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海声  卢丹 《软科学》2011,25(2):20-23
以2003~2007年度披露的R&D投入相关信息来研究R&D投入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R&D投入对下年的经营业绩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R&D投入与企业下年的经营业绩不相关;(2)国有和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R&D投入与企业未来发展能力均不相关;(3)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R&D投入与托宾Q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而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R&D投入与托宾Q显著正相关,R&D投入对企业价值的提升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研发活动是创新的主要来源,而创新又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R&D投入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运用99家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2005-2008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R&D投入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年的R&D投入和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之间存在负向相关性,R&D投入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存在显著滞后影响.最后,建议上市公司要加大R&D投入力度,提高R&D投入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技术创新是实现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能力。而R&D投入是技术创新最重要、最主要的内涵。因此,R&D投入与企业业绩相关性的研究,成为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主要以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R&D投入与盈利能力进行相关性分析,挖掘影响R&D投入的因素。研究结果发现,我国高科技企业产生的盈利对其研发投入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数据分析说明它们是相互促进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在对我国上市公司专利的数量和类型刻画的基础上,考察了R&D活动对企业价值和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R&D活动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其中R&D投资能提高企业价值和经营业绩;目前上市公司的专利创新程度不高,发明专利的数量少于非发明专利数量;尽管专利拥有量能提高企业价值,专利数量越多,对企业价值的贡献越大,但不同质量的专利对企业业绩有不同贡献,创新程度较高的发明专利能显著提高企业业绩,创新程度较低的其他类型专利却不能有效地为企业创造价值;在目前我国创新相关机制不完善的环境下,市场还不能有效甄别不同类型的专利.  相似文献   

5.
在以知识、信息为特征的新经济社会,R&D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长期优势的基本保证.以中小板上市公司2006-2010年连续披露R&D投入信息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企业R&D投入对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每年R&D经费投入与当期企业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并且存在滞后效应;R&D经费投入的滞后期为两期,且滞后两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自主创新是培育核心能力,保持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R&D投入是衡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为剖析企业R&D投入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后果,本文以2008—2010年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企业资本结构对R&D投入强度的影响以及R&D投入对企业成长性与盈利能力的影响,同时也剖析了政府R&D补贴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R&D投入与资本结构负相关,R&D投入与企业成长性的相关性不明显,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显著性影响,政府R&D补贴对企业成长性与盈利能力有负向影响,尽管不显著。并据此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以知识、信息为特征的新经济社会,R&D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长期优势的基本保证,企业的R&D投入能给企业带来未来市场价值.从微观企业主体的角度对R&D投入的经济效果进行分析,以中国沪深两市2002至2009年披露R&D投入信息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企业R&D投入与企业经营利润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各期R&D资金投入和人员投入都与企业经营利润正相关,并且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R&D资金投入的滞后期为1期,R&D人员投入的滞后期为2期.此外,企业股权性质和所处行业性质也影响到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盈利能力推动作用的大小.  相似文献   

8.
以2007-2009年深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将其划分为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3组,分别从R&D投入与当期企业绩效、R&D投入产出效应的滞后期及R&D投入的累计效应3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R&D投入对企业绩效影响程度不同,成长期企业的R&D投入对当期绩效的影响显著,并存在长期的累计效应;成熟期企业R&D投入所产生的累积效应时期相对较短;而对于衰退期企业,实证结果均不显著.研究成果为处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的R&D投入决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中以2010—2015年创业板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对研发投入、专利产出、企业业绩三者间的相关性和中介效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研发投入能显著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研发投入对专利产出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专利产出能显著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专利产出是研发投入影响企业业绩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0.
何强  陈松 《软科学》2011,25(2):121-126,144
以2004~2007年披露R&D投入的623个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观察值,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学历及其分布与R&D投入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研发投入与董事会学历正相关,博士董事比例越高,R&D投入越大;资本与知识密集型行业或东部地区的制造业公司董事会学历及其分布对R&D投入的影响程度强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或其他地区的公司;董事会学历及其分布不是制造业上市公司R&D投入的主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朱涛  李君山  朱林染 《科研管理》2022,43(3):201-208
    本文以2016年年底上市满三年的沪深A股科技型企业为对象,从年龄、教育、任期与职称四个维度,分析管理者特征、R&D投入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研究R&D投入在其间的中介效应。研究认为:(1)管理者人力资本特征中的教育程度、职称、任期以及年龄异质性、任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关系显著;(2)管理者的教育程度、任期、职称、与任期异质性、年龄异质性与R&D投入之间影响显著;(3)企业R&D投入是企业管理者人力资本与公司绩效间的中介变量,管理者的任期、教育程度、职称、任期异质性、年龄异质性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是通过R&D投入传导的。  相似文献   

12.
王宛秋  马红君 《科学学研究》2016,33(8):1203-1210
本研究基于2007-2012年上市公司发生的技术并购事件,首先通过因子分析得到并购成熟度、财务资源和公司治理质量三个刻画主并企业并购特征的变量,接着运用回归分析法,检验了并购主体特征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研发行为在并购主体特征与创新绩效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主并企业并购成熟度和财务资源对并购后的创新绩效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而公司治理质量对创新绩效无显著影响;并购后增加研发投入会弱化并购成熟度对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对于财务资源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却起到积极强化作用。从而为企业技术并购决策以及并购后的研发投资决策制定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吴建祖  肖书锋 《科学学研究》2015,33(10):1538-1546
研发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企业绩效不仅受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还受研发投入波动的影响。基于企业的注意力基础观,运用2007-2013年中国202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结合事件研究法和文本分析法,分析研发投入跳跃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研发投入跳跃越大,则企业绩效越高;决策者双元性创新注意力在研发投入跳跃与企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现有文献认为CEO特征对企业创新发展有重要影响。那么,CEO特征如何与研发投资共同作用于企业绩效?本研究以世界银行在2012年对中国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为样本,探究CEO特征、研发投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实证检验了CEO经验与性别对研发投资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研发投资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CEO经验对企业绩效具有非线性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CEO性别对研发投资与企业绩效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当CEO为女性时,研发投资对企业绩效具有更强的提升作用。CEO经验对研发投资和企业绩效关系具有非线性调节作用,CEO初期经验的积累有助于强化研发投资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但经验“超载”后,CEO经验的正向调节作用开始下降甚至可能为负。本研究结论对创新管理,经理人激励和性别化研究均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李中  周勤 《软科学》2012,27(7):11-14
基于动态内生性的视角,运用系统GMM估计考察了研发投入、研发效率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研发投入与研发效率有显著的正相关,但研发存量资本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存在明显不足;研发效率处于较低水平,但对企业绩效的贡献已经显现;在研发投入、研发效率与企业绩效框架中,研发效率处于中介变量的地位,企业的研发投入改善了研发效率,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绩效,而企业的绩效又对研发投入存在明显的反馈效应。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财税激励和研发投入交互作用下,企业创新绩效是否会受到影响。本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选取西部地区59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2014-2018年的面板数据,以此检验财税政策支持、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关联。结果显示:从所有制和行业视角分析,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都通过研发投入这一中介变量对制造业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显著影响,但享受税收优惠的民营企业,其研发投入对创新绩效的提升存在挤出效应。深入考察企业研发投入的作用路径,发现:税收优惠与企业费用化研发投入交互作用更加有利于提升企业创新绩效,而财政补贴与资本化研发投入相融后对创新绩效的提升也存在积极影响。最终本文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提出进一步合理运用财税政策来优化研发投入的作用路径,以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郭秀强  孙延明 《科学学研究》2020,38(9):1630-1637
选取2000-2017年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1470家企业面板数据,建立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研究研发投入、技术积累与高新技术企业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机理,以及该效应在企业是否在高新区内注册、是否公开上市上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市场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内部研发投入相比较财政研发投入能产生更好的市场绩效。高新区内注册的高新技术企业由于拥有独特制度优势,导致研发投入向市场绩效的转化效率更高,但财政经费资助的影响效应相比高新区外的影响较弱。拥有上市融资资格的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受到融资约束较少,使得研发投入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效果相比未上市而言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现阶段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高管团队(TMT)海外经验作为一种特殊类型资源,构成团队成员的价值观和认知基础,是否以及如何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和创新绩效产生影响,尚未得到应有研究和探讨。本文构建TMT海外经验(含职能经验和行业经验)、研发投入强度与创新绩效关系整体研究框架,从理论上剖析TMT海外经验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和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并揭示研发投入强度的中介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选取275家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TMT海外职能经验和行业经验会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会通过研发投入强度驱动企业创新绩效;研发投入强度在TMT海外职能经验和行业经验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发挥关键联结作用。本文研究结论对于TMT经验结构优化、研发资源配置以及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等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19.
海外研发投资已经成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后发跨国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以中国2009-2014年八个行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面板的负二项回归模型,从海外研发组合结构两个维度(广度和强度)检验对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结果发现海外研发广度与母公司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海外研发强度与母公司创新绩效之间存在U型曲线关系。另外,还发现企业的吸收能力和海外投资经验在海外研发广度、强度与母公司创新绩效之间的起着积极的调节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以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海外研发投资决策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