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江门学派是明代第一个心学教育流派,由陈献章开创,其创立标志着明代心学教育的开端。学派宗师陈献章生平崇尚躬行践履,未直接留下系统总结其教学理论与经验的材料。从亲历陈献章师教的江门弟子视角去探究,可以发现,陈献章以教闻道、兴治化为立师旨归,通过不拘一格的师教方法,力图培养能够自得的经世人才,在教学生活中,他与弟子以道友相交,爱生如至亲,给江门弟子各方面的成长留下了深远影响。发掘陈献章的为师之道,可为当下教师教育与名师培养提供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哲学与文学融通的角度,阐述了明代思想家、哲学家、诗人陈献章的诗作、诗论与其哲学思想的内在联系;指出在思想史上,陈献章是明代心学的先驱;在文学史上,陈献章的诗作、诗风成为后来文学解放思潮的先声。  相似文献   

3.
陈献章受到其师吴与弼的启发,强调跳出程朱之学的束缚,通过自得、反省、静坐等形式来获得对儒家经典及其思想的认知与理解,并进而体悟圣人之道、本体之理.陈献章这种心学化的经其诠释思想与方法,促成了明代中叶心学的兴发,为王阳明之学的大兴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
陈献章是明朝优秀的教育家,在明朝官学教育盛行和儒释道发展等时代背景下,陈献章形成了自己的心学教育思想。通过探析可知,陈献章的教育思想内容主要包含“兴国育才”的理念,自得之学以及以诗传教载道的教育思想。陈献章重视基础教育,教育思想中不仅涵盖学术教育,更包含了人格修养教育,对现代的德育教育、国学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献章(白沙)是明代心学的开创者。然而在当时的环境中,心学往往被斥“流于禅”。今天重新思考这个评论,确实有可待商榷之处。诚然,白沙心学与禅学有相似之处,特别是在工夫进路方面。但是,无论是在工夫的价值指向,还是在终极关怀的现实落实上,白沙与禅宗都有着很大不同。白沙心学乃是本着传统儒家的价值坐标而进.其对禅宗思想的吸收、借鉴,实是打破门户之见,兼容并包地吸取各家之长采寻“孔颜之乐”。  相似文献   

6.
陈献章(白沙)是明代心学的开创者。然而在当时的环境中,心学往往被斥“流于禅”。今天重新思考这个评论,确实有可待商榷之处。诚然,白沙心学与禅学有相似之处,特别是在工夫进路方面。但是,无论是在工夫的价值指向,还是在终极关怀的现实落实上,白沙与禅宗都有着很大不同。白沙心学乃是本着传统儒家的价值坐标而进.其对禅宗思想的吸收、借鉴,实是打破门户之见,兼容并包地吸取各家之长采寻“孔颜之乐”。  相似文献   

7.
陈献章是明代心学的先驱,弘扬主体精神是其思想的突出特点,本文从惟在静坐的为学之方、追求自得的学术归宿、以自然为宗的学术宗旨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揭示了其理论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胡居仁与陈献章同为吴与弼受业门徒,然治学理路却大相径庭。胡氏站在维护儒学正统的立场,从工夫修养论方面批评陈氏的心学理路,具体有三:“屏绝思虑以求静”;“不读书”;“放开太早,求乐太早”。这为深入研究明初理学流衍提供了极佳的视点。  相似文献   

9.
该书由湖南大学朱汉民教授撰写,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19章,依次是:导论,先秦儒家的文化解构,宋明理学的形成背景,宋明理学的文化解构,周敦颐及其濂学,张载及其关学,邵雍及其象数学派,二程及其洛学,胡宏、张及其湖湘学派,理学的集大成——朱熹及其闽学,陆九渊及其象山学派,浙东事功学派与理学的论战,元代的理学,明初的理学及吴与的心学,陈献章及其江门之学,湛若水的心学,王阳明的心学,晚明理学的转型:回到个体生活,晚明理学的转型:再倡经世实学。作者从纵向的历史进程和横向的思想体系两方面着手,对宋明…  相似文献   

10.
论文对道教和佛教静坐法的由来和意义、性理学家朱熹和陈献章静坐说的内容和特征进行研究。朱子的“主敬”和“格物穷理”重视读书,陈献章通过静坐思考,主张“尊德性”和“天理体忍”。陈献章的学问是以静坐为中心,融合了儒佛道的方法,而与性理学的“道文学”和“尊德性”相融合。陈献章的学问可以说是护卫阳明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11.
陈献章儒道兼综的道德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献章作为明代社会变化的感受者和见证者,为救人心、救社会、重建道德主体哲学,摆脱束缚,大胆创新,实现了学术文化由理学向心学的转向。在这种转向过程中,透过陈献章对生死、苦乐、名利、仕隐等道德文化问题的阐述,可以看出其儒道兼综的道德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2.
陆九渊、杨简、陈献章、王守仁、王畿、罗汝芳对心性本体特征的揭示层层深入,直至二曲达到极峰;明末冯从吾、高攀龙以及清初李二曲等学者分别主要从工夫和适用角度,在程朱、陆王基础上完善了儒家内圣外王结构模型的圣人理想。  相似文献   

13.
吴儆是南宋时期新安的著名理学家,与张栻、陈亮、陈傅良、吕祖谦、朱熹等时公名流都有密切交往,在这种广泛的交游中,其理学思想兼收并蓄,形成了学宗程朱而又兼取事功之学的总体风格,对新安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湛甘泉的心学思想承传自陈白沙,但二人的心学教育思想却存在重大分歧。在教育理论层面体现为从"静坐中养出端倪"到"随处体认天理"的演变,在实践层面体现为是否采用正规的书院式教学。这种分歧既是解决白沙心学内在学理困境的需要,还由于二人的时代背景与主体身份已发生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5.
王阳明的哲学思想追求圣道与禅风的统一,心学的发展与禅宗的影响紧密相连,禅宗的“心性论”、“顿悟说”与心学联系相当紧密。文章从王阳明的“诚意说”,“致良知说”,“四句教”三个方面论述了阳明心学对禅学的改造与吸收,展示了阳明圣道内圣而外王,出世而入世,逍遥而拯救的中国人生美学的精髓。  相似文献   

16.
自得之学贯穿于陈献章思想成长之始终,历萌生、初成、发展、精深、体行五阶段。在第三阶段,他撰写了《和杨龟山此日不再得韵》等三篇文章,阐发了自得之学的宗旨、渊源、内容和要义等,构成其学术走向成熟的三部曲。可以看出,陈献章自得之学的思想来源包括道、佛,但特质仍系儒家内圣之学。  相似文献   

17.
《南归诗卷》是陈献章中晚年臻于化境的书法作品,为香港利荣森先生捐赠、江门市博物馆收藏的国家一级文物。考证手卷的缘起、题跋、流转等,有助于加深对手卷艺术价值的认识,完善对陈献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陈献章以自然为核心建构了自己的学术体系,毕生追求与维护"天机自由"的人生价值,在世俗生活中,展示出顺乎自然的人生情怀,宣泄了归依道家的生命情调.其理论的基石和出发点源于道家学说和理论,但在实践中,他又自觉不自觉地对道家理论和学说作了修正补充,从而丰富了我国古代的"自然"理论和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