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家居装饰的舒适性是普遍存在的社会隐性问题,处理不好会给人带来不利的心理、生理影响。文章分析了目前家居装饰设计中存在的不当倾向,提出要认真对待家居装饰的舒适性问题,改变装饰思路、方法,注意弱化背景装饰,凸显生活装饰空间的个性体现;要以人为本,加强人与空间装饰的心理融合,夯实装饰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2.
根据人在作业中的活动特点,讨论了挖掘机驾驶室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的人机因素.并结合人机工程学的理念和方法,进行了挖掘机驾驶室的空间设计、座椅设计以及操作手柄和行走踏板的布置设计.阐述了挖掘机驾驶室舒适性设计的要点以及今后的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更加注重”方便”、“舒适”、“安全”、“可靠”和“效率”等方面的评价,这就是在设计中常常涉及的人机工程学因素。人机工程学因素是现代企业提高竞争力和提升附加值的手法之一。以往设计师是依据经验和体会来决定设计中的人机问题,那么当下设计师面对的应是对”人”有一个全面系统地了解,寻求一种科学严谨的设计方法,努力做到“以人为本”,满足人们对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更高要求。《人机工程学》(赖维铁编著)是一本通俗易懂,使设计师既能获得理论知识,又能获得设计技能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4.
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动智能社会加速演进,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正引发教育组织和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教学实践转向教师智能和机器智能的互补与融合,人机协同教学将成为未来主流教学方式,以适应智能时代个性化、高效率、包容性和多元化教学需求。为释放人机协同教学潜能,推动其安全有序发展,本研究基于“计算机作为社会行动者”理论和人机协同教学的探索实践,分析物理空间、虚拟空间和混合空间中人机协同教学的典型形态,界定人机协同教学的内涵和关键场景,构建人类教师与教育机器人、虚拟化身/代理和数字孪生有机联动的人机协同教学框架——iSTAR。该框架将人机协同教学的实践层次分为人使用机器、基本人机协作、双重人机协作和复杂人机协作四个级别,强调以人为本妥善规划人机协同教学路径,包括从数据采集到人机交互的全流程合理设计,机器使能规范、伦理与数字素养保障,以及社会实验驱动的技术准入、场景规范和影响评估等,以期为智能时代人机协同教学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5.
机电产品造型设计是结合造型美学、人机学、工程学和销售学而形成的一门专业知识。进行机电产品造型设计方法教育,是对理工科学生加强美学教育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揭示出英国机械“机器换人”完成后的人机关系样态,认为无限的“人与人”竞争基础上的机器使用是人机关系陷于“机器为害于工人”困境的根本原因,在制度与文化双重进路中开展以暴力革命性“阶级斗争”为核心的共产主义运动,消灭无限的“人与人”竞争是人机关系复归“机器造福于工人”的突围路径。针对国内学界关于机械“机器换人”认知传统,基于技术史视域发现机械“机器换人”与智能“机器换人”存在双重共性:“机器替代工人体力与智力”是两种“机器换人”共同的技术后果,“机器类人功能的增强”是两种“机器换人”共同的技术前提。立足于“社会-技术”集成的视角,中国智能“机器换人”进程中人机关系风险的根本原因是不当的“人与人”竞争趋势下的智能机器使用,重要原因是机器智能增强背景下“人与机”竞争的不断凸显。一方面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方案控制“人与人”竞争,另一方面构建“人机互补”的智能“机器换人”设计伦理与使用伦理化解“人与机”竞争,人机关系风险可以实现有效与及时治理。  相似文献   

7.
在21世纪的今天,住宅空间是否舒适、健康等问题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倡导人性化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当今住宅的主流趋势,要求室内设计要与人类生活环境挂钩,因此,设计的主旨应该把提高生活品质和有利于人类健康放在首位.以人性化的设计为前提,意味着提出的具体方案应处处体现对人的关怀和尊重,符合以人为本,同时要兼顾舒适性,安全性,经济性等问题.本文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引人们了解人性化设计方面的有关知识,使我们日常居住的空间更加理想,使人与生活环境更加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8.
刘杨  卢曦  杨玉 《教育技术导刊》2018,17(4):168-170
为满足驾驶员对驾驶室人机操纵件易触及性及舒适性要求,以某商用车的宽体轻客为研究对象,参考传统的SAE标准,运用CATIA分析二维人体手伸及界面,使用RAMSIS建立符合目标市场的三维人体模型,在满足三维人体舒适度要求前提下分析RAMSIS的手伸及界面。对比发现,在布置和校核驾驶室人机相关操纵件时,依据SAE标准CATIA计算的手伸及包络范围超过RAMSIS,手伸及界面复杂繁琐,无法体现人体舒适性,而RAMSIS在满足法规和推荐标准下,充分考虑了人机相关操纵件的舒适性,对驾驶室操纵件的布置和校核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工作学习向人性化、舒适化方向发展,以人机学为基础,结合坐姿下静态舒适性的生理学机理,对学生座椅人机系统进行了分析.重点从舒适对学生座椅的要求,座椅的材质与结构参数,座椅设计几何参数值分析,坐姿尺寸与身高的比例关系四个方面进行学生座椅的设计分析.最后提出适合学生生理尺寸及学习特点的座椅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10.
人类与人工智能的碰撞与交融是连接当下现实与“近未来”人类场景的主要叙事路径。人机协同教育是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变革的新范式和突破口,通过探究当前人机协同教育的作用机理和发展趋势,有助于构建“近未来”人机协同教育的路径和图景,引发对“远未来”人机协同教育的前瞻性审思。人机协同教育的发展进阶分人机协作、人机增强、人机融合和人机共创。以“近未来”的视角研究教育发展,更贴近对现实的结构分析、对发展变革的可行分析,以及对人类切身面临的挑战分析。本研究从三个方面探究“近未来”人机协同教育的新思路:首先,秉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从合伦设计、人因设计、体现人智的技术设计三个维度构建人本人工智能的研究框架和应用模型;然后,基于人机协同教育的技能本位、具身学习新范式和对学习生态的变革,提出智慧学习生态的理论框架与实施路径;最后,阐述人机协同教育的深度发展需要以智慧教育理论为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任何宗教信仰或是宗教观念,都是一定的物质生活的反映,都可以从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进行分析。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诸侯混战连绵不断,社会政治极度黑暗的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老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十分渴望和平安宁的生活,迫切希望有一种超人间的力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抚慰自己心灵上的恐惧和创伤,这是道教济世度人思想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12.
Product designers are an integral part of bringing technology to life and it is predominantly males as designers who ‘clothe’ technology in the designs which utilise it. Consequently products used by and identified with women are in fact designed by men. One of the guiding precepts of design as it is taught and practised, is that people buy particular artefacts in order to express and/or confirm their identity. It has been argued that the success of gendered designs in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reflected the social construct of gender difference. I argue that this has remained unchallenged to date and that the gender stereotyping of products further stereotypes technology. The theoretical debates about gender and technology are rarely introduced to product design students because the predominantly male lecturers are reluctant to deal with the issues themselves.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类步入21世纪,现代人对书籍的视觉冲击要求与日俱增,书籍不再只具有单一传播知识的功能,而是更多的具有奢侈品功能,是一种精神类型的产物。如何能够让如今对视觉冲击效果狂热推崇的民众更好地接受书籍的新发展趋势,则取决于我们设计师如何能更好地利用数字信息多元化来对书籍设计进行更好的改良和发展,数字信息多元化是自电脑的出现之后而出现的一种新兴的产物,可以对素材以及个人对设计之后所拥有的心得来进行分享,更多的设计软件可以更好地释放设计师的双手,对于这个新兴的产物来进行分析和应用,有助于向人们提供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14.
人性化设计是当代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最终归宿。人性化设计主要是抓住人的特性,不断满足人性的需求而不断创新设计出更加便利、舒适、节能的产品。基此,文章认为宜着重考虑"满足人们趣味性和娱乐性的需求;满足使用者情感上的需求;满足人体结构舒适度的需求;满足不同类型使用者的需求;呼应节能减排及低碳的生活方式"这几个方面,以体现当代艺术设计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15.
标志设计是为人服务的,在产品设计过程中,需要设计者对人性多层面的体察、感知并契合地表达,“人性化设计”体现的是设计师对待社会和受众需求的敏锐观察,文章从趣味性、民族性、心灵安慰等方面论述其人性化表现。  相似文献   

16.
包装是一种文化,任何一种产品想要成功打入市场、被消费者接受,都需要进行文化的包装。近年来,包装设计的进步,往往体现在技术层面、材料层面,很少有人关注包装文化内涵的提升和对产品进行文化包装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的参茸包装设计正处于向前发展的阶段,现代的包装设计模式要求我们在参茸包装设计理念上要传递民族文化,以大众消费心理为基石,创新参茸包装设计模式。文中提出了长白山参茸产品使用“品牌包装设计模式”的理念,并对其进行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多种媒体形式高度发展的今天,“声音”媒介兴起并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媒介消费产品,其中,又以“听书”为代表。文章对11位长期听书的年轻用户进行深度访谈,通过追踪、观察他们的听书行为,来探讨年轻人在使用声音媒介时的情感建构,陪伴感、沉浸感与抚慰感是他们从中获得的情感体验。他们通过听书来搭建个人的精神空间,通过情感的区隔与联结,以避免生活中可能面对的交流困难与情感匮乏,从而获得安全感。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社会中的物的形态也相应变革、发生进化。而社会的界面是产品设计永恒不变的主题。经过设计的产品其界面可以根据与人联系的诸种因素加以解释,比如有看的界面、握的界面和坐的界面,从而使产品具有与人交流的功能。高科技领域的电子产品,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为确保其精确度,对界面设计规范划定更有着强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Young people who are 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 (NEET) are construed by policy-makers as a pressing problem about which something should be done. Such young people’s lack of employment is thought to pose difficulties for wider society in relation to social cohesion and inclusion, and it is feared that they will become a ‘lost generation’. This paper draws upon English research, seeking to historicise the debate whilst acknowledging that these issues have a much wider purchase. The notion of NEETs rests alongside longstanding concerns of the English state and middle classes, addressing unruly male working-class youth as well as the moral turpitude of working class girls. Waged labour and domesticity are seen as a means to integrate such groups into society thereby generating social cohesion. The paper places the debate within it socio-economic context and draws on theorisations of cognitive capitalism, Italian workerism, as well as emerging theories of antiwork to analyse these. It concludes by arguing that ‘radical’ approaches to NEETs that point towards inequities embedded in the social structure and call for social democratic solutions veer towards a form of comfort radicalism. Such approaches leave in place the dominance of capitalist relations as well as productivist orientations that celebrate waged labour.  相似文献   

20.
光源与照明专业是包括电子电气、机械、光热以及工业设计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学科,其产品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应用广泛。以企业对人才需求为出发点,通过情景教学法,利用DIAlux等相关设计软件,加强学生在室内照明、广场照明、博物馆照明、宾馆饭店照明以及道路等多场景照明的直观学习,并从直观学习上升到理论概念,最终完成有意识和无意识学习、主导及自学、理性学习和感性学习的相互结合,改进教学方法并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