审视和制定语文教育的目标,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胡适的教育平等观来源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平等因素.同时也受到西方实用主义教育理念的影响。胡适主张接受教育权利的平等,在教育问题上男女平等,推行义务教育,用考试方法公平地选拔毕业生,主张在教员的聘请上不拘一格,推崇平民教育。胡适教育平等观的影响相当深远。当然。胡适的教育平等观也有局限,他过分夸大了教育的作用,以教育为工具来推行他改良主义的政治主张是无法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胡适的教育平等观来源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平等因素.同时也受到西方实用主义教育理念的影响。胡适主张接受教育权利的平等,在教育问题上男女平等,推行义务教育,用考试方法公平地选拔毕业生,主张在教员的聘请上不拘一格,推崇平民教育。胡适教育平等观的影响相当深远。当然。胡适的教育平等观也有局限,他过分夸大了教育的作用,以教育为工具来推行他改良主义的政治主张是无法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以政治与教育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以教育的立足点是建立在既定的政治共同体还是建立在未来的理想契约社会为标尺,可以把西方教育发展的历史划分为德性教育和自由教育两种范式.卢梭及其<爱弥尔>在教育史上的最大贡献在于实现了一场教育范式的根本性转换:从德性教育转向自由教育.这一转换构成了卢梭实现"教育上哥白尼革命"(杜威语)的灵魂.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教育的根本目标做了更为科学的论述,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思想,并将农民教育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这既是对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坚持和继承,又是对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我国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胡瑗为了治天下,一生致力于办学、讲学活动,他的明体达用、经义治世的教学思想和苏湖教法,对宋代及其以后的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胡瑗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值得我们作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胡适是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其前瞻性的教育思想和改革措施,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教育救国、教育独立、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对个性和兴趣的尊重等教育理念,成为中国教育思想史中的一笔宝贵财富,直至今日依然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伦理思想发展史上,胡瑗虽然没有建立起一套系统的以“明体达用”为最高范畴的伦理思想体系.但他提出的“成天下之材者在教化”的教育价值观、“明体达用”的教育发展观、着眼于培养人的“可行能力”的教育目的观、以人为本尊师爱生的育人观、立己治人塑造理想人格的教育理想观等道德性命之学却为以后的教育伦理思想家提供了先驱性的思想资料。作为议经派的代表,胡瑗把北宋中期以来的教育伦理思想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带来了当时教育伦理理念、方法和目的的大转变。他倡明“达用善”,创造性地改革旧的儒家理念善.形成了伦理史上卓有成就的教育伦理思想和经验,为宋代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对我们今天让教育回归“用且善”的生活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胡克英先生执着于教育理想 ,对人的发展极为关注 ,提倡以人为本 ,鼓励个性与创造的教育观和教学观 ;他重视和引领教育改革实验 ,倡导教育科学研究 ;热心引介和借鉴国外教育思想流派。教育科研人员要向他学习 ,敏于当代教育现实中的重大问题 ,捕捉真正的研究课题 ,将哲学思考、科学实验、行动参与集于一身 ,锲而不舍、笔耕不已 ,做一个有理想而脚踏实地的教育科研工作者  相似文献   

16.
对胡瑗的教育思想进行了阐释,认为胡瑗的教育思想清晰地理顺了治理国家与发展教育的复杂关系,首开“明体达用”先进教育观的先河.首创分斋教学制度,倡导“因材施教”与“亲历游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注重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思想的深邃对今天教育工作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往论者论及胡瑗教育思想时,往往习惯地将其与"苏湖教法"、"太学法"联系起来,似乎都是胡瑗官学实践分不开甚至是相为表里的。本文试图从另一个角度,即将胡瑗教育思想放到宋初八十年及"庆历新政"前后书院发展的大背景中去,突出胡氏教育思想与其书院讲学的关联,特别是突出他与以范仲淹、孙复、石介为代表的睢阳学脉的紧密联系。这就将胡瑗教育、教学思想实践与整个宋初八十年民间私立大学(书院)的实践和"庆历兴学"联系起来,显示其既是宋初书院讲学历史的结果又通过"庆历新政"之教育革新反过来又促进了书院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导向鲜明,寓意深刻,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树立良好社会道德风尚,进一步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正显现出愈来愈巨大的作用.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赖于有效的教育.形成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同是教育取得实效的前提.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遵循科学的教育规律,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胡锦涛教育创新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教育理论的主要特征之一,其教育创新思想内涵丰富,不仅与邓小平教育理论一脉相承,而且在继承中创新发展。两者在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创新思想、特别是高等教育创新思想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内在联系性又各具特色的教育创新思想理论体系。江泽民胡锦涛教育创新思想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胡瑗"明体达用"教育思想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瑗顺应宋代社会政治、经济、教育的发展需要,在继承儒家教育传统基础上,创造了“苏湖教法”。胡瑗把“明体达用”作为“苏湖敦法”的核心,以此选育人才,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胡瑗的“苏湖教法”成为了宋代主流的教育方法,胡瑗的“明体达用”也成为了宋代主流的教育思想。在教育急剧变革的今天,我们从哲学的角度审视胡瑗“明体达用”的社会价值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