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邢台学院学报》2015,(1):138-140
以一则英语经济报道为例,探讨了经济语篇中常见的概念隐喻类型及概念隐喻如何构建经济语篇的语篇连贯。单个隐喻的内在系统性为语篇连贯提供了完整的内在结构及语篇信息流向前推进的框架,不同源域或不同目标域隐喻间的共有蕴含实现了隐喻间的语义连贯。通过对所选语篇的分析可知,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概念隐喻是构建经济语篇连贯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2.
隐喻是构建概念系统的有效工具,为人们理解抽象的经济语篇提供了简洁、形象和生动的思维方式。经济语篇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旅行隐喻、战争隐喻和动物隐喻。中英经济语篇中的概念隐喻映射模式存在很大的相似性,两者都体现了隐喻的体验性本质,即人们通过源于客观世界的具体的人体经验来识解抽象的经济概念。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隐喻在思维和语言表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济语言高度隐喻化的特征使隐喻成为经济语篇极为重要的语言组成部分。本文从隐喻理论的角度对两则经济语篇进行分析,探讨隐喻在经济语篇中的构建功能。结果表明隐喻是一种有效的语篇策略。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赋予了经济语篇在概念层面和语义层面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尝试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分析工具,对经济新闻文本中的隐喻进行分析。首先从China Daily和Business Weekly的经济新闻语篇中选取定量隐喻样本,分析了旅途隐喻、战争隐喻、人类隐喻、机器隐喻、容器隐喻和竞赛隐喻等六类概念隐喻。然后,进一步分析了隐喻在经济新闻语篇中一些较为显著的功能,如信息功能、文化功能、命名功能和解释功能等;而且结合所选经济新闻语篇,对其进行了深入阐释。  相似文献   

5.
经济新闻语篇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表达,这些语言层次的隐喻表达背后隐藏着系统的概念隐喻映射。这些概念隐喻植根于人们的身体经验和社会经验,人们依据熟悉的概念构建抽象概念。英汉经济语篇中主要的几种映射模式有健康隐喻、战争隐喻、婚姻隐喻。这些概念隐喻在英汉语篇中存在着概念映射层面和语言表达层面的差异,受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人类概念系统的基础,是人们通过一个概念来理解另一个概念,使不同概念相互联系的方式或机制。隐喻的本质是不同概念域之间的结构映射,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的语义特征,因此隐喻研究不能停留在词汇层和句法层,还应该从语篇层面来研究。在语篇层面上,隐喻可以通过其框架功能有效构建语篇连贯。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5,(79):38-39
概念隐喻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鉴于以往的概念隐喻研究主要局限在词汇和句子层面,本文从隐喻认知与语篇界面着眼,对概念隐喻的语篇连贯功能进行初步探索。从语篇的层面研究概念隐喻,不但可以揭示概念隐喻的功能,而且可以阐释语篇信息的发展、语篇组织机制和语篇的衔接、连贯性,从而能进一步丰富语篇研究的内容,扩大语篇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的认识,对隐喻的概念界定,和对连贯与语篇话题的认识,探究隐喻作为主题句在语篇中是如何实现连贯性的。并且通过分析具体的语篇证明主题隐喻的语篇连贯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认知隐喻研究的逐步发展,隐喻研究逐渐从词句层面跨越到语篇层面。概念隐喻具有概念性、认知性、互动性和系统性。通过类比转移机制、始源域和目标域的互动结果,使语篇在语义和结构上实现衔接和连贯。本文旨在结合概念隐喻研究和语篇分析研究,分析《阿拉比》中概念隐喻是如何组织和构建语篇,从而帮助读者理解主题内涵,提高语篇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0.
经济语篇中存在着大量的专业术语和经济现象,往往令普通读者费解。概念隐喻通过具体、已知的源域来解释抽象、未知的目标域,从而帮助读者理解这些复杂的经济现象。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分析了自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经济学人》杂志关于中国经济文章中概念隐喻的意义产生机制及其功能,旨在帮助普通读者以及二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增强经济类语篇的词汇和文本意识。文章从实体隐喻、结构隐喻、方位隐喻三类概念隐喻出发,通过分析可得,三种类型的隐喻在《经济学人》杂志关于中国经济的文章中均有出现,其使用与经济领域活动的复杂性和隐喻的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修辞方法和认知工具,概念隐喻普遍存在于英语经济新闻中.借助隐喻,经济领域中的抽象概念才能更易于被广大读者理解和接收.根据Lakoff和Johnson对概念隐喻的分类,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英语经济新闻中概念隐喻的投射机制.  相似文献   

12.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其本质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物。经济隐喻就是人们用熟知的事物和概念去理解和体验经济领域中复杂的现象和活动。汉英经济语篇中存在大量相似或相同的结构性隐喻、方位性隐喻和本体性隐喻,反映了汉英文化在经济领域的趋同。  相似文献   

13.
岑粤 《海外英语》2012,(3):278-279
隐喻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认知方式和手段。该文以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对英语经济新闻标题中的隐喻类别进行归纳,探讨抽象的经济概念是如何通过隐喻来构建的,帮助英语学习者培养在阅读经济新闻中的隐喻意识。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它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在不同的语言中,必然兼有共性和个性。莱考夫根据隐喻的概念系统,把隐喻分为结构隐喻、方位(空间)隐喻、本体隐喻三类。认知语言学界普遍认为,在所有隐喻中,空间隐喻对人类的概念形成具有特殊的、重要的意义,因为多数抽象概念都是通过空间概念来表达和理解的。本文从认知的角度,通过描写与解释相结合以及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汉英语里大量存在的空间隐喻进行对比分析,来考察汉英两种语言在空间关系的选择和表达形式方面以圾对状态、时间、数量、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空间隐喻化认知的异同,深人分析隐藏在其后的原因,以对期研究语义引申和第二语言习得教学中母语干扰问题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5.
郑珂 《台州学院学报》2009,31(5):43-47,60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在本质上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一种方式。它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中,并且与社会文化紧密相关。因此,作为西方国家一种由来已久的社会现象,性别歧视不可避免地会反映在隐喻的使用上。通过分析英语中大量的动物隐喻、植物隐喻以及食物隐喻,不难看出:虽然隐喻具有认知普遍性,但它也具有文化相对性,与特定社会文化中最基本的思想观念相一致;这些隐喻的例子都清楚地表明西方社会存在着较严重的贬低、轻视女性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隐喻是诗歌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修辞手段,诗人使用隐喻,一方面将内心的感受图像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使诗歌变得清晰、生动、形象,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诗人试图传达的内在涵义;另一方面,使诗变得意义深刻,更具可读性。本文尝试运用George,Lakoff等学者的认知理论,从概念隐喻理论的角度,通过探讨中国古代诗词与概念隐喻的关系,说明了隐喻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无所不在,理解隐喻正是理解整首诗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商务英语文本随全球经济一体化大量进入人们的社会生活。隐喻是商务英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商务英语中的隐喻大多蕴含着英美国家的文化信息。因此,商务英语中隐喻的翻译是一个复杂并值得关注的问题。翻译哲学观能很好地解决商务英语隐喻的翻译原则和策略问题。商务英语隐喻的翻译应根据具体情况在归化与异化、意译与直译间进行变化。  相似文献   

18.
隐喻分为方位隐喻、本体隐喻和结构隐喻,以China Daily商业新闻标题为语料,探索人们在经济领域的认知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英语商业新闻领域中,结构隐喻运用范围最广,是人们理解商业领域概念的重要手段.方位隐喻包括up-down隐喻;本体隐喻包括容器隐喻和人体隐喻;结构隐喻则包含战争隐喻、交通隐喻、天气隐喻、医疗隐喻和饮食隐喻.在同类型隐喻中,“up”隐喻、“eye”隐喻和“war”隐喻分别占据主导地位,突显商业领域中人们更关注“向上”趋势,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商场如战场”的竞争理念.  相似文献   

19.
Building on the idea that "discourse does ideological work" (Wodak, 1996),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school leaders use metaphors that convey as well as construct concepts of diversity, intergroup relations, and equity. The author draws on data from interviews with school lead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who were focusing on improving race relations in their schools. An analysis of metaphors in these interviews reveals differing ideologies of equity and intergroup relations. Based on this analysis,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s for school leaders ought to include a critical approach to language to enhance leaders' awareness of the way discourse creates and reinforces ideologies, and to enable them to use language strategically to support equity-based refor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