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艺术体操     
G834.02 2002593 1九运会艺术体操比赛与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个人前8名运动员在4项 A2加分的差距分析=The analysison difference in gaining A2 bonus point of 4 eventsbetween top 8 of 9th national games and worldchampionship in rhythmic gymnastics[刊,中,A]/龙小敏//中国体育科技.-2002.-38(10).-37-38;41表  相似文献   

2.
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成套动作编排艺术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录像分析法、数据统计与比较研究法,主要就国内外艺术体操大赛前8名代表队集体项目成套动作编排的艺术价值分类进行统计对比,以探明存在的差距及其成因。研究表明,作为中国艺术体操主攻方向的集体项目,在艺术价值中特殊艺术性加分方面,我国也仅在运动员之间的协作加分的分值上稍有优势,在其他几类特殊性艺术加分上,无论是在选择熟练性运用的类型、器械使用的数量上,还是在独创性加分上,均与世界优秀运动队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997年日本“AEON杯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和1998年我国“艺术体操锦标赛”竞赛方法改革及效果的分析探讨,说明改革参赛办法,扩大参赛人数,增加竞赛的对抗性、趣味性和观赏性,才能提高艺术体操竞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1992年通过的艺术体操新规则同原规则相比有许多变化,主要有:个人竞赛与裁判方法、身体动作及难度要求、器械动作组和加分因素的变化。规则变化将促使艺术体操难度的迅速发展、质量的完美与准确、成套编排的更具有特性。  相似文献   

5.
艺术体操     
G834.019 9902215艺术体操身体难度动作的分析-98 世界中学生艺术体操个人赛调查及相关研究=Investigation and analyses of 98world individual competition of rhythmic sportive  相似文献   

6.
从规则的演变看我国艺术体操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技术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对2003年国际艺术体操新规则的变化特征以及我国艺术体操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2003年新规则的主要变化体现在:提高了难度动作的价值和数量;“UNIT”的出现;大幅度扩大了加分的分值,加大独创性加分的力度;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艺术价值的起评分。(2)我国艺术体操的优势:运动员身体难度使用已具备一定的实力;独创难度暂时处于领先地位。(3)我国艺术体操的弱势:艺术价值中的基本编排长期没有突破;完成动作的稳定性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大胆改革创新、发扬我国民族特色、进行新颖独特的编排是我国艺术体操早日赶超世界艺术体操先进水平的一条必由之路。通过对历届国内外艺术体操比赛的一些情况及早期国内一些艺术体操队大胆拓展、改革创新的事例进行分析,找出目前我国艺术体操与世界艺术体操强国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艺术体操的生命,追求独创性加分是艺术体操发展的主要趋势,教练员的创新意识是动作创新和编排创新的关键因素。研究何谓创新意识,构成创新意识的因素有哪些,创新意识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提出艺术体操教练员如何超越常规思维,构筑新意,更好地开发和创新难度动作。  相似文献   

9.
采用比赛现场与录相观察、献研究、访问调查等方法,对5A杯全国艺术体操冠军赛集体项目A2加分分值偏低现象做分析,结果表明:独创性的加分是一个空白;身体动作使用的加分因难度不成立而不能给予加分的现象普遍存在;器械的使用加分因器械运用单调和与难度配合时不合规则要求而不能加分的数量过半;熟练性加分因抛器械高度不够,或接器械时未能达到规则要求而不能加分的数量达2/3,目前只有运动员之间合作的加分是我国集体项目A2加分中的主力。  相似文献   

10.
艺术体操与器械柔软体操不同。它主要追求和注重表演技巧的和谐与女性美。目前,世界各国流行的现代艺术体操是一项富有节奏感的体操运动项目。艺术体操分团体操和个人操两类:团体操由六人配合表演;个人操分四个单项和个人全能两种。目前,在日本,还有一种男子艺术体操。艺术体操的渊源艺术体操最早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瑞士的音乐教师E·J·达尔克罗兹为了追求人的身体运动与音乐结合,把音乐节奏用人的身体运动表现出来,创造了艺术体操。  相似文献   

11.
中、外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跳步难度动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录像解析、统计分析等方法,探究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在完成跳步难度动作时与世界优秀运动员之间的差距。结果发现,中外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在成套动作中,跳步难度动作完成质量并无显著差异,但在选择跳难度数量、种类以及器械动作配合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采用现场裁判评分、调研考察等方法,对参加2005年第24届世界蹦床锦标赛的中外优秀女子运动员实施新规则后的比赛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外运动员第1套动作的构成发生了3个主要变化;我国优秀运动员第1套动作的平均难度分高于世界优秀运动员,但平均最后得分低于世界优秀运动员;不同成绩区间运动员的难度分与比赛成绩没有表现出线性关系;我国运动员所掌握的动作数量及动作类型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有一定差距;第2套动作质量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动作难度相对落后。进一步提高第1套动作质量和第2套动作难度是我国备战和实现2008年奥运会金牌目标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分析 ,研究艺术体操运动员焦虑水平对比赛稳定性的影响。结论认为 ,运动员焦虑水平对比赛的稳定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低认知焦虑和高位状态自信心有助于比赛稳定性提高 ;运动员参加不同层次比赛 ,焦虑水平有显著差异 ;运动员自信心较认知焦虑和躯体焦虑对比赛有更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Gymnastics talent identification focuses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young gymnasts who display characteristics for potential success in the futur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which current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are related to performance in competition 2 years later. Twenty-three female gymnasts aged 7-8 years completed a multidimensional test battery measuring anthropometric, physical, and coordina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were technically evaluated by expert coaches. Two years later, the all-around competition results of those gymnasts now participating in elite (n = 12) and sub-elite (n = 11) competition were obtained. None of the initial measurement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sub-elite gymnasts 2 years later. For the elite gymnasts, a non-sport-specific motor test battery correlated strongly with the competition result, with more than 40% of the variation in competition performance being explained by the result on that test 2 years earlier. Neither the coaches' judgement nor the anthropometric and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sensitive enough to predict performance. A motor coordination test might be valuable in the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gymnasts, as its discriminative and predictive qualities might be sufficiently powerful for selection within a relatively homogeneous population of gymnasts exhibiting similar anthropometric and physical profiles.  相似文献   

15.
应用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的检测方法,对国家艺术体操10名一线运动员在第25、26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和第14届亚运会前的大运动量集训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生理、生化指标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血红蛋白、血睾酮值偏低,提示,艺术体操运动员在大赛前要加强营养科学膳食;大运动量训练后心率、血压,血尿素、血睾酮、尿蛋白等变化幅度不大,说明运动员尚有一定的负荷潜力。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世界体操运动员年龄结构变化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雅典奥运会运动员为主要对象,对当今世界体操强国运动员年龄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获得团体和个人全能比赛前8名运动员的平均年龄,男子接近24岁,女子超过18岁;而获得男子吊环和自由体操单项奖牌运动员的平均年龄超过27岁和25岁,年龄最大者为34岁;女子进入跳马决赛运动员的平均年龄超过19岁,获得银牌者为26岁。可以认为,新北京奥运周期世界体操男子已进入到“成年化”、女子也进入到“青年化”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体操运动员肩关节肌肉力量,采用美国研制的CyBex-6000型测力仪,对我国17名女子体操运动员右肩关节进行屈伸肌群的等动向心收缩测试(60°/s、240°/s)。受试者包括国际健将级4名、国家健将级6名和国家一级7名。比较受试者的肌力水平表明,运动水平高的运动员肩关节肌肉力量较高。本研究获得了不同等级的运动员肩关节屈伸肌群的基础数据,为体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及康复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参加第27届奥运会集训的130名优秀体操运动员血尿素、血乳酸、尿肌酐、皮褶厚度等指标的测试,了解到体操集训运动员的某些生理学特征。结果表明,体操集训运动员的蛋白质代谢水平高,磷酸原系统供能在体操运动中占极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湖南省体操运动员运动损伤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我省体操运动员运动损伤成因与运动场景的关系,旨在最大限度地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结果显示:运动场景是导致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运动损伤的运动员中,由于运动场景的原因,城与乡、一线队与二线队、男与女的受伤人数比例成显著差异。而一线队与二线队运动员因“情景回顾”受伤人数比例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蔡玉军  邵斌 《体育科研》2006,27(1):58-61
采用跟踪观察、问卷调查、访谈、文献查阅等方法,对上海男子体操队参加十运会队伍的状况以及主要时手的情况等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上海男子体操队参加十运会队伍伤病情况严重,项目发展不均衡,缺乏全能型选手和领军人物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