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和实践平台创新是未来中国汽车产业链现代化人才培养重要保障。新工科人才培养以现代汽车产业需求为导向,重点开展新工科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创新实践平台以面向未来汽车工程师能力为导向,重点构建递进式工程教育实践体系及双师型工程教育师资体系。搭建“三创融合”教育体系和实践平台,高校人才培养创新链、知识链、产业链和服务链得以驱动贯通。  相似文献   

2.
面向新工业改革与发展,新经济新技术对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求,山东理工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新工科专业从“知识、能力、素质、价值”等维度出发,基于知识探究、能力培养、人格养成、价值引领“四位一体”的育人理念,从“基本、提升、创新”三个阶段,构建了具有逻辑性、体系化的“三阶四维”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矩阵。基于新工科人才核心能力培养,实践了以“项目驱动”为主体的能力培养顶层设计、企业全过程参与的“一个目标、两个主体、三个核心、四个层面、八项举措”的产教协同育人体系、全覆盖的“四维四元”融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以学生为中心”的面向产出的教学模式改革与质量监控反馈机制,在新工科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下,我国经济增长动能发生深刻转换,涌现出一大批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等为发展载体的新经济。新经济的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提出了新要求,亟需大量具有复合素养和跨学科能力的"新工科"人才作为支撑。高职院校作为"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要切实面向未来加强"新工科"建设,深化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支适应和引领"新经济"发展需求的新型工科技术人才。在建设路径上,高职院校要以回归工程实践为主线,构建"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新范式;以"新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构建完善的"新工科"专业结构;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建立健全"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以卓越人才标准为依归,构建全过程、多层次的"新工科"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4.
"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是新工科建设"三部曲"。聚焦于提高新工科人才培养能力,新工科建设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更加注重理念引领;面向产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工科专业结构;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不断完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以未来卓越人才标准为依归,不断创新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新工科人才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推进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立足新工科背景下要培养什么人,以及“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新工科人才应具备哪些素养的问题,按照“构建结构模型—筛选素养指标—赋予指标权重”的步骤,拟定新工科人才核心素养的价值体系,构建理论知识、开拓创新、思维品质、职业能力、文化认同5个一级维度、20个素养指标的价值体系,从“表达输出”的角度对20个素养进行行为表现的阐释,增强价值体系的可操作性。从研究与统计结果来看,该体系符合新时代对新工科人才的能力要求,具有普适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面向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需求,建设新工科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当前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亟需研究的问题。针对人工智能专业,本文探讨了“项目制”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这一模式修改了培养方案,制定了“项目制”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了毕业能力评价闭环,经过两届专业学生的毕业能力达成评价及表现,有效验证了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为专业培养中贯彻“科教融合、产教融合、赛教融合”理念提供路径探索,有力地支撑了我校地方高水平应用型特色人才培养理念。  相似文献   

7.
围绕新工科建设的理念与电子信息产业类的发展需求,针对当下人才培养存在工程职业素养不高、思想认识不深、创新意识不强、不能适应电子信息类行业的快速发展等问题,该研究提出“课程思政”与“产教研融合”的双驱育人新模式,从两个方面阐述新工科背景下的育人教学理念,并讨论了该育人模式得以实践的3条有效路径,以需求为导向,构建“点—线—面—体”综合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思政育人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推进混合式课堂建设,构建新工科“强思政、厚基础、重实践”特色专业课程体系。最后,结合梧州学院发展情况总结实践效果,对新工科专业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推动课程教育改革,促进专业课程教育内容与产业经济需求有机衔接,达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新工科”建设是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创设新型工科专业,加快培养工程技术创新人才的一次改革。基于“新工科”的内涵,提出我校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为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创新点在于建立符合CDIO理念的学科体系,构建以OBE为核心理念的教学质量外部评价体系。采用“五维”素质模型建构适应新工科的应用型工程人才教育培养体系,从专业通识素养、工程专业素养、工程实践素养、工程创新素养和工程职业素养五个维度提出建设方案,指出应在工程创新创业能力,跨学科跨领域学习应用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三方面打造高级别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9.
新工科要求培养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对计算机大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持续学习能力提出了针对性的要求。实践教学作为工程性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必须采用有别于传统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思路,才能设计符合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教学模式。秉承成果导向教学理念,采用"穿透式"的教学改革思路,构建竞赛驱动的"四类型六环节"实践教学体系,从课群组成特性、实践案例模块化构成、金课建设标准的角度出发,设计了符合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特性的竞赛类实践课程,使不同阶段的实践课程共同服务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以模块化案例实践教学为课程灵魂提升课程教学效率,以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为课程形式和案例内容的建设标准,提升了计算机大类学科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效能。  相似文献   

10.
“普通工科院校材料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研究针对我国材料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为目标,基于现代工程教育理念,充分结合企业行业标准以及专业自身特色,探讨构建了材料类专业“三课一环节”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程训练为依托的材料类专业“三层次八环节”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了利用地域优势搭建“2+5+N工程实践教学基地群”的新机制。研究应用实践表明,研究成果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学科建设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彭定文  谢帮灵 《广西教育》2022,(15):122-126
本文阐述高职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意义和方式,提出依据产业需求构建新工科人才培养专业群、对标产业岗位能力要求开展课程建设、互聘互兼打造“双师双技”教学团队、打造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策略,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改革实践为例,为高职新工科人才培养提供可借鉴和复制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增大,石油行业对石油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文章以成都理工大学石油工程专业为例,提出“厚基础、重实践、深创新、融产教”四维综合能力培养体系,论述了专业改革建设在营造工程创新实践环境、课堂教学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等方面的做法及取得的成效,最后总结了将实践意识和创新意识相融合的新工科时代卓越人才培养体系的特色及优势。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新工科背景下在工科核心课中让课程思政高效落地的路径和模式,要以教师言传身教为首要抓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面向新工科的“学生中心”教与学协作关系;挖掘和融入具有地方特色和院校特色的思政元素,以支撑《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毕业要求中的核心能力培养为引线,提炼具备可操作性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层次递进的课程思政实现路径,建立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特色鲜明的新工科专业核心课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新工科教育面临的形势与困境的基础上,针对新工科人才培养存在的人才供需结构失衡、专业设置与产业匹配度不高、实践创新能力不足、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基于“OPCE”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从“开放·实践·创新”三个维度,构建多方协同的实践育人体系、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三阶段”教学体系和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实施“三模块-三阶段”协同育人模式,培养应用型新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15.
以新工科建设为背景,在软件工程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通过聚集课内外、校内外、海内外、线上线下的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校内实践、校外实践、国际交流、在线课程的协同培养,构建了开放的全过程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开拓了学生的就业前景,为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国防科技大学以物理学一流基础学科的研究生培养为例,提出基于“FIRST”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详细阐述了该体系的基本概念与内涵、特色、具体实施、初步成效和未来发展,并就当前新工科院校的基础学科实施基于“FIRST”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新工科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改革,其要点在于落实“以人才培养逻辑和人的发展逻辑取代学科本位逻辑,打破学科划界而治局面”的新工程教育新模式。本文根据新工科教育教学改革内涵,重构了面向新时代的软件工程课程体系,打造了“5+X+1+1”核心课程平台。通过课程横向整合、内容纵向融合,构建了由5门专业核心课及X门体现本校特色方向的标杆课,筑牢学生专业核心素养;新建了1个打破学科界限的逐级进阶的“项目中心”课程系列,提升学生高阶系统能力;重构了1个校内实践递进式贯穿、校外育人全链条贯穿以及校内外实践交错融合的一体化工程实践育人体系,确保学生专业核心素养、工程实践能力螺旋上升。在国内高校全面开展新工科改革背景下,期望本文的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改革探索对国内相关专业及其他专业建设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传统实践教学体系的不足,根据工科专业复合型、应用型的培养目标,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设计构建了“四模块、四层次”的网状工科实践教学新体系,同时建立实践教学新体系的保障机制。实践证明,新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较全面、科学、操作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在新工科背景下,通过对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现状分析,指出了目前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专业改革的方向,构建了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该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包括:课程知识体系优化、课程教学改革、协同育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等5个方面的内容。该体系的实施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凝练专业特色。培养具有新工科特点的创新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工科复合型创新人才知识和能力培养体系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有助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等工程人才。本文依据文秋芳提出的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实施框架,从内容链、管理链、评价链、教师链四个维度构建了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学术精神为目标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以实现立德树人和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