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周美玲 《兰台世界》2024,(1):108-111
传统档案馆向智慧档案馆转型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必然选择,文章中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切入点,论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对智慧档案馆利用服务的变革性作用,重构档案馆利用服务的信息化技术生态结构,在此基础上,结合AI+智慧档案馆利用服务的特点提出档案利用服务效能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维度,初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为智慧档案馆测评人工智能技术在利用服务中的效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智慧城市建设进程的逐步推进,智慧档案馆建设必然随之进行。在智慧档案馆建设中,足够丰富的档案资源、智慧化的管理和存储、智慧化的服务是智慧档案馆的生命所在,缺一不可。在此笔者仅针对智慧档案馆建设中如何构建智慧化服务提出一些思考。智慧化服务是智慧档案馆呈现给公众的最终表现形式,是智慧档案馆实现其核心价值的重要方式。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并开展服务:一、充分利用传统的档案查阅利用体系  相似文献   

3.
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高级形态,构建智慧图书馆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为智慧图书馆基础理论构建和实践发展提供有效支撑。文章回顾了国内图书馆界关于智慧图书馆及其评价的研究脉络,创新性地将“全评价”理论引入智慧图书馆建设评价中,并从6个方面对评价要素进行分析,最终构建了由3个评价维度、7个一级指标、34个二级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对智慧档案馆建设的研究旨在明确其实践内容、行动策略和发展空间。通过案例分析法,从智慧档案馆的整体构建和人工智能嵌入档案馆工作两条主线对全球范围内公开的相关实践予以调查、梳理和分析,归纳出智慧档案馆建设进展。智慧档案馆建设的行动策略显示为重点项目牵引的行动模式、多元主体联动的行动机制、多样档案活动连接的行动对象、复杂智慧体系融入的行动保障。由此提出智慧档案馆建设应当强化智慧档案馆整体探索、优化多主体协同、提升面向多元档案活动的智慧化升级力度、深挖智慧内核完备实践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从用户感知角度构建公共档案馆用户感知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提高公共档案馆服务质量提供评判标准与数据支撑。[方法/过程]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公共档案馆用户感知服务质量评价框架与指标体系进行预设计,借助SPSS软件,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检验预设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结果修正预设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结论] 构建的公共档案馆用户感知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从用户感知视角全面、综合衡量公共档案馆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智慧城市的深入建设和推进,文章探索研究智慧档案馆的兴起、构建和未来发展。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从档案业务部门的实践探索和国内外研究学者的理论研究两个层面概述智慧档案馆的建设情况和研究现状,分析智慧档案馆中"智慧"的内涵是综合各种数据、信息、情报和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认为智慧档案馆的"智慧服务"特征是网络化、感知化、系统化和智能化,提出智慧档案馆的未来发展应从新技术的应用、体系架构的搭建、资源发现与智能服务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7.
从宏观角度出发对档案馆公共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探索性构建.采用文献调研法、专家咨询法和问卷调查法,提出档案馆公共影响力评价假设模型,之后进行第一次修正和整合.基于初步修正结果,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假设评价指标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和检验,得到二次修正后的指标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出档案馆公共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基本实现了对档案馆公共影响力的多层面全过程评价,对档案馆公共影响力研究和实践,以及提升档案馆治理与公共服务能力具有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8.
智慧校园的建设给高校档案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阐述了智慧档案馆的概念与特征,分析了大数据时代高校建设智慧档案馆的必要性,结合大数据技术、RFID技术以及云计算等网络技术手段,提出了大数据时代高校智慧档案馆的构建思路及策略。  相似文献   

9.
“数字中国”布局下,城建档案馆将为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可靠的档案数据支持。城建档案馆行政执法过程中面临缺少上位法、缺少行政许可、与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职能交叉等问题,亟待解决。在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建设的进程中,受“放管服”行政指引,城建档案馆应通过削减前置审批、强制归档、智能+创新服务三个方面构建数字化管理新机制,实现智慧化活态城建档案馆的整体目标。通过完善依法行政、对接征信体系、技术迭代推进数字化进程,将智能化行政与智慧化服务并行,最终接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全国“一网通办”的政务目标。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智慧档案概念、智慧档案管理特征切入分析,阐述当前智慧档案管理建设的现状并剖析不足之处,包括与档案馆建设现状不适应、智慧化建设理念相对滞后、智慧化技术应用浅表化等。可通过完善智慧档案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优化智慧档案管理系统功能设计、融合多元智慧档案管理先进技术、提供智慧档案管理建设坚实保障等路径,进一步推动智慧档案管理建设的发展,以期为新时期下的档案管理提供有益参考,全面推动智慧档案管理质量及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11.
在万物互联时代,边缘计算的出现弥补云计算的不足,将影响智慧档案馆建设的模式。本文从边缘计算的概念及发展历史出发,阐释边缘计算的特点,在总结智慧档案馆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智慧档案馆建设引入边缘计算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智慧档案馆建设的“云边模式”,分析数字档案馆模式由“个体模式”向“云模式”再向“云边模式”的演进过程。最后分析智慧档案馆发展边缘计算需要解决的边缘计算部署、信息安全与用户隐私、多源异构平台数据共享等问题,以期建设更加智慧的智慧档案馆。  相似文献   

12.
智能时代背景下,档案的开发利用从物理智慧跨入数据智慧。档案工作在从物理档案的保管向数字档案的开发利用转型的过程中,表现出从业务连续到数字连续到智慧连续过渡的特征,以及由保管导向到价值导向发展的趋势。基于此,本文提出智慧档案2.0体系,具体分为面向管理对象的智慧档案数据、面向开发手段的智慧档案技术、面向价值发现的智慧档案服务三个子体系。该体系旨在通过数据方面的细粒度组织、语义化关联、资产化留存,技术方面的数据处理、数据感知、内容分析,服务方面的多维度呈现、个性化推送、精准化查询等,最终实现更高阶的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和档案价值发挥呈现。  相似文献   

13.
随着“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的,智慧档案馆的概念也应运而生。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在智慧档案馆建设中信息供给机制已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为了不断完善智慧档案馆理论并指导实践,使得档案馆中信息的利用呈现出最佳效果,笔者对智慧档案馆建设中信息供给机制问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本文以已有的智慧档案馆相关理论研究和各地智慧档案馆建设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在阐明智慧档案馆信息供给机制内涵的基础上,对现今实践中出现的信息供求、构建技术应用、“时差”、相关语言和社会环境等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完善信息交流系统、增强技术适用性、疏通交流渠道、提高信息处理效率以及加强新技术研究等建议,以期进一步丰富智慧档案馆的相关理论,推动实践工作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档案著录关联数据化,是适应智慧档案馆智慧数据管理的需要,有利于实现档案数据的逻辑关联和智能化的知识组织,并进而实现档案同图情博等资源的共享利用。本文重点论述了《档案著录编码标准》(EAD)关联数据化的实现,具体包括两种不同的实现模式,其一为EAD向CIDOC CRM本体模型(ISO 41127—2014)映射及其RDF语义描述;其二则为EAD的RDF语义化及其关联数据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设中五大领域的数据来源,并从系统视角构建出智慧城市数据资源体系图;然后按档案生成主体,主要从机关团体、企业机构、个人与家庭、网络媒体四个方面介绍数字档案资源的来源;最后结合智慧城市的特点,指出政府开放数据、IT企业数据、社交媒体文件将成为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应着重关注的领域.  相似文献   

16.
依据现有研究成果和可比性原则,结合中部六省市级档案网站建设实际,构建市级档案网站评估指标体系,确定评估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对中部六省市级档案网站建设现状作出比较,总结各省市级档案网站的特点,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智慧城市的建设推动了智慧档案馆的发展,我国已有不少城市开始了智慧档案馆的先行探索。本文对智慧档案馆的内涵、概念与特征、技术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档案管理环节为基础对实践层面进行梳理,以期为今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宗富  张瑞瑞 《档案管理》2020,(2):32-36,42
以评促转、以评促建是一种推动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策略,对提升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并促进其工作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解析了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评估的内涵,总结了其基本特征并分析了其主要价值取向,从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评估的研究基点、目标面向、评估视角、评估指标、建设体系和具体能力等方面构建其理论框架,对《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深化和拓展档案利用服务、提高档案公共服务能力”作了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智慧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功能和特点,提出智慧城市框架下基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档案管理服务模式和嵌入式档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的设想.在此基础上,简述了档案管理服务平台的内涵与特征,并对档案管理服务平台的功能与实现进行了具体探讨,指出智慧感知、智慧服务和智慧体验等功能的实现方法.最后,从构建档案管理服务平台测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