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锋伟 《考试周刊》2014,(4):111-111
<正>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是强调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整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应该贯穿能力本位思想,目的不在于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在于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从以下方面实施。一、树立自主学习目标,增强探究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2.
何清 《考试周刊》2009,(49):131-132
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传授专业知识,忽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忽视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主体地位。信息技术教育应该贯穿“学生本位”和“能力本位”的思想.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当成为课堂的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把关者,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和动手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信息技术教育是强调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学习的结合体。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该贯穿能力本位的思想,目的不在于给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而在于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自主性学习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一、提供自主学习目标,增强自主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4.
浅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将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相似文献   

5.
万星 《现代教育》2013,(4):92-92
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强调的教学方法是讲练结合,忽视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抑制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忽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为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与竞争的需要提供支持,因而该课程的教学应该是强调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学习的整合。同时该课程的教学还应该体现能力本位的思想,目的不在于给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而在于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高度信息化的今天,社会人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与体现传统文化的“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生存能力之一。信息技术课程正是顺应这一趋势而开设。在信息社会中,学习的资源无限扩大、异常丰富。学习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地扩展。要使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教育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从被动性的学习转向自主性的学习。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教师及学习伙伴等)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它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与自主性学习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的规律和研究的方法本质上是一致的。传统的计算机课程强调的教学方法是讲练结合,忽视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忽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是强调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已经普遍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和其它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出一套适合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方法,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质量,是对我们教师的迫切要求。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而素质教育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思想,为此,如何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如何才能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思索的问题。我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本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原则,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归纳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英特尔未来教育作为信息技术的创新教育理念,它所展示的“电脑+因特网+教学”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网络环境中自己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将“英特尔未来教育”的这种教学理念运用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把信息技术课程从原来单调的计算机课件制作的教学方法中摆脱出来,让学生能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自主地去建构知识体系,除了能够解决技术问题,还能培训学生的信息素养,实现基于信息技术手段和资源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对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由信息技术教师进行知识的讲授,学生来学习和操作相关信息技术,而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要求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在教学活动当中培养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使其能够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自主的研究和学习,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本文论述了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当中,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希望提高今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社会,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怎样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学习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的问题,这已成为我国教育界关注的热中之热的问题。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系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信息化教育环境中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就是关于中小学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中,运用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性学习设计的研究。课题专家认为,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基于我国中小学即将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可以比较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本刊将关注并报道课题的一些相关成果和经验。  相似文献   

11.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社会发展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同时,社会发展也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支撑.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开展了利用信息技术学科学习平台、简易“微课”、“学习资源包”等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与资源,引导学生有效开展自主学习,以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效性,实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由组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到“用信息技术学习”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转变的实践研究工作,以期对同行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基础教育的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推动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全面整合。信息、知识成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与传统的“读、写、算”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一样重要,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信息技术教育,并不仅仅是一种技术的教育,实际上是信息化的教育,是当前义务教育的当然任务。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学科,除了要让学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外,还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即信息素养。其内涵包括:使学生具备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以及团体协作精神,为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强调的是讲练结合,忽视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忽视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主体地位.计算机教育应该贯穿"学生本位"和"能力本位"的思想,目的不在于给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了学生哪些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只能成为课堂的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把关者.教师应该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和锻炼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素质.本文试从课堂教学方法的角度,谈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和引导学生主动自我探究学习,培养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教学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要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以及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采用合作学习不但尊重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促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真正实现了自主学习,有效提高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5.
许晓燕 《中学文科》2009,(5):118-118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明显.而信息技术学习资源的社会化,导致学习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地扩展.在这样的情形下,要使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就必须教育学生“学会学习”,从传统的被动性的学习转向自主探究性的学习.而“自助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是“自学、助学、反馈”,它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权,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个性化教学的新教学观念,承认学生这个群体中存在个体差异,并对个体提供能满足其不同需要所应具备的机制、环境、条件等,同时还表明了老师处于绝对服务地位的新理念.笔者在计算机教学实践中尝试了“自助式”教学法,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进入基础教学领域后,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为核心的信息素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新课程标准中无不体现着“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多方面且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教育理念。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首先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7.
传统课程教学存在评价维度、课程资源、教学方式单一,忽视教育与生活相联系等弊端。在“双减”背景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精准减负,利用信息化手段教学将成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趋势。通过对微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探索,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能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回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传统的产业结构将急剧变化,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推动下,社会职业岗位的内涵和外延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劳动者的能力,已不能仅局限于胜任某一岗位具体工作的能力,还要具有对职业岗位变动的良好适应性和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中专计算机教学要锐意改革,才能适应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一、中专计算机教学坚持“人格本位”课程观的重要性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观经历了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逐渐向“人格本位”的课程观的…  相似文献   

19.
一、设计理念 1.计算机课程向信息技术课程的转变传统的计算机课程转变为信息技术课程,不但是课程内容的变化,而且也是教与学方法的变化。传统的计算机课程强调的教学方法是讲练结合,忽视学生自我探究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教育应该强调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信息技术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教学时,一要教会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二要让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本单元就是基于这个理念而进行的教学设计。 2.单元学习活动设计单元学习活动设计的目的就是要突破传统的局限于一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课时的分配,将学生能力的培养细化在一个知识单元具体课堂教学中。基于单元的设计有助于学习者研究性、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20.
要使中学生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检索、评价、获取必要的信息,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与生活,就必须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例如:美国许多州要求所有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欧洲许多国家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在课程中明确规定了信息技术素养培养要达到的目标。由于我国长期受“学科本位”的影响,加之大多数中学教师本身的信息素养并不高,所以很多人认为信息素养培养只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还没有意识到信息时代已到来。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基本素养已成为信息时代的“通行证”,全面提高中学生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中学教育的新命题,所以各学科教育思想和教学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各个环节正面临着全面的信息化变革。信息时代为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