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间的差异存在,要求教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教学,使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学困生的成因既有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学校、教师、家庭及社会方面的客观原因.要转变"学困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也尝到成功的乐趣、有所提高.语文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困生",用深厚的师爱和信任去感化他们,科学地评价他们取得的进步,引领他们走上语文学习的正确轨道.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人为本""公平教育"的全新教育理念,提出了"教育的出发点是学生,回归点也是学生"的教学宗旨.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具有感情的高级动物.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学困生是一个说大不算大,但说小也不算小的组成部分,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全新教育理念,我们既不能袖手旁观,也不能排斥他们,我们要认真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因材施教,对他们施加爱心、信心、耐心,做到成功地转化和预防,让他们迎难而上,绽放属于他们的光芒.所谓学困生,是指学习上有困难,一时难以跟上班级教学进度的学生,在每个班中与优秀学生相比较而存在.究其形成的原因,心理障碍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如:疲劳心理、畏难心理、自卑心理、厌学心理、惰性心理、反感心理等.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千方百计消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3.
教书育人,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是教师神圣的职责,是教育者毕生追求的目标.可由于社会变迁、家庭、学校教育失衡及学生心理、生理失调等原因,有一部分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初中生被一些教师打人另类,戴上了"学困生"的帽子:他们有的行为习惯差,有的纪律差,有的学习差,也有的几者兼有.  相似文献   

4.
一、作文"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学生写作差是表象,他们面对写作的心理状态如何,我对高年级11名作文"学困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影响他们写作能力提高的心理因素如下。(一)焦虑情绪与对抗心理:焦虑是指一个人的动机性行为遇到实际或臆想的挫折而产生的消极不安的情绪体验。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适度焦虑对  相似文献   

5.
学困生是教学工作中必须面对的一个客现存在的群体.相对其他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中遇到更多的困难,学习成绩较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缺乏自觉性等.知何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本文就此问题提出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6.
转变观念,给"学困生"以特殊关爱.以前,我校教师有一个普遍的想法,就是为了提高教学成绩,我怎么做都对.因此,教师视学习暂时跟不上的学生为"差生",批评的多,挖苦的多,"挤"跑的多.自开展"学评教"以来,大家都积极用这35条标准来衡量自己,改变了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在承认学生存在差异的同时,教师努力平等地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通过在长子营中学的三年学习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要尊重"学困生",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要在平时或课堂上多给"学困生"回答简单问题的机会,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7.
在中小学校教育中长期存在着"学困生"这个名词,通常被冠以"学困生"的学生在集体中缺乏足够的自信,各方面都很难取得较大的进步.因此,如何培养"学困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学生从小学升入中学后.因学生的学、教师的教都在发生变化.再加上九年义务制教育不实行留级制度和大量外来民工子弟的流入,初中数学"学困生"增多.分化提前.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多方面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从而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加强心理辅导、多方面关爱"学困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评价个性化、增强自尊心.  相似文献   

9.
正《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据此,转化"学困生"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那么如何有效地转化小学的"学困生"呢?一、要确立"全面接纳学困生"的辩证认识观所谓小学"学困生",通常是指那些智力正常,但在标准化测试中失败的学生。学困生与其他学生一样,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  相似文献   

10.
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困生的健康成长与进步,笔者认为,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和素质;用各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因材施教,优化课程结构;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促进集体关系的和谐、融洽;建立约束机制,加速"转轨"进程;引导学困生进行自我教育,是解决学困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所谓的"学困生"是指一部分学生的在学习感到困难,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产生了消极心理,进而丧失了学习动力的结果.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积极探寻初中"学困生"消极心理的主要表现和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辅导策略,从而帮助他们克服消极心理,培养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力地推进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而在我们的教学实际中,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一定数量的学困生,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学困生的数量会越来越多。本人从学困生的心理入手,加强学困生的心理疏导,促其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创设良机,让每位学困生进行成功"体验"等方式,有效地转化学困生,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认知观念上的偏差.学习的原动力不足,造成学生个体学习的不平衡,致使对学习的兴趣逐步降低,有的学生甚至走进了“学困生”的行列,形成不良的心理归属。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学困生”心理归属的需要的研究,转变他们的认知观念,构建其良好的心理归属,以提高“学困生”自我脱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宁雪丹 《文教资料》2008,(9):101-102
在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学困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因而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我国基础教育"学困生"的研究主要涉及学困生的内涵、心理类型和特征、成因和教育策略等方面.本文对此进行了一番梳理,评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后续研究方向,期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的教育对象中,一些学生成为后进生或学困生,其缘故可能涉及很多方面.但教师的教育经验贫乏、教学方法古板不能推卸责任.这些学生成为后进生或学困生,或是由于他们长期处于被冷落甚至被歧视的地位,经常吃不饱或消化不良,不断受挫折、受斥责或受压抑而造成的.作为教育者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与创新教学方法,要用发展的目光看待他们,还可以适时给他们"开绿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和转化目的.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九年义务教育以及"五严"规定的实施,在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人数呈现增长的趋势.所谓"数学学困生",即对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在数学知识基础、学习习惯、方法、能力、心理品德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课标基本要求的学生.引导、促使每个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有人说过:"转化一名‘学困生’,不亚于培养一名优生."因此,关注"学困生",带领他们走出困境,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快乐成  相似文献   

17.
所谓数学"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是数学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数学"学困生"的成因是极其复杂而又多样的。我们每位一线数学教师转化"学困生",都应着眼内因,关注其心理问题。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心理帮扶,离不开家长的大力配合与支持。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试论运用家校协同策略,对小学数学"学困生"进行心理帮扶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一、把脉辨症,找准"病因" 查找"学困生"的"病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英语"学困生"与非学困生相比,在智力凶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1.智力因素的差异 (1)思维差异."学困生"的思维容易形成定势,缺乏想象和联想,缺乏灵活和创新.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不会发散思维,也不注意对知识体系的把握和对思路技巧的归纳总结等.  相似文献   

19.
对"讨厌数学"的学困生的学习心理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由性别、家庭、老师等多种因素产生"讨厌数学"心理.  相似文献   

20.
任何班级的学生,都会有优生和学困生,而学困生往往会影响班级的方方面面,可运用"扶贫"法,转化"特困生",首先,在学生中摸底,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再分别找"优"生和"学困生"谈话,让同学之间"搭档"帮扶,并随时地表彰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全班同学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