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谭家学 《新高考》2010,(2):53-55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在一般情况下,由于个体数繁多,其大小及动物的穴居、隐藏、飞翔等原因,逐一计数很困难。研究者常常只计数种群的一小部分,用来估计整个种群的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取样调查法。根据不同种生物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调查,对动物采用标志重捕法;对植物常采用样方法;对微生物种群数量测定常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血细胞计数法。  相似文献   

2.
王俊霞 《生物学教学》2005,30(11):51-52
实际研究中,不可能逐一计数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如何测定某物种的种群密度呢?常用的是取样调查法,即计数种群的一小部分,估计整个种群的密度。要测定某地的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取样调查法是标志重捕法。  相似文献   

3.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在一般情况下,由于个体数繁多,其大小及动物的穴居、隐藏、飞翔等原因,逐一计数是很困难的.研究者常常只计数种群的一小部分,用来估计整个种群的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取样调查法.根据不同种生物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调查,对动物采用标志重捕法;对植物常采用样方法;对微生物种群数量测定常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血细胞计数法.这些实验方法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而种群密度调查则是构建种群数量变化模型的基础。种群密度调查就是指对被调查的种群数量进行统计,可以直接计数种群的每个个体,也可以采用估算的方法。后者又可以分为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等。笔者从教学实践角度出发,对高中生物学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种群密度调查问题进行归类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给出样方中应当计数的个体的正确方法,可有效避免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出现人为误差。  相似文献   

6.
样方法是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样方法是指在若干样方中计数全部个体,然后将其平均数推广,来估计种群总体数量的方法。样方法包括点状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以下简单介绍了样方法在调查种群密度时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在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方面,都需要测定种群的密度。高中生物教材介绍了如何运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一、动物——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  相似文献   

8.
<正>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之一的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能力大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估计。在生物试题中,涉及此方法的计算也比较多。如何更好地理解、记忆标志重捕法?现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巧释巧记的方法。1巧释——画出静态直观图形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的种群的活动范围内,先捕获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捕获,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从而估计种群密度。通过这个概念,可以看出,标志重捕法的重点在于"标志"和"重  相似文献   

9.
标志重捕法是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常用的一种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数(n)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计算公式为:N=Mn/m。  相似文献   

10.
张卓鹏 《中学生物学》2007,23(12):44-45
【例1】(2007年江苏高考试题)"标志(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  相似文献   

11.
以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为调查对象,开展“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野外实践教学,结合区域地形条件、植被条件、完成取样计数的时间等分析实验开展的难度和可行性,以期对教材实验进行优化改进。  相似文献   

12.
运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中,可采用不同形状的样方进行测量。为了减小调查结果的误差,一般选用方形样方,遵循"统计左边、顶边及左上角上的个体"的原则进行样方边缘上个体数量的统计。  相似文献   

13.
一、对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不了解例1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分  相似文献   

14.
结合夏季校园小农场中动植物种类繁多的特点,以夏令营为契机组织学生进行校园生物种群探秘活动,探究校园小农场中的生物种类,模拟科学家如何进行种群计数,重点体验用样方法和诱捕计数法进行种群密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生物 生态     
高考分值:8~14分名师指要"生态专题主要考点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特征和演替、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和应用及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原创原典题创典题第1题在东灵山地区海拔900~1900m的垂直宽度内,土壤肥沃、水分适宜,主要分布以白桦为主要乔木的群落。(1)为了调查白桦种群的种群密度,应当采取的调查方法为。与调查草本植物相比,应当注意。(2)调查发现,白桦在生长为成年树前死亡率出现一个高峰,这是由于此树龄的大量白桦个体都已进入乔木层,争夺和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物教学》2017,(24):57-59
在准确分析教材和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对人教版《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部分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分为情境导入,引出课题、模拟实验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模拟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和动手实践,提升能力4个环节,其中模拟实验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学设计中的两项创新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种群密度调查是新教材出现的重要探究实验,侧重于应用,在高考试题中常从设计表格、分析表格、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考查。教材中所涉及的种群密度调查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三类,它们的区别如下表。  相似文献   

18.
种群增长率与种群增长速率虽一字之差,但内涵完全不同。增长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其计算公式为:(这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100%=增长率。如某种群现有数量为a,一年后,该种群数为b,那么该种群在当年的增长率为(b-a)/a。增长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增长的数量。其计算公式为:(这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时间=增长速率。同样某种群现有数量为a,一年后,该种群数为b,其种群增长速率为:(b—a)/1年。即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故增长率不能等同于增长速率。  相似文献   

19.
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对浙江省天台山常绿阔叶林建群种甜槠的结构及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甜槠种群各样地大小级分布图的形状基本相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甜槠种群高度级结构以0~2m的个体最多,占41.54%;2~4m的个体次之,占总数22.35%;大于10m共108株,占5.09%;最高高度达26m。甜槠种群密度随径级的增大而减少,密度与径级的相关模型为D=8.5178×10~4A~(-1.7497)。甜槠种群的分布格局呈集群分布。  相似文献   

20.
标志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之一,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较难在常规教学中直接展示,学生也很少有动手实践的机会。笔者指导生物创客小组设计制作纸雀方箱模型,模拟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实验过程,并尝试在课堂上用该模型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