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内涵发展”原义:通过学校内部挖潜的扩张模式“内涵”与“外延”是逻辑学的一对范畴,原义指概念的两种基本属性。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概念的内涵是指事物本质属性的总和,而概念的外延则是所指对象的范围。[1]我们所使用的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包括“内涵性发展”“、内涵型发展”和“内涵式发展”等各种用法)和“外延发展”(包括“外延性发展”“、外延型发展”和“外延式发展”等各种用法)都是从这里借用来的。在很大程度上,人们所说的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都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而没有给以精确的规定。最初人们使用…  相似文献   

2.
对广西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选择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需求的情况来看:广西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数量发展,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是两极即研究生教育和高等职业(专科)教育;广西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式要采取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双重战略。  相似文献   

3.
李洁 《中国教师》2013,(Z1):70-71
一、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定义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意味着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高等教育成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结合点。之所以提出"内涵式发展",主要是针对目前许多学校和专业在发展过程中,比较注重外延也就是外在的形式,却忽视了内在的需求,结果造成"硬件硬了,软件却软了,学校美观了,教学质量却下来了"。而所谓教  相似文献   

4.
郝瑜 《教育研究》2005,26(1):87-89,95
作为我国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的陕西省,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其经济、社会发展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必然要求。陕西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战略实施,将直接加快陕西省高等教育的发展。陕西高等教育大众化要坚持准确定位与质量保证,坚持以高职高专教育为主导的“低重心”选择,坚持以内涵与外延并重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江苏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应实现"五个转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在认真分析江苏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江苏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应当实现“五个转变”,即从跨越式发展转向渐进式发展、从封闭式发展转向开放式发展、从单一式发展转向多形式发展、从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从推动式发展为主转向推动式发展与拉动式发展并举。  相似文献   

6.
目前乃至今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是发展在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要持续扩大,以满足人民大众的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的基础上。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模式满足不了现实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应逐渐由“内涵式”转向以“外延式”发展为主,扩大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等教育步人大众化教育阶段后,未来一个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仍然是规模扩张。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需要。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要走外延扩张为主、外延内涵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内涵式发展是强调以质量为主导的发展。在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民办高校应实施战略重心的转移,追求“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等办学内涵的教育理念,采取以内涵式发展为主、外延式发展为辅的发展模式,使整体办学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和升华。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提出,规模扩大的外延式发展逐渐向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内涵式发展转变,提高研究生思政教育质量内涵发展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通过建设党建工作队伍、占领党建工作阵地、搭建“网络+”党建平台和强化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建的龙头作用、凝聚作用、堡垒作用和服务作用,从而改变当前研究生思政教育中“重显效、轻潜绩”“重形式、轻质量”“重考核、轻激励”和“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促进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陕西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陕西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的实施,将直接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拉动中等教育的大发展,刺激教育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有利于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和社会公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在战略重点选择上,要坚持“数量优先”、“高职高专为主导”、“内涵与外延并重,以外延为主”的发展战略;在战略对策上,要切实做强陕西高等教育,坚持公办、民办“两条腿”走路和高等院校准确定位与分类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快发展现代远程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规划“十一五”时期上海高等教育的发展,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组织课题组和动员全市高等学校,对上海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进行了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大调研。本课题总报告是在各方面调研基础上形成,报告的基本结论是:“十一五”时期的上海高等教育,要在“十五”时期以规模扩张、外延发展、结构调整为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模式转变,走创新型、开放型、特色型内涵发展之路,这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使上海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上海高等教育推进改革与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内涵发展的四大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相对于外延式发展而言的。与外延式发展一样,它也强调教育规模的发展、教育结构的合理调整、教育质量与效益的快速提高。但在实现方式上却有所不同。它不是以兴建新校为其主要特征,而是在现有高校数量不出现大幅度增加的前提下,通过挖掘现有高校的潜力,实施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实现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益。高等教育发展包括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四大要素。如果说,外延式发展更多关注的是规模的扩展和布局结构的调整,那么内涵式发展更多强调的是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十一五”期…  相似文献   

13.
华东师范大学 房剑森  导师 薛天祥研究方向 高等教育管理答辩时间 1998年4月高等教育发展理论的研究是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开始的。高等教育发展是指适应社会和个人需要、系统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符合高等教育目标的有质量的数量增长。适应性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本质特征。高等教育增长方式可分为外延式和内涵式两种,对于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紧缺的发展中国家,转变增长方式对于扩大高等教育供给、节约高等教育资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国正在努力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高等教育也正在实现从外延向以内涵为主型、从数量型向…  相似文献   

14.
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民族院校需要以文化、特色、创新为重要支点,在把握现实的同时,注重传统,挖掘历史内涵,实现外延式发展与内涵式发展的有效衔接。民族院校的内涵式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历史发展过程,文化内涵的积淀、特色战略的打造、创新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历史的传承和累积。  相似文献   

15.
申培轩 《教育科学》2004,20(5):30-32
高等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实行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并举的方式,以及增加高等教育对农村的适切性,可将发展地市高等学校作为高等教育新的增长点,以增加高等教育在农村地区的供给。  相似文献   

16.
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发展是两种不同的高等教育价值观、本质观和发展观。遵从外部逻辑、实现外在目的、受外部需要操控的高等教育发展,即为外延式发展;遵从内部规律、实现内在目的、受自身需要支配的高等教育发展,即为内涵式发展。以此为考察视角,可以发现,千百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总体上是一部外延式发展史。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其实质在于回归高等教育本身。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需要以内涵式发展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质量为重、以学术为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致力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7.
民族高等教育概念的界定是民族高等教育理论的基本范畴和逻辑起点。传统理论认为,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包括独立设置的民族院校、民族地区的普通高校及民族班、预科班等三个方面,简称“两校一班”。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迈入普及化的当下,既有的民族高等教育概念,无论是其内涵还是外延,均已无法很好地反映社会现实,服务民族教育实践。因此,亟须重新审视民族高等教育的范畴。民族高等教育概念的外延需要在传统的“两校一班”范畴上补充第四部分,即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内地普通高校接受高等教育。民族高等教育概念外延的扩大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这不仅是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践发展的迫切需求,更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应有之义,有助于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高等教育的概念外延扩大之后,将对民族高等教育研究产生重要影响,有助于丰富和创新民族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政策研究、文化研究、专题研究、跨学科研究等。  相似文献   

18.
“速胜论”式的大发展与“渐进论”式的适度发展均秒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高等教育质量观和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都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有着重要影响。根据国情量力而行,适“度”的大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浅析应用型高校发展实训基地的策略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应用型高等教育过程中,实训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核心环节,实训基地建设已成为推动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我国应用型高枝实训基地在经历了数量上的蓬勃发展后,应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增长转变,从规模、实效、特色、职业精神为导向等内涵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动力因素 ,探讨了现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质”与“量”、“短期效益”与“长期发展”、多样性与单一质量评价标准的关系 ,从而揭示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形式上的” ,而不是“实质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