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要求。从意识形态话语权构成要素角度而言,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主题的合理设置与拓展、话语主体的有效建构与互动、话语载体的综合运用与创新,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构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话语理论以探寻话语本质为任务,福柯认为话语是权力的表现形式之一,话语即权力,意识形态话语权是话语权研究的核心问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网络空间内遭遇挑战,但也迎来的新的机遇,我们根据话语理论,从主体、内容、环境三个方面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话语权与话语力构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张力结构,把握话语权与提升话语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设的双重逻辑。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话语建设要在把握话语权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话语力。作为话语在运行过程中生成的影响人和社会的力量表征,话语力包含理论解释力、议题吸引力、表达说服力、传播辐射力等四个构成要素,各个要素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为话语力的提升提供了强劲动能。提升话语力,须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坚持理论创新,提升话语解释力;强化议题设置,提升话语吸引力;调适话语表达,提升话语说服力;优化话语传播,提升话语辐射力。  相似文献   

4.
能否牢牢把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关乎党的执政合法性与国家的发展和稳定。自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主要从话语主体、话语方式以及话语内容三方面探讨自媒体时代加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路径,为党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林杰 《教育科学》2023,(1):28-34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作为高等教育全球化时代衡量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的重要概念,是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组成部分、战略之源与关键表征。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是指中国在全球高等教育治理变革中表达和传播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与发展模式、发展利益与发展诉求以及所承担的国际义务与责任等具体主张,并且这些主张能够取得国际社会的价值共识和理念认同,进而产生吸引力、发挥影响力、形成引领力,是话语权利、话语能力以及话语权力的有机统一。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是一个复杂的存在,具有实践性、生成性以及价值性等特征。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是由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方式、话语平台、话语对象以及话语效果等要素构成的,而这些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彼此衔接以及有机统一的过程,就构成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的生成逻辑。  相似文献   

6.
微传播作为一种以去中心化与碎片化为表征的全新裂变式多级信息传播形态,实现了对传统话语叙事方式、表达空间、传播权力的再拓展,相应的要求就"象征秩序及其表达"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进行再审视。就微传播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现实境遇影响来看,存在机遇与挑战的双重影响,系统分析发现主要表现为思想意识形态话语主导力的"消解"与"重构"、思政话语价值体系的"虚化"与"聚焦"、话语传播表达逻辑的"无序"与"优化"、文化对话教育功能的"弱化"与"调适"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关系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稳定。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从人民至上视域考察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有助于把握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工作方向。从价值立场来看,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要为人民发声,维护人民的正当权益;从群众路线来看,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争取人民的支持拥护;从精神需要来看,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要满足人民的价值追求,引领舆论方向;从生活向往来看,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要突出共享理念,引导人民的愿景期待。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也是开展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和治理的最大优势,必须要坚持人民至上,将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才能确保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解释学认为意识形态的权力意义是隐蔽的,其通过象征手段及策略的使用生成了意识形态的权力意义.要彰显意识形态的权力意义,需要深入到日常生活、社会—历史背景、象征形式的符号结构之中,将这种权力意义挖掘出来,然后通过"再解释"使意识形态的权力意义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实现".虽然解释学没有完整地把握住意识形态的本质,且对意识形态及其权力意义有关解释存在与实践脱节的倾向,但解释学所展现出的对意识形态从文本到意义、从现象到本质、从符号到结构、从静态默察到动态分析的立体化研究范式,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上的借鉴价值,其所关注的意识形态的权力意义问题值得学界继续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逐渐成为意识形态发展的新场域,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越来越突出,也在话语主体、话语体系、话语载体、话语环境四个方面给意识形态话语权带来了挑战.建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应对挑战,需要加强队伍建设与资本优化,增强话语主体在场感;塑造切实内容与亲民表达,开启话语体系新篇章;推动媒体融合与技术突破,提升话语载体可靠性;强化经济基础和法律保障,优化话语环境宜居性,全方位立体化应对挑战,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信息社会开启了话语平权时代,话语权不再是少数人垄断的权力.粉丝文化等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话语方式,也在悄悄改变着权力的本质.粉丝文化等传媒互动方式改变了传统媒介单向传播方式,具有祛意识形态性.因此,政府需要传播、引导,并保证意识形态安全,利用互联网提高文化软实力,构建多元文化的生态共同体,从而对多元文化进行引领,赢得话语权.  相似文献   

11.
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意识形态理论的特定话语表达载体。建党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构建,并随着历史场域的变换不断推进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转化与发展,牢牢掌握了意识形态话语权。立足新时代新征程,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的基本经验,对于推进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价值共识,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于教学要素问题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学要素是构成教学系统的必不可少的单元、部分或原因,具有必不可少性与相对独立性。国内外教学论者对教学要素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观点,本文在此基础上从静态结构、动态过程和环境条件三个维度提出了新的要素分析体系。  相似文献   

13.
高等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担负着探索、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大使命.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应高度重视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把握应从意识形态概念的起源和流变出发,认识到意识形态所具有的的文化特性、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对国家利益、国家政权的重大影响.通过回归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概念的认识论和实践论,厘清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物质性和社会性.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学的视角着重分析高校场域及其权力关系网络的特点和规律.由于高校场域独有的学术环境和学术资源,使得教师在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过程中,用知性认同取代了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从而产生师生之间关于“话语信任”的紧张关系,由此形成的“话语真空”正逐步被学生中的话语强势群体及学生家长所占据.消除“话语信任”的紧张关系,要求我们深入分析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质与运作,在超越知性认同的基础上,从学生内心深处引起价值共鸣,通过知、情、意、行的统一,在传播主流意识形态过程中进行科学的话语建构.  相似文献   

14.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重要阵地,直接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但在当今自媒体高度发展的时代,自媒体的开放性和自主性、信息的海量化和碎片化以及多元化的特征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构成巨大挑战。应对自媒体发展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兼容并蓄、疏堵结合,不断拓展话语阵地、净化话语环境、转变话语范式,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引领力、影响力、掌控力。该文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15.
意识形态话语权按权限划分,分为话语表达权和话语批判权、话语传播权和话语引领权、话语主导权和话语主动权。新时期,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话语空间被挤压,话语表达权、传播权和主导权被消解。牢牢掌握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就占领话语先机,强化话语表达权;重视网络平台,捍卫话语传播权;挖掘传统文化,巩固话语主导权。  相似文献   

16.
"话语权力"理论是福柯的核心思想,话语是一种秩序,更是一种权力结构和结构性的权力。话语、知识和权力三位一体:话语是载体、知识是表象、权力是实质,没有话语的生产就没有权力的实施,人与世界的关系就是一种"话语"关系。话语权力思想与西方的翻译霸权是相辅相成的:翻译霸权是"话语权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实践形式,话语权力则是翻译霸权的深层逻辑和内在本质。在翻译领域,"话语权力"理论启示我们:要站在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高度看待翻译问题;要警惕外文内译过程中的价值观冲击;内文外译中要强化异化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柳州师专学报》2021,(4):54-58
在网络虚拟社会中,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话语范式应该注重从抽象话语向具体话语、从学术话语向生活话语、从政治性话语向大众化话语、从宏大叙事向个体命运等四个向度进行转换,以更好地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说服力、解释力,增强网络虚拟社会中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8.
指令类言语行为是言语行为中非常重要的一大类别,但学术界对指令类言语行为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对指令类言语行为的研究应该从它与非指令类言语行为的区别性要素开始,指令类言语行为和非指令类言语行为具有三个区别性要素:意图要素、事件状态、和主体关系。同时,指令有各种具体形式,决定指令行为内部差异的最重要的参数是对“话语权”的强调,即指令行为发出者对“话语权”强调程度的差异在话语层面会显示为不同的指令形式:强调自身的话语权力和权势的指令形式,强调对方的话语权力和权势的指令形式和模糊双方的话语权力和权势的指令形式。在指令度上,指令类言语行为可以分为强指令、一般指令和弱指令三类,而指令度的强弱和直接指令行为与间接指令行为并无绝对关系,以威胁形式出现的间接指令的强度远远强于直接指令。  相似文献   

19.
空间理论作为20世纪末新兴的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其为研究文本中的空间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赵树理小说中的两个空间"村公所"和"村庙"从表层看是地理空间,但是通过空间批评理论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话语权的位移,并从位移中看到话语和权力的关系,这种话语权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意识形态空间的再现。  相似文献   

20.
意识形态话语权本质上是思想支配权、统治权。在近现代以来的政党政治中,它集中体现着执政党的思想统治实现程度,反映着执政党的公信力状况。从执政党公信力提升维度看,意识形态话语权应当凸显执政党的性质和宗旨,彰显党执政的“理想的意图”、持续提升执政党的执政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中存在着话语传播形式与人民现实生活相疏离、个体实际行为与执政党的执政意图相背离、所传播的话语内容与执政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新时代从执政党公信力提升维度看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应当立足现实生活强化意识形态话语的说服力,应当在内容创新中提升意识形态话语的引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