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意义]无论是战略性情报研究还是领域信息分析都需要解决由信息的量和质交织而成的"信息迷雾"问题。[方法/过程]文章对社交媒体和情报工作中常见的信息迷雾成因进行梳理,探索针对信息迷雾的情报感知意义,从迷雾源头感知、迷雾信息甄别和迷雾影响分析三个方面构建信息迷雾辨识所需的情报感知框架,并基于信息迷雾生命周期阶段特征提出以情报能力为核心的情报感知应对策略循环。[结果/结论]信息迷雾的产生与发展必将长期对情报能力的建设构成挑战,情报前瞻感知和情报刻画积累必会成为破解信息迷雾问题的主要抓手。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数智环境下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为代表的新技术产物和博弈环境下科技问题和信息迷雾相结合诱发的系统性风险,加剧了信息迷雾对情报工作的困扰,如何有效应对信息迷雾成为亟待探讨的议题。[方法/过程]文章归纳信息迷雾的情报特征,构建情报刻画的工作模式,分析针对信息迷雾的情报刻画意义,探索应对信息迷雾的情报刻画工具。[结果/结论]情报刻画以促进情报感知的形式呈现,通过对情报事实和摹因的刻画实现对信息迷雾的抑制和甄别,从而减少不确定性对决策的误导。  相似文献   

3.
苏志远 《情报杂志》2024,(1):114-120
[研究目的]信息迷雾在本质上属于一种真伪信息交织而成的不确定性氛围。推进信息迷雾场景中侦查情报感知偏差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启示进程,可以有效减少情报失误。[研究方法]借鉴经典力学理论的分析思路,以感知活动为研究对象,从压力、阻力和动力三个维度探究偏差原因和控制方案。[研究结论]侦查情报感知存在全面获取之偏差、资格准入之偏差和整体相容之偏差。侦查情报感知偏差是侦查人员在感知系统生物性所施压力和信息迷雾中相关性判断的综合影响下,感知受到阻力而产生的。为此,基于情报完整性理念探求改造逻辑,从单一情报的完整性、全案情报的完整性和保管链条的完整性三个方面设置动力基础,确保侦查情报所有信息的识别、解读和运用。  相似文献   

4.
林迎娟 《情报杂志》2023,(2):105-111
[研究目的]信息迷雾主要指干扰或影响他人做出正确分析或判断的信息氛围。在全球数字化转型发展中欧盟应对信息迷雾问题先行先试了诸多实践探索,鉴于其国际地位及其在网络信息空间治理中的独特影响力,对欧盟信息迷雾治理现状、治理框架模式及其战略考量等进行解析,旨在为我国信息迷雾问题应对提供解决思路。[研究方法]通过对欧洲信息迷雾治理官方文件和治理实践的梳理、总结与分析,概括出欧盟治理举措主要包括超国家机构通过纲领性文件引领、设立专门机构与平台、动员利益攸关者参与共治等方式,业已构建了多层级的综合治理模式,治理理念与范式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研究结论]欧盟建立起的信息迷雾治理框架,不仅引发了网络信息时代数据治理规范之维的探讨,其在特定政治情境形成的治理模式,特别是超国家机构与成员国、邻国的互动及所形成的治理范式,也蕴含重要的战略与政策考量,包括回应欧洲治理危机、维护信息安全、重视战略传播、争夺数字主权、塑造欧盟积极形象等维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面向大国竞争的美国科技情报活动实质上特指特朗普政府发起中美科技战过程中的科技情报运作体系,中国对这一个问题的研究既紧迫又短缺,需要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深入探索。[方法/过程]该研究采用案例分析和理论总结的方法,探索面向大国竞争的美国科技情报运作规律。[结果/结论]美国科技情报活动意在封锁中国技术输出,在政府层面具有明确的职能分工和全政府投入特征,以及结构化信息采集与分析、跨部门协同作战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在大国竞争日渐激烈的非常时期信息迷雾日益凸显,明晰和破除信息迷雾、防止战略误判是一项紧迫而严峻的情报工作。[方法/过程]文章通过阐述信息迷雾的由来,明确信息迷雾是国家战略竞争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对象,以美国对华及其他国家所实施信息迷雾和成本欺诈的案例,进一步分析其制造信息迷雾的意图及能够得逞的原因。[结果/结论]分析发现,受施国对施加国所形成的路径依赖、规则依赖和对抗依赖是信息迷雾始作俑者达成目的的重要原因。如要防范和破除信息迷雾造成的消极影响,就必须立足国家利益、树立底线思维、掌控真实情况,要以事物对象的自身规律为参照,增加成本视角的思考,审慎看待西方的话语和术语概念,对信息迷雾的发起方进行全面细致的情报工作,正确进行战略判断。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全面研究美国智库对东北亚海洋安全治理问题的认知,有助于中国把握美方当前战略评判与未来决策走向并制定应对策略。[研究方法]通过选取并分析美国智库多份代表性文献,系统阐释了美国智库对东北亚海洋安全治理的内容、基础、挑战的认知及其有关认知的特点、影响和差异。[研究结论]美国智库对东北亚海洋安全治理问题的认知具有一定客观性,但存在较多负面成分,尤其是对中国参与有关治理的态度十分消极。对此,中国应在思想层面辨证对待美国智库的有关认知,在战略层面与美国构建新型海洋安全伙伴关系,在话语层面打造引领治理实践的中国叙事,在实践层面积极参与有关海洋安全治理活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旨在调查国内外信息实践研究中的基础理论,并揭示这些理论的特征及其对信息实践研究的贡献。[方法/过程]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于55篇文献中识别出19个理论,并归纳出这些理论对信息实践研究的贡献。[结果/结论]信息实践研究的基础理论主要源于社会学、哲学、图书情报学、心理学和生态学,且呈现出三个特征:认可实践是社会生活的中心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塑造,强调信息实践根植于实践和社会建构主义;强调从社会文化视角考察人类的信息实践;不排斥影响信息实践的认知因素,而是将其融入主体能动性中考虑。这些理论对信息实践研究的贡献体现在:在宏观层面确立了信息实践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进路;在中观层面为信息实践研究的设计与实施提供支持;在微观层面塑造了信息实践的核心研究内容。此外,研究进一步验证了信息实践研究尚未发展出属于自身领域的理论,未来应辩证地融入其他学科以及图书情报学的相关理论,以丰富信息实践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辨析信息迷雾相关概念,探索社交媒体信息迷雾线索,以期为信息迷雾特征测度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为普通民众和情报部门识别信息迷雾提供有益的思考。[研究方法]从信息迷雾的概念辨析出发,讨论了信息迷雾的作用形式,并基于结构化分析方法的诊断推理思维,结合典型案例,从信息人、信息、环境和技术4个维度,探索社交媒体信息迷雾的潜在线索。[研究结论]“信息迷雾”作为信息障碍,既指干扰决策的信息氛围,也包含那些构成迷雾的信息;个体的主观“确定性”会影响对信息的信任程度,但只有可以影响或反映信息“准确性”的因素才是线索,例如利益动机、文本逻辑、权威痕迹、视图细节等;通过对真伪混杂的线索集合进行多角度的结构化分析与交叉验证,并采取“分布式信任”的策略,才能有效应对复杂信息迷雾的干扰。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通过网络舆情演化周期理论,研究网络舆情态势感知策略,实现精准的态势感知,为政府部门掌握网络舆情态势、治理网络舆情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Gompertz种群生长模型构建网络舆情态势感知模型,将网络舆情演化周期划分为3个阶段,结合舆情中主体、主题、情感3个态势层面开展数据分析,随后以“杭州女子失踪案”为例,从静态、动态两个数据处理角度进行网络舆情态势演化分析与数据可视化实证研究。[研究结论]构建的网络舆情态势演化模型对网络舆情态势演化实现有效感知,静态和动态可视化结果分别凸显出了网络舆情态势演化的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11.
刘洋 《情报杂志》2023,(5):18-24
[研究目的]在大国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身为“五眼联盟”之一的澳大利亚在美国“印太战略”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因此,针对澳大利亚情报体系改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方法]通过对澳大利亚情报部门的官方信息、媒体报道等资料进行文本分析,梳理澳大利亚情报体系改革的概况,可将其特征概括为:情报机构的职能权限持续扩大、情报机构的政治化倾向愈发明显、情报安全机制的合作不断加深。结合层次分析法,可将澳情报体系改革的动因分为三个层面:国内层面,争夺有限的政治资源;国家层面,“中等强国”的国家安全观驱动;国际层面,巩固美澳情报联盟的战略需求。[研究结论]澳大利亚情报体系的改革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就社会层面来看,持续强化威胁认知导致民粹主义升温;就国家层面来看,过度干预政府决策挤压外交空间韧性;就国际层面来看,情报联盟日趋紧密加剧地缘政治冲突风险。当前,中美竞争进入长期化与常态化阶段,美国加紧构筑“盟伴体系”围堵中国,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及“五眼联盟”是其情报联盟战略的核心部分。因此,中国需要密切关注澳大利亚情报体系改革的战略动向及影响。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拜登当政后中美关系走向成为全球焦点,美国智库对美国内政外交影响深远,研究拜登新政期间美国智库涉华信息热点及其对华态度,为我国认识和评估中美关系提供有益参考。[研究方法]以美国18所智库在拜登“百日新政”期间公开发布的涉华文章为研究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美国智库关注的涉华议题及其态度倾向。[研究结果]美国智库重点关注中美关系、中国内政外交、中国意识形态、中美贸易金融、中美科技竞争与新冠疫情等议题。美国智库对华态度呈现出“竞合观”与“冲突观”两种基本形态:“竞合观”主要来自自由派智库,主张“胜出”中国的方式是“强己”,在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框架下与中国在局部领域开展合作;“冲突观”主要源自保守派智库,忽视共同利益,建议美国政府对华采取强硬手段,以遏制中国发展,赢得竞争优势。其中“冲突观”占比最高,成为美国智库对华态度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信息迷雾是一种人为导致的误导决策的信息氛围。讨论信息迷雾的概念、形成以及应对策略,有助于降低情报失误,减少决策被误导的可能性。[方法/过程]文章从信息迷雾的基本概念出发,讨论信息迷雾形成的具体阶段,解析信息迷雾各阶段的模式与威胁,并基于管理部门和情报部门两个视角,探索各个管理和情报部门应对信息迷雾的可选策略。[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信息迷雾具有蓄意性、虚假性、传播性和误导性等多个特征,信息迷雾的形成可分为行动计划、真相混淆、代理传播、渠道污染和决策误导等不同阶段。应对信息迷雾可以从管理部门和情报部门等多个角度入手。管理部门需要维护有序的信息环境,提高信息迷雾的传播成本,惩罚恶意散播虚假信息的行为;情报部门需要积累和维护自有的事实库,追溯信息的真正源头并验证其可靠性,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对待情报线索。  相似文献   

14.
耿召 《情报杂志》2022,(11):89-96+47
[研究目的]建立信任措施作为源自军控领域的重要概念,在网络安全规则建构中深化这一理念的应用能够完善全球网络安全规则建设,促进全球网络安全治理体系的成熟。[研究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选取全球及区域国际组织中的具体案例,归纳出网络安全规则制定中建立信任措施所取得的进展,比较建立信任措施在不同治理机制中的差异化作用。[研究结论]信任措施是网络安全规则制定中不容忽视的理念工具。深化信任措施在各类全球性与区域性治理机制中的应用,有利于弥合网络治理理念与模式分歧,助力各方进一步发挥优势,促进多层次治理机制的多维度融合,推动网络大国形成良性的竞争合作态势。  相似文献   

15.
刘传平  徐鹏 《情报杂志》2023,(4):84-89+177
[研究目的]近年来,误导信息成为美国对华舆论战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研究这一现象有利于了解美国对华舆论战的特征,并进行反制。[研究方法]通过分析美国官方文件、智库报告和媒体报道,梳理美国以误导信息为武器开展对华舆论战的机制、应对方式和影响。[研究结论]美国以误导信息为由发起的对华舆论战,充分调动了传播过程的各个要素。美国这一行为的目的是遏制中国影响力,夸大了误导信息的作用,损害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菲  柯平  高海涛  张琦  宋佳 《现代情报》2017,37(9):97-102
[目的/意义]研究在互联网环境下舆情信息传播路径及传播规律,使社会网络分析法在今后的舆情信息研究中能够更好地被应用,使其理论和方法更加完善,也能对移动环境下舆情传播监管对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方法/过程]在对研究对象界定的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Gephi软件)结合新浪微博"大学生理财"的话题所采集的基础数据,对移动网络环境下舆情传播特征、过程、规律进行实证研究,参考研究结论提出具体监管对策。[结果/结论]验证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于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研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说明了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大致特点,并且为今后进行此项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实践层面监管网络舆情信息传播提供了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情报被视为驱散战争迷雾的利器,但情报工作本身也存在大量迷雾。尤其在信息时代,情报工作面临的迷雾问题依然严峻,情报部门只有解决自身面临的迷雾挑战,才能使情报真正成为破解战争迷雾的方案。[方法/过程]文章通过文献分析法,剖析信息时代情报迷雾的成因是什么、可采取何种举措应对。[结果/结论]情报迷雾是难以驱散的,情报部门需要学会与迷雾共存。只有正确认识这一事实,才有可能准确地理解情报的“能”与“不能”,并形成更有针对性和更成体系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本研究旨在从信息觅食理论出发,分析点评类软件消费者在线评论搜索行为的内在机理。[方法/过程]以信息觅食理论为基础,围绕信息线索、斑块模型和菜单模型构建了消费者在线评论搜索行为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352份有效样本数据,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模型进行分析与检验。[结果/结论]评论内容质量、评论丰富性、评论效价以及评论者资信度4类信息线索均会正向显著影响消费者斑块收益感知,进而正向影响消费者在线评论搜索行为。此外,评论效价也会直接正向显著影响消费者在线评论搜索行为。本研究在理论层面深入揭示了消费者在线评论搜索行为的内在机理,延伸了信息觅食理论的研究情境与边界;在实践层面为点评类软件的功能优化及引导消费者有效搜索在线评论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探究新零售企业现状及特点对新零售企业竞争情报预警系统的影响,为开展新零售竞争情报预警工作提供保障。[研究方法]将态势感知思想引入新零售企业竞争情报预警系统中,构建新零售企业竞争情报态势感知预警系统,再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新零售企业竞争情报预警工作进行建模并仿真分析。[研究结论]根据仿真结果可知,在新零售企业竞争情报预警系统中引入态势感知理论与技术,在一定条件下验证了态势感知技术应用率、第三方情报机构、政府调控比重、同行内专家参与比重和新零售企业员工参与比重等因素对新零售企业预警工作的影响程度,有利于新零售企业竞争情报预警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郭长青  侯勇光 《情报杂志》2023,(6):104-109+161
[研究目的]信息爆炸的时代中,情报环境日趋复杂模糊,情报任务日益繁重,如何有效提升情报感知效力是当前情报工作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方法]该文借鉴情报感知及其赋意思想,围绕情报感知的工作模式,辨析情报感知刻画的相关概念,从用户刻画、任务需求刻画、环境刻画、情报刻画四个方面探讨感知刻画的战术与战略价值,梳理刻画与感知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论]感知是情报工作的核心,刻画是感知的升华;情报感知刻画既可以在战术层面支持情报工作,又能指导情报工作的战略部署,提高情报业务核心竞争力,保证情报组织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