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社区型数字化学习港建设的理论框架与实践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如何有效地运用数字化学习港的公共服务体系带动教育服务业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和运营服务,为终身学习社会和学习型组织服务。在教育服务业理念和终身学习理念的指导下,初步设计了社区型数字化学习港的理论框架,并通过广州海珠社区试点一年多的实践加以验证。揭示了在终身学习背景下,以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依托的社区型数字化学习港的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为学习型组织的发展找到了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是无锡市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核心内容。在无锡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平台以服务全体市民为宗旨,力图建设一批丰富的、多类型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内容涵盖社会教育、远程开放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等领域。平台采取"自建、共享和引进"相结合的资源建设模式。为保证此模式的顺利实施,需要形成政府、高校、企业、社会、个体等纵横一体的多主体资源建设的动力机制,实现多元合作,并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这对于无锡市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运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是一种手段先进、使用便捷、适于个体化自主学习的服务方式,实现了基于网络的一站式服务模式,进而促进了服务理念、内涵深化。数字化学习公共支持服务内涵与功能的拓展,使学习支持服务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化服务范畴,推动了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体制机制的改革与资源的共享,为构建数字化、网络化、开放式的全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了基础。此外,数字化公共支持服务为提高现代远程教育质量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加速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终身学习已从教育理念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首先要正确认识终身学习的新时代内涵,厘清终身学习的价值体系,方能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就其内涵演变来看,终身学习已从最初作为保障人类生存的教育服务方式,拓展为促进组织效能提升的组织管理方式和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治理模式。这也使得终身学习价值日益丰富,发展为在个体层面满足生存和幸福需要、在组织层面激发创新能力、在社会层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体系。为确保终身学习价值实现,应从构建支撑终身学习的坚实法律基础、协同供给体系、灵活学习制度、完善质量保证着手,建立健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终身学习制度体系。当前,我国终身学习实践还面临价值认知片面、思维理念守旧、着力点错位等现实问题,还需以制度体系建设为抓手,通过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供给方式变革推进终身学习战略和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教育生态学依据生态学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性、生态生命性、生态平衡性、生态共生互动和自我生长性的理念来阐释教育的内外部关系,形成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用教育生态来审视终身学习“立交桥”建设,应整体设计各级各类教育及教育形态,保证其协调、开放、衔接、平衡和稳定,实现各种教育及教育形态的灵活转换,确保终身学习“立交桥”畅通无阻,创建和谐、生态的学习型社会.  相似文献   

6.
建设数字化学习社区是创新社区教育载体,深化社区教育内涵,提升社区教育品质的重要途径,是社区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要求。宜兴市在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的过程中,以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为抓手,以健全的组织体系和管理体制为保障,以完善的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为后盾,对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在新技术与学习理念的双重推动下,学习资源正朝着可进化、分布式、社会性、情境性、开放性和复合性的方向发展.支持传递接受范式教学的学习对象已经无法满足泛在学习对学习资源进化生长、过程性信息跟踪、人际智慧聚合、多终端支持、无限群体的个性化学习等多方面的实际需求.学习元是在学习对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合泛在学习的一种新型资源组织方式,顺应了学习资源的发展趋势,是未来学习资源设计与共享发展的新方向.本文从历史背景、概念特征、学习理念、信息组织、信息模型、存储结构、质量控制、共享范围等多个层面对学习元和学习对象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学习资源聚合模型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8.
任凯 《天津电大学报》2007,11(2):17-19,48
天津市数字化学习港建设及试验工程启动以来,其在技术支持、管理营运、学习服务模式等方面凸显的特性,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三大教育理念,怎样才能又好又快地在中国社会变为现实?以马克思关于物质对象和人的价值尺度来考量,数字化学习港作为一种新型的智能化学习机构,将以其低成本与高质量、普适性与针对性等优势,成为我国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社会的一条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9.
张吉先 《职教论坛》2012,(36):40-43
基于数字化、多媒体和交互性的终身学习环境,为社区成员的继续教育和各类培训提供了契机和可能,为全面形成终身学习社会创造了条件。本文结合浙江省社区教育实际,对依托电大系统构建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的组织架构、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社区教育模式创新体系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实践证明,依托电大构建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可有效提升传统社区教育功能,为社区居民的学习在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中找到了着陆点。  相似文献   

10.
将绿色生态理念应用于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可以提出一套完善的实践体系,即"一种理念、两种保障、三种技术、四种机制"。也就是绿色生态理念,制度和组织保障,资源开发、存储、整合三种技术,资源的使用、共享、评价、进化四种机制。这对促进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实现终身学习资源的共享,需建立起多元化终身学习资源的立体网络,将学校、家庭、社区、网络等教育资源进行全面开发和有效整合,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开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习型组织中蕴含的学习资源,推进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从而形成立体化的终身学习资源网络.  相似文献   

12.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未来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奋斗目标。成人教育是学习型社会中教育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必须为学习型社会服务,体现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提供多样化、灵活的教育形式以及丰富的教育资源;成人教育必须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在变化中寻求发展,通过功能定位和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探索,努力为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台湾终身学习社会的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终身学习社会的发展,得益于社会各教育机构与组织的贡献,这些机构与组织涵盖各级正规、非正规及社会教育机构,为民众提供了多元化的终身学习资源与服务。"贯穿正规教育体制的终身学习"、"打破学校藩篱的社区学习"、"面向海外的远程学习"反映了台湾终身学习社会的起源与发展过程。空中教育机构及社区大学是台湾终身教育的两大支柱,台湾通过"非正规终身学习成就认证制度"、"社区大学与空中大学合作"、"两岸终身学习合作"、"融入国际的终身学习社会"等途径建设起终身学习体系。  相似文献   

14.
网络学习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科学的发展需要从多学科的视角来审视,用生态学的视野审视学习活动就产生了学习生态观.用生态学的整体性视角审视网络学习,也迫切需要人们去构建网络学习生态系统,但由此产生的诸如网络学习生态危机与平衡、网络学习中的情感交互、网络课程的生态设计与开发等新问题又需要人们进一步探寻.  相似文献   

15.
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作为思维能力培养重要手段之一的思维教学于20世纪初在美国萌芽,经历50-60年代的蓄势,70-80年代开始受英美两国思维教学运动的影响,从“潜学”成为“显学”,得到研究者和实践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教育哲学层面的理论关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以及包括教育在内的实践领域的迫切需求是推动思维教学向前发展的三股核心力量。从思维教学的实践取向来看,思维教学起源于“授之以竿”的“思维技能”教学,发展于“授之以饵”的“思维倾向”教学,回归于“授之以渔”的“知识理解”教学。三种取向的思维教学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他们之间是相互重叠的。回归“知识理解”的思维教学并不意味着回归知识的机械学习,而是在提供娴熟思维技能和培育良好思维倾向的基础上,促进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我国要实现课程教学的实质性变革,思维教学不仅是有效手段,也是必经之路。如何学习、吸收、应用、创新国外思维教学研究成果,有效发挥后发优势是我国教育界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正在对教育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从"校校建信息资源库"到"区域内共建共享、区域间共享互换";教育信息资源利用从静态的"单一获取"到动态的"利用、建设";教师资源配置从"实地挂职支教"到"异地网络支教";在职教师培养从"集中观摩课教研活动"到"异地网络教研互动";网络教学从"基于资源的网络教学"到网络"多终端同步视频互动教学";终身学习从固定时间地点的"在线学习"到脱离时空限制的"泛在学习"。  相似文献   

17.
学习型社会与教育转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学习型社会不仅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图景,而且是一个实在的建设方案。在学习型社会,学习的地位将获得本质性提升,学习变成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终身享用的福利,全社会的学习资源以新的方式整合起来,教育机构成为全社会的学习资源组织中心。这呼唤在全社会建设学习网络过程中,教育机构要率先向学习型组织转变。未来教育改革的定向应是根据学习型社会的要求转变教育的功能结构,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放学习资源。  相似文献   

18.
创办新市民学校是常州市提高外来人员素质,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举措。常州市新市民学校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政策和制度保障体系完善、提供免费教育、把职业培训作为吸引点、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实现教学内容及形式多元化。要更好地发展新市民学校,就必须坚持构建完善的制度和组织保障体系、打造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城市文化、凸显职业培训的核心教育内容、统筹多方面教育资源、注重教育多样化。  相似文献   

19.
Education reform initiatives tend to promise higher effectiveness in classrooms especially when emphasis is given to e-learning and digital resources. Practical changes in classroom realities or school organization, however, are lacking. A major European initiative entitled Open Discovery Space (ODS) examined the challenge of modernizing school education via a large-scale implementation of an open-scale methodology in using technology-supported innovation. The present paper describes this innovation scheme which involved schools and teachers all over Europe, embedded technology-enhanced learning into wider school environments and provided training to teachers. Our implementation scheme consisted of three phases: (1) stimulating interest, (2) incorporating the innovation into school settings and (3) accelera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novation. The scheme’s impact was monitored for a school year using five indicators: leadership and vision building, ICT in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ICT cultur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upport, and school resources and infrastructure. Based on about 400 schools, our study produced four results: (1) The growth in digital maturity was substantial, even for previously high scoring schools. This was even more important for indicators such as vision and leadership”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2) The evolution of networking is presented graphically, showing the gradual growth of connections achieved. (3) These communities became core nodes, involving numerous teachers in sharing educational content and experiences: One out of three registered users (36 %) has shared his/her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at least one community. (4) Satisfaction scores ranged from 76 % (offer of useful support through teacher academies) to 87 % (good environment to exchange best practices). Initiatives such as ODS add substantial value to schools on a large scale.  相似文献   

20.
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和普及教育;从成人教育到全民教育和继续教育;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再到全民终身学习;从学习化社会到学习型组织等。这些教育思想的提出及相应教育实践的开拓,不仅适应了、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也为教育技术的应用、远程教育的持续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