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论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表现及调适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作为道德失范行为的一种新类型,在现代社会中表现日益突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可以归为四类,即漫骂与攻击行为、撒谎与欺诈行为、侵犯与破坏行为和色情与暴力行为。根据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我们认为调适的对策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提高大学生自教自律水平是调适的根本,加强网络的规范与引导是调适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信息网络化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便利的信息工具。但网络本身不具有道德意识,如缺乏外界网络道德的约束,很可能导致网络道德失范,引发网络上的不道德行为。儿童作为网络社会的特殊群体,又处在包括道德在内的社会性发展关键期,一旦网络道德失范,将会严重影响儿童的心身发展。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从社会人格、道德行为和认知、自我意识、社会性情感、适应性等方面探讨了网络道德失范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尤华 《文教资料》2009,(33):222-225
网络已经成为“90后”大学生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前,基于成长的阶段性特点、家庭环境、转型时期社会道德价值观混乱和网络文化本身的先天性不足等原因,“90后”大学生存在网络道德价值观念模糊、网络道德人格异化和道德行为失范现象。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他们的网络道德教育.促进其的道德自律;普及信息知识教育.增强网络辨别能力和优化网络道德环境,加大制度保障力度.从而对“90后”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进行预防和矫正。  相似文献   

4.
网络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倾诉的平台,但同时也严重地冲击着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带来了道德失范行为。网络道德认知的迷失、网络道德情感的困惑、网络道德行为的失范是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体现。大学生网络道德认知迷失主要表现为价值观迷失和责任感缺失,网络道德情感的困惑反映在人际情感冷漠化、人格冲突、恋爱迷茫三个方面,网络道德行为的失范则包括剽窃他人网上成果、网上行为不文明、浏览黄色网站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网络道德和网络道德失范的认识,分析网络道德失范形成的矛盾以及网络道德失范存在的内在本质,要消解网络道德失范的行为与现象,要求我们要顺应网络主体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规律和网络自身发展的规律,进行网络主体的主流价值观、自律与他律、自教与他教、主体性与个性化的教育,构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促进网络德育的发展来促网络主体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网络道德研究述评——兼评研究中的若干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已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网络价值异化、网络语言失范、网络诚信缺失、网络色情泛滥以及网络侵权盛行等,但判断其表现需谨慎处理道德中的个体与他者关系以及道德与法律关系。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损害大学生身心健康,扭曲大学生人格发展,降低大学生人际能力,弱化大学生德性教育,而且影响校园稳定和社会秩序。一般而言,社会环境、教育体制、网络特性以及学生自身等因素促成了其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但仍需谨慎对待西方文化、大学生自身素质和道德教育方式在其中的作用。对此,需要从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大学生个人等多方面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其中,尤为注意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避免迷信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学术道德认知、对失范行为的态度和学术工作目标三个方面来了解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内部动因.对18所高校960名教师的调查结果表明:高校教师不甚了解学术道德规范、对失范行为的认知存有偏差、学术道德认知消极悲观等问题引发了学术道德失范行为:高校教师对失范行为、利益冲突和对失范行为所持的宽容态度助长了学术道德失范行为;追名、逐利或求权成为部分教师的学术工作目标,从而激发了学术道德失范行为。为此.必须加强对高校教师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增强高校教师的学术责任意识,加强高校教师职业共同体的自我管理和监督.  相似文献   

8.
网络在帮助中学生拓宽视野的同时,也对中学生的道德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出现了如道德水准下降、获得错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情绪化、娱乐化,道德行为违背社会规则等问题。本研究从网络环境和网络互动过程两个方面探索了网络对中学生道德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认为:网络环境提供的特殊心理生活空间、失范行为启动刺激和榜样行为对中学生道德发展产生作用;网络互动通过线索注意、归因和反馈对中学生道德发展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其心理发展并未完全成熟,缺乏社会经验,自控力也相对有限。在步入网络这个相对自由、开放、虚拟的空间后,一些缺乏自制力的大学生,忘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放纵自己,出现了网络失范和网络犯罪行为。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能否在网络文化环境中健康地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因此,了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探讨抑制或减少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有效对策,是摆在我们目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网络这把"双刃剑"也引发了各种社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频有发生。文章归纳了网络道德的含义,总结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现象及成因,提出了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熊瑛 《湘南学院学报》2005,26(4):125-128
网络道德与现实社会道德之间存在一种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现实社会道德对网络道德具有精神动力功能、评价功能、指向功能、规范功能、调节功能,网络道德是现实社会道德在虚拟网络上的延伸或再现。但是网络技术形成了网络道德行为的动态性;网络道德也可以张扬和强化现实社会的美德,催生出新的社会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而基于二者的这种辩证关系,加强现实社会道德教育,规范约束网络行为,是促进网络道德与现实社会道德良性互动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虚拟主体"是指以TCP/IP协议为基础在互联网上虚构、假设的网络行为的实施者.在处理网络争端的过程中,人们提出:虚拟空间中虚拟的"人"能否人格化,从而成为法律"人"?通过对法律人格内涵、标准的分析发现,虽然法律人格在现代社会呈现扩张的趋势,但赋予"虚拟主体"法律人格的设想没有法律上的进路."虚拟主体"是民事主体在网络环境下的身份,它代表了不同的现实主体在网络活动中不同的地位并体现了他们的特定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针对虚拟财产进行犯罪的行为越来越多,从而给立法和司法带来了诸多问题,学术界观点不一,在认识上也往往有很大误差。针对虚拟财产进行抢劫的行为,由于存在着虚拟抢劫犯罪行为和现实抢劫犯罪行为,因而二者的定性也应有所不同。因为二者在犯罪客体、行为客观方面、社会危害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针对于此,就应该采取不同的刑罚措施.  相似文献   

14.
蓬勃发展的网络已经向现实道德提出了挑战,一些学者认为网络道德和现实道德的双重标准出现了对峙状态。事实上,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之间不存在根本性的差异,两者在各自发展区域内向对方靠近并融合,最终实现高度的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日益普及,人类在信息社会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和这一变化相适应,财产形式也发生了新变化。它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有体财产,作为一种新型财产——网络虚拟财产,已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在网络世界中,网络虚拟财产已被人们广泛认可;在现实世界中,网络虚拟财产的交易也在游戏玩家中广泛进行。在虚拟财产交易中,不可避免会产生纠纷。而我国立法目前在这方面还是一片空白,这不利于保护受害方的合法权益。根据我国现行法律中的有关规定,对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学习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基于超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制作的网络课件,可以充分体现出学习的自主性、情境性和社会性,促进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虚拟企业是一种全新的企业运行方式,在我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成功运作虚拟企业,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虚拟”走向“现实”的学校网络道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丹 《中国德育》2008,(4):17-22
学校网络道德教育从“虚拟”走向“现实”具有两层含义:网络道德教育与网络道德的产生虽然与“虚拟”的网络社会或网络环境紧密相关,但究其实质,网络道德失范是网络个体现实道德问题在网络中的体现,因而网络道德教育需要从现实入手;学校是网络道德教育实施的主要场所,学校网络道德教育应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从幕后走向前台。其基本路径是:探索和遵循网络道德教育规律;对学校道德教育进行“网络化”调整。  相似文献   

19.
虚拟学习社区的空间是一种社会空间。通常,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存在着三类社会空间,即个体空间、群体空间和公共空间。这三类社会空间在社会互动、社会群体以及社会网络方面的特征各不相同,功能则相互补充。在群体空间的学生群体空间中,一种新型的学生群体——“课群”开始取代传统的班级群体,并且在互动媒介、学习方式、人口结构、社会网络、角色分工、群体意识以及群体规范等方面显示出一些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网络伦理与独处道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在人们相互交往、信息传递中作用的加强,网络社会中各种伦理困境也与日俱增,本文主要从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培养慎独精神的独处道德角度谈网络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