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顶岗支教实习是高原地区教师职前培养和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之举。社会角色理论为顶岗支教实习教师角色建构提供了理论视角与分析框架,为高原地区顶岗支教实习教师角色定位和角色建构提供了重要视角。本研究遵循覆盖各专业类别、各类区域、各类实习学校的访谈对象抽样原则,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对8名顶岗支教实习教师的深度访谈和编码提出,认为高原地区顶岗支教实习教师的角色具有转换性、实践性和情境性的特征。在角色冲突中表现出“理想教师”与“实际教师”的专业角色冲突,“局内人”与“局外人”的组织角色冲突、“城市人”与“乡村人”的社会角色冲突,顶岗支教实习教师角色的内在矛盾既是高校加强师范生职前实践性知识的依据,也是增强顶岗支教实习教师角色意识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目前,乡村教师正面临着局内人与边缘人、“教书匠”与“行政人”、教育者与监护人等多重角色冲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乡村教师身份的制度性区隔与日常生活的城市化,师资配置不合理与“政-校”权责关系模糊化,以及家庭教育功能弱化与学校职能扩张等。基于此,乡村教师角色冲突的应对之策为促进乡村教师互动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增加师资供给与厘清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权责关系,以及强化家庭教育作用与厘清学校职责边界。  相似文献   

3.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和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保障.文章对辽宁省大连市某偏远辖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进行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处于角色冲突、专业发展环境不佳、学习力不足的困境当中.进而提出明确教师角色定位、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环境、激发教师学习力三条路径来帮助乡村教师摆脱专业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4.
教师专业发展是新生代乡村教师“留得住”的内源式路径,乡土文化是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动力。新生代乡村教师增强乡村教学生活适应性,提升自身专业发展,须保持必要的文化自觉。“乡里人”身份认同、“潮土共生”的理性自觉以及“回乡为农”的实践自觉是新生代乡村教师文化自觉的内在意蕴。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乡土身份迷失、乡土素养匮乏和学校文化落伍等诸多文化困境。通过重塑新生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聚焦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特质、变革乡村学校的学校文化,以提高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乡土素养以及乡村文化振兴参与度,成为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文化自觉的突围路径。  相似文献   

5.
成果报告     
——“社会转型中大学教师角色冲突与调适策略研究”成果报告该课题运用文献法、调查研究法对大学教师的角色冲突与调试开展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大学教师角色冲突程度普遍偏高、角色冲突差异表现不一、角色间冲突程度最强。为了调适教师的角色冲突,政府应创设宽松的社会环境,高校应营造理想的学校氛围,教师自己应增强角色扮演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与社会之间互动关系的频繁,使每一个社会人的角色扮演向着多元化、复杂化演进,因此角色冲突在实际工作中是普遍存在和难以避免的。高等院校实行专业教师兼班主任制度后,在事实上带来了角色冲突的问题。高等院校专业教师和班主任这两个角色所从事工作...  相似文献   

7.
乡村教师培训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路径。近年来,乡村教师培训受到了高度重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其培训质量提升也遇到了瓶颈。为突破乡村教师培训瓶颈,在国家级和省级乡村教师培训实践中,以“新教育实验”提出的“三专”理论为指导,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交往,助力乡村教师专业成长。基于“三专”理论开展乡村教师培训,建议乡村教师培训团队:要在行动上做表率,自身先践行“三专”理论,要在训前、训中、训后全环节实践“三专”理论,可以通过线上培训扩大“三专”理论的受益面。  相似文献   

8.
教师角色冲突是新课改过程中教师面临的问题之一。教师角色冲突对教师个体专业成长和教学工作将产生直接影响。教师角色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教师角色文化之间的矛盾及冲突,主要是角色文化中价值之间冲突引起教师角色冲突,不同阶层对教师角色文化不同认识导致教师角色冲突以及外来角色文化与本土角色文化间的冲突诱发教师角色冲突。面对角色冲突,教师应加强自身对不同角色文化适应力,朝着专业化方向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振兴与发展的主力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对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呈现出乡村教师队伍结构性失衡、教师队伍流动现象显著、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有待提高、教师专业发展需要难以满足的困境。这些困境的出现受乡村教师的“去乡土化”、乡村教师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教师工作投入与工资收入失衡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为破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困境,需要优化乡村教师收入结构,提高工资和福利待遇;改善乡村教师工作和生活环境,使教师安心从教;定向培养本土化乡村教师,保证教师队伍后备来源;完善乡村教师培训体系,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重塑“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提升教师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0.
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强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多重困境,如何由“入乡”走向“扎根”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提出首先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在结构的更新提供了精神引领,包括专业理念、专业知能、专业服务精神及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更新;其次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的拓展提供了新思路,体现在基于素养提升的培训体系、基于自我理解的自主学习管理体系、基于生态转变的共同体体系;最后为国家和社会支持与保障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教育改革情境中新教师的多重认同彰显了个体与时代命运的深度关联。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究当前时代新教师面临的多重角色挑战,揭示他/她们在"成为一名教师"过程中的困境与互动,进而展现其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冲突与和解。研究发现,当"多重角色"和"角色丛"交织时,个案新教师经历了角色冲突到角色融合的复杂演化过程。新教师受到工作压力、专业发展、重要他人、身份归属、职业认知、地区教育组织的培训及其政策等多方面影响,建构出多重认同叠合机制。该机制呈现阶段性动态变化的复杂性特征,同时存在"内生与外生、积极与消极、调节与制约、能动与结构"的共生状态,相互之间不断转化并促进新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研员作为教研制度的主体,其角色对教研工作的开展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欧文·戈夫曼提出的"拟剧论"为分析教研员角色的历史演变与冲突提供了理论视角。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研员角色随着社会需求而不断发生变化。但由于教研员既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同时又为中小学教师服务,在跨情境的互动中,来自观众的角色期待、表演方式以及印象管理技术三方面的差异使得教研员在不同阶段均面临着相应的角色冲突。据此,需要基于教研制度认清教研员的双重角色,基于专业素养定位教研员的专业角色,基于自身需求建构教研员角色,以实现教研员角色的根本性变革。  相似文献   

13.
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理解教师学习,对实践共同体(Co Ps)中教师学习的角色冲突与专业发展的质性研究能够描述和解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和原因。研究借助对8名小学数学教师展开叙事访谈收集数据,使用质性分析软件ATLAS.ti8辅助资料分析,采用文献回顾延迟进行的方式建立扎根理论。文中聚焦的角色冲突是发生在教师实践共同体中的一种教师需要面对的真实困境,探讨了教师在学习活动中所经历的角色内冲突和角色间冲突下教师发展困境的诱因;教师角色协调中权威信任和权威服从行为作为突破困境的心理基础;理性对待外部认同是突破教师专业发展框架的重要驱动力;进一步讨论了角色冲突作为教师专业成长重要契机,并针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背景下,高校教师踊跃的创业行为使其发生了由"学者"到"创业者"的角色演变,两种角色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迭代,而是相互依存,并在一些情况下产生了矛盾和冲突。与此同时,国家和社会对高校教师的衡量和评价不仅仅是局限于传统的学术标准,而是开始遵循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标准,这一举措极大促进了高校教师的角色转换。通过辩证分析高校教师角色的演变与冲突,可以明确高校教师责任与担当,并从国家与学校层面提出合理的调适对策建议,正确地引导高校教师创业行为。  相似文献   

15.
依靠源自学校内部的力量而进行的持久的学校革新,应该采取不同于以往的革新方式;促成教师基于角色转型和职业生活方式改变的专业力量的兴起,是决定学校变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师领导这一新的角色被视为教师增权、促进变革和教师专业社群建设的必然选择。教师领导意味着教师要成为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的领导者,要推动其他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实践,促进学校内部领导群体的形成。教师领导的途径包括"参与"、"互动"和致力于生成"合作文化"。  相似文献   

16.
探讨工作满意度在农村中学教师职业角色意识与职业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工作满意度问卷和自编教师职业角色意识问卷对265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职业角色意识与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职业角色意识对职业倦怠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工作满意度在职业角色意识与职业倦怠之间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表明,职业角色意识、工作满意度是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预测变量,工作满意度在职业角色意识与职业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上海地区 72 名从事学术英语一线教师状态焦虑情况的调查, 本文指出并分析在由通用英语教学向学术英语教学的过渡阶段学术英语教师在教师角色与家庭角色冲突、 职业自我冲突、 付出与回报满足感、 教学准备与课堂教学控制感、 职业发展控制感以及教学效果控制感 6 个因子上状态焦虑的情况与特点。提出了转型期缓解状态焦虑的措施以及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discusses ethical dilemma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s identified by kindergarten and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N = 26). Ethical dilemmas are investigated i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moral relevance and moral conflict (Wallace 1988). Professional ethics challenges teachers to collaborate with colleagues and parents. The empirical findings present conflicts between teachers and parents, collegial conflicts between teachers, and cultural conflicts in the community. The method used in the study is a relational reading of teachers' narratives. Interpretative accounts are created to give room to different voices in teachers' written reports. The analysis of the data reveals that the ethical dilemma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re relational and deal with competing interpretations of "the best interest of the child". Relevance and conflict problems arise when people have to co-ordinate their actions with others. Most of the time, discussions have not produced the desired results. Ethical conflicts in teaching invite teachers to consider the moral relevance of each dilemma by taking the perspective of each party involved.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生应用写作学习中角色冲突的主要表现:应用文的规范化要求与大学生高涨的自我意识的冲突,应用文种类繁多与大学生专业方向定位的冲突,应用文社会人写作角色与大学生身份的冲突。调适高校学生应用写作学习中角色冲突的策略:教学目标要因专业而制定,为学生写作角色的顺利转换提供业务保证;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应用写作的角色意识;学生应客观、全面地理解应用写作的角色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