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概念的形成,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之间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和规律的认识.人们认识事物有一个过程,即“兴趣→感知→抽象→概括→鉴赏→练习→实践→深化”.此外,中学生学习知识有其心理过程,即“基础→内因→理解→运用→改错→结合→精学→智能→……”.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们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实践和研究的经验,提出了“三自”“三导”的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中在学生“自学→自探→自答”的过程中,教师施以“引导→开导→指导”的教学程序。本文具体从教师的“三导”来谈谈操作过程。 一、学生“自学”中.教师的“引导”不可少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应发挥“引导”作用。做好三个方面的引导:一是自学前教学目标的设定引导。如:课文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者在备课时就要围绕本册、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和训练重点精心设计,并且具体化;二是本课或本知识点学习方法方面的引导。一般采用“提示式”…  相似文献   

3.
班级心理辅导不是靠教育灌输和说教,而是学生自我探索的过程,是“助人自助”的过程,实现“助人自助”的有效载体是设计和实施学生活动。班级心理辅导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应了解学生实际,使活动方案得到认同。在辅导过程中教师应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鼓励、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调整认识,进而达到提高心理素质、促进成长的目标,即“参与活动→情感体验→调整认识→行为外显”。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新课标、新形势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有效教学,人们众说纷纭。笔者认为,教学主要包括“预设→实践→反思”这样的循环过程。下面笔者就以生物课堂教学为例,谈一谈对这种教学理念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5.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小学自然教学中我决定从最优化的课堂结构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我把课堂结构优化为“五步五说”,即“观察欣赏,说感受→实验操作,说过程→联系思考,说结论→归纳整理,说要点→应用探究,说原理”。每一环节,都立足于语言与思维的同步训练,培养思维“五性”即条理性、准确性、深刻性、完整性、创造性。具体操作如下:a.在观察欣赏中说感受,训练思维的条理性。教师指导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明确观察的目的、方法和要求,说出观察的主要对…  相似文献   

6.
“语言使用者视角”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取向。语言使用者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就说话人施出话语的过程作“慢镜头”式的透视,我们可以得出人们说出话语的三个思维步骤,即“预设的形成→意图的确定→话语的施出”。这为人们解读话语意义提供了又一条方便而重要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接受启发→查阅思考→疑难求解”的学习认识规律,设计出“精讲→课外自学→讨论分析”的教学模式,称为“现金段学法”。论述了“两段教学法”具本的实践过程及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8.
“关闭唱法”由来已久,早在1840年人们对“关闭唱法”就有了最初认识。尔后.又有一些歌唱大师、声乐理论家对“关闭唱法”进行论述,使人们对“关闭唱法”的内核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当今民族唱法可以借鉴“关闭唱法”,以增强民族唱法的表现力,为民族唱法开辟新开地,造就既能唱好歌曲又能唱好美声歌曲的歌唱人才。  相似文献   

9.
说"针"     
现代缝衣针的“针”字,《说文解字》中有两个形体:“箴”、“铖”。对于它们的关系,古来字书一般有两种不同说法,即“有别”与“无别”。本文肯定了前一说法的合理性,并从考古材料、出土实物、少数民族习俗的角度,分析了两者分歧之由。并对“针”这一人们日常生活中小小用具的发展过程,作了较为明晰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许晖 《生物学教学》2007,32(12):72-72
《生物学教学》2007年第3期文章“‘人体稳态’一节常见认识误区甄别”的作者对肾上腺素的认识,我认为有几点失误。另还有一处不妥,也一并拿来谈谈。(1)该文认为“前者是由肾上腺髓质部分分泌的,属固醇类激素;后者则由肾上腺皮质部分分泌,属氨基酸衍生物(原文照抄)”。此为不妥。因为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是肾上腺素(E或A)和去甲肾上腺素(NE或NA),都属儿茶酚胺类激素,即氨基酸衍生物。肾上腺素合成途径为:酪氨酸→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分泌的糖皮质激素在人主要是皮质醇,其次是皮质酮,属固醇类,其合成原…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启蒙思想是“立人”思想,即紧紧扭住“奴”如何转变成“人”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如果按照人们所处的地位、身份来划分,他笔下言说的对象主要有三类,即统治、民众、知识分子。在这三类中,统治的专制制度和愚民政策是造成后两类“奴性”根源的缘由。因此,鲁迅在对这三类的分析、批判和解构的过程中,始终围绕着“立人”思想,即从铲除“奴性”产生的根源入手,进行了前所未有、令人颤栗的“灵魂”的审判和拷问。  相似文献   

12.
从校园交际看"语码转换"的原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语码转换”,是指人们在一次性对话或交谈中同时使用了两种或更多 的语言变体。校园,是“话码转换”的自然场所。从校园交际看“语码转换”的原因,大致有四种,即“话语转换”本身所具备的言语交际特殊功能,环境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和心理的需要,这些原因的揭示,对认识和研究“语码转换”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熊建祥 《湖南教育》2002,(22):25-25
所谓“三步五法”是指课堂结构由三大模块组成,即创设情境→自主学习→激发创新;激发创新可用五种方法,即设疑激活→讨论求异→想象创新→质疑挑战→创新评价。“三步五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创设情境。这是整堂课取得预定教学效果的前提。创设情境首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上来,直至引到将要学习的内容上来,使学生自然产生接受学习的心理准备。其次是使学生对前后知识有比较系统、全面的认识。创设情境的方式有:语言描绘,如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相关内容,老师小结后引入本堂课…  相似文献   

14.
副词“马上”的产生与古代通信的发展关系密切,可能的发展过程是:马上(马背上)→马上差人+VP(差遣人员骑在马上传递信息)→马上(差人)+VP→马上+VP→马上飞递→马上(时间副词)。“马上”由方位词组演变为副词的语法化过程可以说是→个词组特性不断弱化以至最终消失的过程。同时,通过历史的考察和分析,把副词“马上”的产生时间由元代推后到清朝中后期,纠正了前人和某些大型语文工具书的失误。  相似文献   

15.
应用文写作教材的编写顺序一般是先介绍文种的写作理论知识,然后附上一两篇例文作说明。如果教师按这“教科书模式”施行教学,就违背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难以受到学生的欢迎。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文章提出了应用文的课堂教学的程序:讨论案例→分析例文→讲授写作理论知识→写作训练,并就这一教学程序的各个阶段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6.
“语言使用者视角”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取向。语言使用者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就说话人施出话语的过程作“慢镜头”式的透视,我们可以得出人们说出话语的三个思维步骤,即“预设的形成→意图的确定→话语的施出”。这为人们解读话语意义提供了又一条方便而重要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写作中,“真实”是一个很突出的重要问题,但是如果强调得过火而求“绝对真实”,则在理论上说不通,在实践中做不到,虽然,生活的真实应该客观地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而不允许虚构,但是,在写作成品的制作过程,即“物→意→”双重转化的过程中,写作主体必然受到主客观诸多因素的限制而不可能绝对真实地反映客观生活。艺术的真实首先要求能够反映生活的本质,然而所谓生活本质本身就是一个无法确切定义的概念,写作主体对所谓生活本质的认识,可能普遍受到时代的宏观局限的,即使认识水平很高,其认识也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而细节的描写因为形象思维的参与而产生明显的情感变形,所以,艺术的真实更不可能“绝对真实”。  相似文献   

18.
本文立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沿 ,以“耗散”结构理论透视当前小学课堂教学 ,提出要打破封闭的静态课堂 ,建立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新体系 ,关键是要实现课堂教学的“耗散”(即从有序→无序→有序 )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对真理的“质疑”,把人们的注意力完全转移到了语言的世界、文本的世界、符号的世界,而不再是那个完全独立于语言世界之外、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世界,这是不可取的。但这一“质疑”引起了对我国现行的哲学教材和认识论专著所普遍界定的真理定义即“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的思考。如何在“质疑”中完善真理的定义是本文所作的一个尝试,即将真理定义为“真理属于认识范畴,是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对客体的本质的正确反映”。  相似文献   

20.
由审美心理的角度入手,对古典美学范畴“忘”进行深入考察。分析认为,“忘”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内涵,其内在心理机制呈现出主体有意识地抑制与排除→净化心态的营造→凝神的逻辑发展过程,而相应的外在审美过程则表现出从俗→静→空→游等不同的心理阶段。正是通过内外的双向心理运作,“忘”确证了作为美学范畴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