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卢梭的教育思想常被教育史学界誉为教育重心从成人转向儿童的重大转折,是教育史上的“哥白尼革命”,由此形成了流传百年的美丽“神话”。借鉴儿童史、社会史等学科研究成果,从儿童服饰、儿童艺术、成年人对儿童的态度和对儿童教育的关注等来看,14—18世纪欧洲社会在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念发生的重大变化,说明欧洲近代儿童观变迁具有深刻的历史基础,并非是卢梭的先知先觉。从卢梭教育思想对1819世纪欧洲教育的影响来看,教育史上这一所谓的“哥白尼革命”,不过是一场因崇拜卢梭而虚构的“革命”。虽然卢梭曾对西方教育的历史变迁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人为夸大这种影响并无助于科学的历史认识。  相似文献   

2.
徐航 《文教资料》2011,(2):129-131
《爱弥儿》中的儿童教育观集中体现了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更能为现实的儿童教育问题寻找解决的途径,因此,研究卢梭的儿童教育观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卢梭的儿童观可分为教育目的观、师生观和教学观,并可在此基础上寻求其对现实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卢梭的主体性教育思想强调人的主体性,凸显了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反映在儿童教学中,就是教育应体现儿童的天性,要以儿童作为主体,根据儿童的特点,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进行自主、能动的学习。为了更好地了解卢梭的主体性教育思想,本文对其作了详细的整理和系统的阐释,在介绍理论与特征的基础上,重点论述该思想的内涵及目的,思考其对现代儿童教育的启示,以期望能丰富现有的教学理论,为儿童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从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自由、快乐和需要三大原则,结合学困儿童的心理特征,提出对学困儿童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自然教育是以发展儿童的天性为目的,以适应人的生理、心理的自然本能,反对压抑和摧残儿童天性的教育。自然教育是卢梭教育思想的基础和核心。他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审视儿童,研究儿童,使儿童成为教育过程的主导,使我们重新审视儿童在教育中的位置,以及该以怎样的教育理念来实践我们的教育。针对我国现行儿童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从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吸取精华,以期得到一些启示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卢梭(1712~1778)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1762年,他出版了小说体教育著作《爱弥儿》。该书“构思二十年,撰写三年”,集中体现了他的儿童教育思想。下面就其具有现实意义的儿童教育思想作简要的介绍。一、强调教育应依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卢梭反复强调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天性,呼吁教师在教育儿童之前就研究儿童,了解儿童。他说:“你必须好好地了解了你的学生之后,才能对他说第一句话。”他尖锐地批判了那种揠苗助长,戕害身心,体罚和摧残儿童个性的经院式教育;反对成人  相似文献   

7.
卢梭是西方教育史上重要的教育家,他教育思想的基础和核心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他认为自然主义教育要顺应自然并且遵从人的天性,而且对儿童教育思想有独到的见解。因此,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我国儿童教育亟需改革的今天,对我国的儿童教育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所以对于儿童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方法去教育他们显得尤为重要。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一直影响深远,对我国的儿童教育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所以对于儿童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方法去教育他们显得尤为重要。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一直影响深远,对我国的儿童教育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具有浓厚的自然教育色彩,与西方名教育家卢梭的儿童教育思想有许多相同之处,比较他们儿童教育思想的异同,探索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可促进教育领域“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周作人是最早重视儿童教育的中国现代学者之一,也是最重视儿童个性并努力以理性科学的态度为孩子自由的精神世界说话的学者。他的儿童教育思想是丰富的、系统的,在当时可谓空谷足音。他重视儿童主体性,提倡对儿童实时性教育等先进教育理念在今天仍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对子女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其主要经验有:要有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庭气氛;要以平等、友好与尊重的态度对待和教育孩子;要把疼爱与严要求相结合的基本方法贯穿于子女教育的方方面面;要坚持育人为主,智育为中心的全面提高孩子们素质的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13.
卢梭的教育伦理思想建立于自然教育的基础上,主张顺应自然,尊重儿童天性,推崇自由,强调情感高于理智,发展儿童天性,对儿童进行分阶段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4.
弗洛姆在其代表作《爱的艺术》一书中提出了理想的家庭教育理念。父亲和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促进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这两种角色对孩子个性的形成、智力的发展、个体的社会化都发生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当前家庭教育领域出现了父母角色缺位、越位、错位的极端现象,严重阻碍了家庭教育的成效。从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出发,借鉴于弗洛姆理想的家庭教育理念,改善家庭教育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明确父母角色,实现优势互补;第二,父母双方要把握好爱的尺度;第三,完善父母人格,更好地担当教育之责。  相似文献   

15.
常逢锦 《文教资料》2005,(28):175-179
个体的态度与其行为间出现不一致时,就会产生认知失调,引发心理紧张和内心的不舒服感,个体会通过各种方法来减少心理紧张和内心的不舒服感:改变行为、改变态度、找到行为好处和减少选择感。有关认知失调理论的实验研究表明,小的物质奖励和轻微的批评即“南风教育”,最有利于儿童内化教育树立的正确态度。“南风教育”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时代发展的趋势,而最重要的是“南风教育”在改变儿童不良态度的过程中,不会激起儿童的自我防卫机制。  相似文献   

16.
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批判贯串了20世纪50年代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过程。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是20世纪30、40年代非常有影响的儿童教育理论,被作为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之一受到批判。面对不断的反复批判,陈鹤琴不得不清理、反思、检讨自己的“活教育”理论。“活教育”理论虽存在理论上的因袭杜威主义的局限和实践上的形式主义缺点,但是,它提出的人的现代化命题、尊重儿童主体性、培育儿童个性等主张,仍然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7.
古今中外有无数的教育家曾对于儿童教育发表了他们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很多杰出的著作也伴随着面世。17世纪英国的教育家洛克就在论述孩子的教育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中,很多思想的现代价值在今天仍然凸显。  相似文献   

18.
清代郑板桥的“爱子之道”和家教思想表现在爱子而不娇溺,教子首在“做个好人”,从小抓紧爱心教育,顺应儿童“天机”自由发展以及重视家教与师教结合诸方面,对现代家庭教育可引发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方案教学是瑞吉欧幼儿教育的重要特色.瑞吉欧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将幼教观念和行为完美地统合在一起.通过符号表征系统促进儿童的成长是瑞吉欧的教育理念之一,其旨在鼓励儿童运用各种可作表达的、交流的和认知的语言去探索环境和表达自我.  相似文献   

20.
儿童代表一个民族的"未来",鲁迅一生都在关注中国的儿童.在他的译作中,与儿童有关的作品占了很大的比重,内容涉及儿童的地位、儿童的教育和儿童文学.本文细致考察了鲁迅所译相关的全部译作,由此探讨鲁迅特殊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