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中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耐挫折”教育要本着针对性、激励性、渐进性的原则进行。进行“耐挫折”教育,观念更新是前提;学校教育是主体;家庭教育是阵地;课堂教育是切入点;学会战胜挫折是目的。  相似文献   

2.
挫折对学生的心理既能产生有益的作用,也会妨碍学生学业目标的实现。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要创设健康的社会心理环境,培养学生树立直面挫折的意识,利用榜样进行耐挫折教育,结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创设挫折情境进行挫折教育,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进行耐挫折教育。  相似文献   

3.
加强对中小学生的耐挫折教育,引导他们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当前社会上的很多“挫折教育”却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比如,把单纯的吃苦当作挫折教育,误以为超限训练就是挫折教育等。殊不知,这样的“挫折教育”过于强调吃苦和失败的体验,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反而容易带来负面影响,让学生反感甚至产生恐惧。那么,究竟该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挫折教育呢?  相似文献   

4.
那天最后一节是班会课,按照学校的安排,这一次的班会主题是对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课前,我进行了认真的准备,搜集了古今中外大量名人抗挫折的事例和大量的名言警句,我觉得这样一定能给学生们上一堂丰富而有意义的“耐挫折教育”课了。  相似文献   

5.
陈玉梅 《河北教育》2007,(10):41-41
进行耐挫教育,如果空对空地讲道理、列条条,不会有什么效果,必须多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学生身边发生的挫折事件,不失时机进行教育,使学生从“挫折中悟挫折”,才能收到实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挫折教育”与“挫折承受力教育”诘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挫折教育”的提法不科学时下,人们出于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热切关注,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要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有关“挫折教育”的提法不时见诸报端,在教育行政领导人的讲话中也偶有附议引用。本人认为,“挫折教育”的提法不科学。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挫折。所谓挫折,按照《心理学词典》(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5月出版)的解释,是指“当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有时仅指阻碍个体动机活动的客观情境”。台湾学者张春兴表述为:“所谓挫折,有…  相似文献   

7.
在快乐教育、赏识教育展示着它们美好一面的时候,我们渐渐发现,不少学生害怕困难、害怕挫折,有的甚至做出不可理喻的事情。培养学生的受挫力成为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有人认为让学生多吃苦就是挫折教育,于是送学生去参加各种吃苦夏令营或者人为地给学生制造一些困难、挫折。由于在挫折后没有给学生及时引导,屡屡受挫并没有令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得以提高。其实,提高学生的耐挫力需要“挫折”情境。  相似文献   

8.
挫折教育是心理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幼师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从而使其在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和新的人际关系时产生诸多不适应,导致心理受挫,对幼师进行挫折教育-要开展挫折认知教育,二要进行耐挫力的训练,三要进行学生受挫后的心理调整。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也应注意●耐●挫●教●育●郭从晓挫折是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可能遇到的。然而,面对挫折,有的人能够受到教育,从“挫”中悟理,执着而进;而有的人却不知所措,灰心丧气,对学习产生畏惧感。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耐挫教育,使学生遇“挫”而不“折”呢?1....  相似文献   

10.
试论挫折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战略地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对挫折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阐述,强调挫折教育是目前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同时对实施挫折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对由挫折教育可能引发的心理障碍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预防措施。作提出了“挫折阈限”这一新概念,为广大教育工作今后落实挫折教育提供了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挫折,无所不在,而学生耐受挫折的能力可以说一代不如一代。本就挫折、耐挫能力的概念作了一定的阐释,指出了对培养耐挫能力的重要性,提出了相应的耐受挫折能力的措施,为广大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转型期社会观念影响、学习紧张、人际关系不协调和恋爱问题都会使学生有“挫折心理”。具体表现为冷漠、焦虑、孤僻、幻想和攻击。通过课堂教学、心理咨询访谈、加强耐挫力训练、受挫折后自我心理调适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挫折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13.
于洪 《山东教育》2005,(10):61-62
挫折教育是指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人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增强对挫折承受力的教育。近年来,一些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孩子时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主张要加强“挫折教育”。有一段时间里,我们的舆论里充满了“挫折教育”的呼声,  相似文献   

14.
那天最后一节是班会课,根据学校的安排,这一次的班会主题是对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课前,我进行了认真的准备,搜集了古今中外大量名人抗挫折的事例,如司马迁受腐刑后作《史记》,贝多芬耳聋后克服各种困难创作了《命运交响曲》,刘邦曾数次败给项羽最后却建立了西汉政权,孙中山为寻找救国真理曾数次流亡国外等;此外,我还搜集了大量的名言警句,我觉得这样一定能给学生们上一堂丰富而有意义的“耐挫折教育”课了。  相似文献   

15.
不容忽视的“挫折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挫折,是指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过程中,由于遇到干扰、障碍,遭受到损失或失败,致使目标、目的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  挫折普遍存在,任何人都无法避免。挫折也具有偶然性,即挫折随时可能产生,难以预料。  纵观古今中外名人的人生道路,不难发现,他们无一不是从挫折与坎坷中成长起来的。因此,认识挫折、战胜挫折,是任何一个成功人士必备的心理素质。一、“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挫折孕育着成功”。挫折能够增长人的聪明才智,激发人的进取精神,磨砺人的意志。人在…  相似文献   

16.
加强职业院校学生耐挫折品质的教育和培养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对年轻一代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学生个人就业、创业、立业的客观需要。鉴于职业教育学生的特点,耐挫折的教育和培养可采用如下方法:培养正确的挫折观;强化心理承受能力;进行系列挫折教育;利用各种挫折提高耐挫折能力;在比较中认识挫折;通过近现代史的渗透;加强日常生活中的艰苦磨练;发挥心理补偿功能;利用榜样的力量;运用高目标、小步子策略。  相似文献   

17.
王蓓 《考试周刊》2009,(20):149-150
学生挫折承受的能力已日益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挫折承受能力亦即耐挫力,对学生进行耐挫教育势在必行。本文尝试从明确耐挫与耐挫教育的概念入手,分析体育教学中渗透耐挫教育的优势,重点从教师操作层面,探讨在体育教学中渗透耐挫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剡小琴 《甘肃教育》2007,(5S):15-15
心理学告诉我们,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阻碍,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在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挫折无可避免。素质教育中不能没有挫折教育,因为个体只有在不断经历挫折、不断反省和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和完善,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使他们懂得“不幸是一种最好的大学”和“艰难困苦是磨练人格的最高学校”的深刻内涵,对他们健康成长、获得成功、实现自我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那么,挫折教育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相似文献   

19.
挫折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耐挫折能力与意志品质的培养。它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挫折认知能力,并学会正确使用心理防卫机制和心理调节机制,在体育课中进行挫折教育有其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提起“挫折教育”,大家也许都不会陌生。有些人认为,现在的学生从小就养尊处优,吃的苦少,抗挫折能力差,所以有必要对其实施“挫折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然而本人认为,所谓“挫折教育”毕竟是一种新的提法,如要实施,就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论证,看其合理性和可行性究竟如何。这样做不仅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教育负责。下面,我们就对“挫折教育”进行一番仔细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