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体育运动对亚健康的预防和消除具有独特功能,是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的重要手段.目前,运动干预对亚健康作用的研究,主要是围绕促进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进行;运动干预的方式主要是采用有氧运动;中低强度的有氧练习是改善亚健康的较佳方法;综合干预方法对改善亚健康的效果最为显著.由于导致亚健康状态的确切病因存在争议,诊断标准尚未统一,治疗缺乏针对性,评价标准不统一等,亚健康的运动干预研究也有若干问题有待于探索.  相似文献   

2.
1.研究目的针对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亚健康现象,提出了改善大学生神经衰弱;心理抑郁;情感偏差;缺乏信心;急躁、易怒等心理亚健康状态的运动处方。本文所提出的运动处方对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2.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对我校及其它有关院校1~4年级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2)方法:采用目前国际上测试亚健康常用的Zung量表及将列有30项有关个人健康问题的自编问卷调查表发放给自愿参与者。3.运动处方干预对策(1)心理亚健康类型与运动处方项目选择①神经衰弱型运动处方项目选择:这种状态,可迅速做舒缓神经的运动。如健身慢跑…  相似文献   

3.
体质测评与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及其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体质检测了解国民的体质状况,并进行评估,以区分健康与亚健康人群,近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将体质检测结果作为健康状态的工作基础,结合国内外各种亚健康的评价方法,建立相应指标的评价体系。结果分析:亚健康的成因主要有社会心理因素;环境因素;饮食因素;生活方式。其干预措施包括运动处方;营养调控;中医养生等。结论:体质与亚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运动健身是促进人体机能全面发展的最佳手段。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可根据体质测评,结合医学、心理学、中医学、免疫学等多学科发挥优势,制定一套完善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运动时间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影响的跟踪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时间是人体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采用跟踪调查法对543名大学生进行两年的跟踪调查,分析运动时间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影响.结果显示:每周运动时间增加1小时及其以上即可明显改善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相反,每周运动时间减少1小时及其以上则会对大学生的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熊飞 《体育世界》2014,(12):119-120
青少年亚健康的学术研究主要包括症状学、现患率、病因学、诊断学及干预措施等五个方面。研究显示:青少年亚健康症状大多为精神心理因素造成,表现为烦躁、困倦、情绪低沉;高中生明显高于初中生;大学生60%都处于亚健康状,女生发生率明显高于男生。个体心理行为与家庭因素、学习与就业压力等是青少年亚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音乐疗法、行为干预、心理治疗、推拿疗法及体育活动等方法治疗青少年亚健康,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自然史与发生率的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病因学研究比较薄弱,测量工具有待规范,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尚未统一。前瞻性的研究和多中心大样本研究是青少年亚健康研究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6.
运动对高校教师心理亚健康状态干预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运动干预对高校教师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康奈尔医学指数(CMI)量表进行心理亚健康人群筛查,对符合心理亚健康诊断标准的40名高校女教师进行健美操运动干预实验,并以CMI量表和SCL-90量表检测、评价干预效果。结果:通过8周的健美操锻炼,受试女教师CMI心身症状均值和SCL-90的测评得分均低于运动干预前,多数因子差异非常显著(P〈0.01)。以健美操为手段的运动干预对心理及生理均具有较好的纠偏作用,对改善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整体效果显著,尤其是对改善情绪效果明显。结论:运动干预是改善心理亚健康人群不良心理状态的有效手段,早期及时实施有效的运动干预有助于加速其向心理健康状态转化。  相似文献   

7.
董斌 《精武》2012,(9):95-96
为了解决大学生亚健康问题,提出以阳光体育运动为契机,详细分析了阳光体育运动在大学生亚健康干预中的优势,并蛤出了大学生亚健康干预的具体措施。实践证明,阳光体育运动是解决大学生的亚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体现了“素质教育”和“终身健康”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采用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普通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身心亚健康状态进行调查,旨在探究其形成因素,以及采取以健美操为主要运动方式的干预措施,为缓解和预防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做出一定的治疗与纠偏研究。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亚健康的表现、成因与干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丹 《湖北体育科技》2005,24(3):330-331,335
叙述了何谓亚健康,大学生亚健康的各种表现和造成大学生亚健康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大学生的亚健康特点提出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深圳女大学生亚健康现状调查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深圳两所高校的女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表明,女大学生亚健康人群比例较高,主要表现为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力减退,对自己的健康担心,精神不振,困倦,情绪不稳定等.造成女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压力大,饮食起居不规律,缺乏运动,人体生物周期性因素.提出形成自主健康促进理念和构建校园健康促进平台对策.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设计并实施了贫困生参与健身俱乐部锻炼的方案。结果证明,贫困大学生参与健身俱乐部能够有效促进心理健康。分析表明,课余参与健身俱乐部锻炼能有效地调节人际关系、躯体化、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因子。建议高校体育发展的同时,应关注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豫北地区高校男教师亚健康及体育锻炼现状,研究体育锻炼相关因素对男教师亚健康发生率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豫北高校男教师亚健康与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55.16%的男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明显降低高校男教师的亚健康发生率,锻炼时间、锻炼频度和锻炼强度是影响豫北高校男教师亚健康发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贫困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相关的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锻炼态度量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广西省3所新建院校200名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贫困生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及总分高于非贫困生,差异具有显著性;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锻炼态度各分量表基本不存在差异;贫困生的锻炼水平低于非贫困生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体育锻炼水平与贫困生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及总分显著相关。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高校应重视通过体育教育途径帮助贫困生树立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体育锻炼促进高校女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参加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心理机能方面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体育锻炼是促进女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情感调控、自我完善、社会适应、意志努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有氧健身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OL-90)和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大学120名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结果进行有氧健身操训练的大学生的自评量表数据明显小于对照组的大学生。结论:有氧健身操干预对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潘丽萍 《浙江体育科学》2012,34(4):98-100,111
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关于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意识和身心健康满意感的研究文献,总结归纳出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意识和身心健康满意感的概念。在提出今后研究方向的基础上,依据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意识与身心健康满意感关系的模型。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意识通过态度、价值观、认知作用于行为意向,最后提升身心健康满意感。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成因与健康促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健康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衍生出来的一种社会文明病.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走访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困扰我国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成因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认为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体育锻炼、改善营养条件、培养与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等途径来改变.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在身体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采用自然实验、心理测量、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106名大学女生进行健美操运动干预。结果表明: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焦虑、社会攻击、性心理障碍产生直接效应;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共同中介效应不显著;身体锻炼通过主观幸福感影响心理健康的路径模型比较显著。结论:身体锻炼是一种积极的应对方式;身体锻炼的持续时间可以直接降低焦虑、性心理障碍,身体锻炼的强度可以直接降低社会攻击、性心理障碍;身体锻炼强度和持续时间分别通过主观幸福感对焦虑、社会攻击、性心理障碍产生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对高职大学生躯体亚健康状况及致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高职大学生亚健康检出率较高,女大学生亚健康检出率高于男大学生;农村大学生亚健康检出率高于城镇大学生;非独生子女亚健康检出率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高职大学生亚健康检出率在年级的分布为:二年级检出率最高,其次是三年级,一年级最低。(2)高职大学生躯体亚健康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症状:疲劳感觉、胃肠不适、睡眠障碍和疼痛感觉。(3)影响高职大学生躯体亚健康的主要因子依次为:不良生活习惯因子、学习环境因子、身体练习因子和社会交往因子,且不同症状躯体亚健康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课题探讨了以健美操运动为手段对于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运用实验、数量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参加健美操选项课的大学生进行实验前后的测试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运动处方适合于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抑郁、强迫、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偏执等六个因子的效果显著,但是对于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三个因子的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