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北京东方妇女老年大学在第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顾秀莲校长领导下,一直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老年教育发展道路,并在实践中总结出深刻体会:与社区教育相结合是老年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证。一、社区是老年教育发展的沃土。二、老年教育是社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老年教育必须走与社区教育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文章认为只有与社区教育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只有与社区教育相结合,老年教育才能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只有与社区教育相结合,老年教育才能够更充分地发挥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区教育由政府主导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矛盾,居民对于教育资源的需求与社区教育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社区教育与区域其他教育机构的合作机制欠缺等矛盾,已成为制约我国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美国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通融合模式、合作经营模式、网络经营模式、联盟经营模式,无疑为我国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社区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地方高等职业院校的功能,构建完善的社区教育体系;地方高职院校也需要加强服务社区的力度和广度,促进学习型社区建设;参与社区教育也是由地方高职院校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和其他教育类型相比,职业教育具有自己的特色,在开展和探索社区培训方面具有先天合作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转制社区是政府推进都市化进程的特殊社区,社区教育的开展有其特殊的一面。以广州市登峰街为例,转制社区的社区教育发展应当:一要建立有效的社区教育管理机制,构建终身教育平台;二要建立长效的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机制,保障教育资源的效益最大化;三要建立社区教育与社会服务需求主动适应的机制,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四要建立成本补偿机制,促进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五要探索社区教育与学历教育的衔接机制,构建社区教育发展的立交桥。  相似文献   

4.
地方化教育是西方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意味着社区及学校层面教育实践领域的新转向.地方化教育对社区教育的启示建立在二者互通性和差异性基础之上.互通性是启示的可行性基础,差异性是启示的价值性基础.在此基础上我国社区教育应首先应以人对社区的归属感为核心重构人与社区关系;其次社区教育应立足全球化背景,倡导开放、积极、包容与动态的社区发展意识;最后社区教育应加强学校、社区组织与个人的合作,倡导社区成员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5.
美国社区教育的特色是社区学院,德国社区教育的特性是邻里之家,日本社区教育的特点是公民馆。我国现代社区教育取得重大进展;社区教育已经发展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社区教育实验区工作取得了较大突破,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但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整体水平不高且发展不平衡,认识不足且投入匮乏,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有待完善;必须加大宣传与立法力度,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保障机制,建构有中国特色与区域特点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毛伟霞 《考试周刊》2009,(13):179-181
本文首先论述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资源整合的背景—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提出,对社区、社区教育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关系;其次就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一体化的必要性和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建构一个学校—社区—家庭协调互动的全方位新型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终身学习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社区教育有了新的发展。这种新发展所体现的教育理念是:社区教育是全民的教育;社区教育是开放的教育;社区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社区教育是促进社区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高校参与社区教育可以弥补社区教育资源的短缺、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还可以促进高校自身的发展,高校所具备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是其参与社区教育的基本条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索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路径,一、高校向社区开放,与社区共享教育教学资源;二、高校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创建发展社区学校;三、高校在社区建立校外社会实践基地,承担社区教育的部分职能;四、以学生社区教育管理为中心,为社区教育树立典型。  相似文献   

9.
相对于传统的教育形态,西方现代社区教育在同社区的关联度和结构功能上存在着重要差异。首先,它是为了社区的教育,以社区需求和终身学习为导向;第二,它是属于社区的教育,强调社区参与与公民精神;第三,它是通过社区的教育,重视社区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探讨西方现代社区教育理念的启示在于:我国社区教育应着眼于我国社区发展的特殊需求,重视社区参与机制的建立,避免产生新的教育分隔。  相似文献   

10.
经过多年发展积累,电大已具备了发展社区教育的优势条件,但在社区教育还没有全面铺开、政府还没有完全将电大作为发展社区教育重要依托的情况下,基层电大要想在社区教育中有所作为,必须要做到未雨绸缪,扎实做好相关工作。具体来说,基层电大应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调查活动,了解居民的社区教育需求;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了解政府发展社区教育的政策与规划;要密切与省电大的联系,以得到来自电大系统开展社区教育的指引;注重自身教育资源的调整与建设,切实满足社区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区居民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的不断提高,网络学习作为一种新兴自主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所接受,并逐渐成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重要方式。上海作为国内社区教育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在网络学习应用于社区教育方面做了许多有益探索。本文基于上海实践,研究分析了网络应用于社区教育的实施途径,并对网络学习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于社区教育做了一些理性思考与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社区教育不仅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也是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的重要方法。县城新建住宅小区成人教育要紧密结合入住农民的需求,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组建和扶持市民团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发社区特色课程,挖掘社区人力资源;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充实和优化社区成人教育。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越来越庞大,其流动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对城市的管理和秩序的安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制约着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现代化的进程。要解决这一问题,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是一种重要且必然的途径。当前我国正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在这个过程中,社区教育又是一种重要的途径和形式,必不可少。所以,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在社区教育体系下如何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区教育是提高社区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实现社区发展的一种社区性教育活动过程。它是社区成员实现终身教育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学院是社区教育的中心,它在促进社区建设和发展、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组建的河北社区学院模式、积极探索和实践终身教育体系的方式及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区域社区教育的硬件建设、师资队伍以及整体办学水平都有待于进一步强化。而区域教育资源整合是实现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探索“以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为导向,以动态的资源整合及合理布局为手段,构建多元、立体、网络化的社区教育超市体系的社区教育新模式”成为推进区域社区教育发展的应时之举。  相似文献   

16.
从参与社区教育是国家开放大学基层教学点的重要出路,远程教育具有弥补社区教育资源不足的优势等方面阐述了远程教育是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并以安徽马鞍山电大、淮北电大为例,探讨了安徽省远程教育参与社区教育的路径选择及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7.
社区教育评价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俊  林杰  周鸿 《成人教育》2008,(10):53-54
在社区教育中,合理地开展社区教育评价活动,是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社区教育质量的有效保障。近年来,我国社区教育评价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社区教育评价的对象、方法和内容等几方面展开的。本文总结性地回顾了其研究成果,并就如何进一步优化社区教育评价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依托电大大力发展社区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力发展社区教育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正为人们所接受。进一步认识依托电大发展社区教育的现实意义,充分发挥电大的系统优势、资源优势和教育基础设施优势,构建社区教育网络系统,努力促进社区教育行为的多元化,并为电大开展社区教育提供完善的政策保障不失为发展社区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城市弱势群体教育支持,是其获得自我发展能力、自我实现机会的重要途径。社区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社会化的新型教育模式,能够为城市弱势群体接受继续教育、获得自我发展能力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大力发展社区教育,进一步加强政府统筹规划和有效干预、充分发挥社区人文关怀的凝聚作用、设置切合实际需求的教学内容以及促成社区教育发展合力,是实现城市弱势群体教育支持的有效途径,也是最终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弱势群体问题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基本途径。从我国现阶段社区教育的发展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要快速有效的发展社区教育,必须在加强政府对社区教育立法的关注和支持、保障社区教育的经费投入、建立有效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培养社区教育的专门人才以及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试验区的建立等方面积极采取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