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5):36-38
针对统计教科书上χ2测验与u测验关系模糊不清的情况,本文用3个事例进行了χ2测验、矫正的χ2c测验、u测验、矫正的uc测验.结果表明,对于k=2和2×2的次数资料,自由度df=1时,可以用χ2测验;也可以用u测验.数学关系为:χ2=u2;χ2c=u2c;χ2α=χ2α/2;χ22α=u2α.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全测验与锚测验不同的客观题与主观题分值比对等值误差造成的影响,本文设计两种全测验与锚测验题型分值比,以等值标准误为因变量,构建2X2的两因素完全随机化设计进行等值误差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全测验题型分值比与锚测验题型分值比两因素的主效应显著(P〈0.001),交互作用显著(P〈0.01),简单效应检验表明两因素在各水平上差异显著(P〈0.01)。全测验题型分值比与锚测验题型分值比对等值误差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等值过程中应该考虑这两个影响因素,为了减小等值过程的误差,锚测验题型分值比应该尽量与全测验题型分值比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学习中的测验对最终测验回忆正确率的影响.被试内因素是学习过程(重复学习、有测验的学习),被试间因素为学习与最终测验之间的时间间隔(10分钟、1天).发现有测验的学习条件优于重复学习条件,即存在测验效应,间隔10分钟组的正确率显著高于间隔1天组.测验可以作为学习的一种方式,在教学中得到更加合理的使用.测验与教学相结合的策略对于基础教育改革实践是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测验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一种形成性测量和评价,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提出假设:教学测验的次数对学习成绩有影响,然后经过两次教学实践,比较不同教学测验次数的同一年级的两个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应用数理统计的知识,经过假设检验来判断测验次数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技术创造力发展特点的测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中学生技术创造力测验”,对六个省的682名中学生进行了测试.测验包括技术常识、物体用途、空间想象、构成等式、图形分合、数学推理、技术改进与设计七个项目.测验结果显示:(1)用本测验来评鉴中学生的技术创造力是可信的、有效的;(2)技术创造力与数学成绩有显著正相关,而与语文成绩无显著相关;(3)技术创造力随年级的升高而提高;(4)男女生在技术创造力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康武  王彦娜 《考试周刊》2013,(6):170-171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生评价在学术探讨和实践探索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应试教育的氛围依然浓厚,测验依旧被当作学生评价的一种工具而已。近年来关于测验效应的研究表明测验不仅可以作为一种评价工具,而且可以替代简单低效率的重复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长久保持。最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将评价过程与学习过程进行有机结合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测验等值的单组设计,是将需等值的测验X、Y都由同一考生组施测,然后对测验分数进行等值。其优点是考生组只有一个X、Y成绩的差异将归因于测验的不同而不会混杂考生组不同的因素。缺点是同一考生要测验两次,练习效应和疲劳将会干扰等值结果。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单组设计试卷分半法,是在单组设计中,把测验X、Y各分成平行的两半卷,各取X、Y的半卷组成新的测验Z,将Z对同一考生组施测,根据施测结果导出等值转换公式进行分数等值转换。这种方法每个考生只施测一次,既保持了单组设计的优点,又克服了它的缺点。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化测验的不同测验形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方  刘红云 《中国考试》2007,(2):24-28,37
本文介绍了几种主要的计算机化测验,分析了它们的性质,并在测量准确性,测验长度,曝光率,内容平衡,有效的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比较。CAT测验试题长度要短,曝光率大大降低,更能有效测量不同能力水平的应试者; LCBT和LOFT测验可以由专家事先核查,使测验达到内容平衡,允许应试者跳答和修改试题答案;MST是较好的,具有它们所长的一种测验形式,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α系数可能会高估或低估单维测验的信度,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可以更好地估计单维测验的信度。本文介绍并比较了用验证性因子分析估计单维测验信度的4个信度系数:合成信度、最大信度、RΛ系数、RT系数,并通过比较,推荐应用者在不同的情况下,用合适的信度系数估计单维测验的信度。  相似文献   

10.
一、效度的基本概念 我们知道,效度(validity)是指心理测验测量到它所要测量的事物属性的程度。具体地说,测验效度涉及两个基本问题:(1)这个测验到底测量什么东西?(2)这个测验在什么程度上测量到所要测量的东西?测  相似文献   

11.
用合成信度能比α系数更准确地估计测验的合成信度。本文用模拟研究比较了两种估计多维测验合成信度置信区间的方法,结果发现用Delta法通过近似计算得到的标准误,与Bootstrap法的结果差别很小,而且比Bootstrap法简单得多,因此推荐使用Delta法估计多维测验合成信度的置信区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测验等值中线性等值公式进行研究,得到改进后的线性等值公式,该公式不仅与两测验的相关系数有关,而且同两测验的信度有密切联系。目前常用的线性等值公式是其当两份测验信度相等时的一个特例。  相似文献   

13.
情境化测验需要建构真实性情境任务,以便有效测量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学生的核心素养。梳理情境化测验的研究进展发现:问题情境创设和测验表现形式设计是其开发的重点;对于情境化测验中复杂数据的评分方法,主要有理论驱动、数据驱动及两者相结合3种方式;传统心理测量及其拓展模型和基于随机过程的测量模型是情境化测验的常用模型。情境化测验的流行是教育测验领域的进步,但进一步的发展还需要规范测验的开发标准、提升测验的信效度、探索复杂情境的建模方法及提升复杂数据的教育意义阐释。  相似文献   

14.
“测验连接”概念框架演变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乾 《考试研究》2013,(2):71-79
测验连接是心理与教育测量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是通过统计方法将一个测验的分数以另一个测验的分数单位表示,或者将两个测验的分数表示在共同的分数量尺上。虽然测验连接有较长的研究历史,但是不同学者对其有不同分类。其中有些分类术语别无二致,但其定义却大相径庭,这使研究者和实践者产生了极大混乱。鉴于此,有必要从历史的角度梳理连接的概念框架及其变化,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测验连接。  相似文献   

15.
测验(考试)是一项常规教学活动,是一种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方式,对于衡量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测验是一项行之有效的考察手段。但测验这一评价手段并不是万能的,测验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杀敌(各种疑难知识点);用不好则容易伤身(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必须科学利用和合理安排测验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基于计算机的测验已逐渐普及,但不同的计算机测验形式在测量相同任务时可能会产生测验结果的偏差,从而导致教育测量与评价结果的不公平性。文章基于项目反应理论,探讨了计算机化线性测验与计算机自适应测验在测验效率、测验结果的统计学特征及其对考生个体心理特质的影响是否等效等问题,并以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测验中考生的分数具有可比性,计算机自适应测验具有更高的测验效率与测验信度,但有无即时反馈对考生测验焦虑的影响较大;而计算机化线性测验具有更合理的内容效度,有无即时反馈对考生测验焦虑的影响较小。文章的研究不仅对教学评价中测验形式的选择是否公平合理进行了科学分析,而且为施测者根据测验场景有针对性地选择测验形式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测验等值不是无条件的分数转换,需要满足公平性、横跨群体的不变性、对称性和测验的一维性等条件。测验等值可以解决诸如不同学年度学生成绩比较、不同学校不同地区学生成绩比较、不同班级教师教学水平比较等问题。进行测验等值需做好等值设计,锚测验设计是等值设计中常用的一种,不同的锚测验设计有不同的要求。结合某实例,本研究介绍了测验等值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深入,考生在一些科目中将有两次考试机会。这两次考试分数间的相互转换可以通过测验等值来解决。然而测验等值实践涉及诸多环节,每个环节都对最终的等值效果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等值设计的选择、等值必要性判断、等值方法的选择、评价标准的选择以及等值过程的质量控制等方面说明在高考改革中测验等值应注意的问题,以期显著提高等值质量。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CAT)在理论与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许多CAT研究可以归纳为两种研究范式:实测作答的CAT研究范式和测验作答数据模拟的CAT研究范式。CAT模拟研究方法的步骤有模型选择、题库模拟、测试起点、选题策略、测验终止策略等。CAT模拟研究的主要趋势有:选题策略、终止策略仍然是CAT研究的重点;CAT模拟研究的设计内容更适合实际测验情况;CAT研究设计采取多因素设计;模拟结果多方面综合评价等。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学管理与评价遇到了一些新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不同学年度学生的成绩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生的成绩比较,不同班级教师的教学水平比较,等等。以上这些问题可以运用教育测量中的测验等值技术来解决。根据中小学教学管理与评价问题的不同,测验等值需要进行不同的设计。本文结合实际案例,介绍测验等值技术在中小学教学管理与评价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