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推动了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确立了终身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把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作为追求的目标,使体育教学模式由封闭向开放转化、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化,课程体系向科学化调整,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符合终身体育教育的要求,教学方法与手段朝着多样化变化,教学评价注重健身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现代学校体育的新观念是学校体育应着眼于健身目标 ,学校体育与成年人的健康相关 ,学校体育是一个人终身体育的起点。依据上述思想高职体育教学健身目标应为让学生在学校期间有足够而有效的体育活动时间和适当的活动强度 ,以健身为目的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兴趣、能力和习惯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高校体育教学必须加强学生自我健身能力的培养,必须强化终身体育思想教育,树立终身健身观;体育教学是加强自我健身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课外实践对自我健身能力的培养亦起着重要的作用。自我健身能力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培养自我健身意识的形成,树立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因需而循序渐进,掌握必要的医务监督与保健知识。  相似文献   

4.
全民健身、终身健身与学校体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终身健身的关键所在,对于社会体育而言起着奠基作用.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中心环节,因此在目标上要树立终身健身的观念,应注重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健身能力,增加学生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5.
高职体育教学健身目标的设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学校体育的新观念是学校体育应着眼于健身目标,学校体育与成年人的健康相关,学校体育是一个人终身体育的起点。依据上述思想高职体育教学健身目标应为让学生在学校期间有足够而有效的体育活动时间和适当的活动强度,以健身为目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兴趣、能力和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湖北大学在"以人为本"的体育课程观指导下,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出发点,在对本校学生特点、场地器材、师资条件、校园文化等深入调研的前提下,从课程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学习评价等方面构建与实施了"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经过5年多的试验和探讨,在多元质量观的指导下,采取"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课外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为拓展和延伸"的形式,以"取消基础课、普及选项课;淡化竞技教学内容,突出终身健身能力;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为总体改革目标,优化课程各要素,提高教学效率,注重"应用性、差异性、自主性"、"基本健身知识、基本休闲健身技能、基本终身健身能力"和"终身体育兴趣、终身体育习惯、终身体育能力"的落实,实现了体育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7.
浅谈体育游戏对高校学生健身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促进了高校体育的改革。当前高校体育改革要向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和习惯的方向发展,终身体育思想和习惯的树立离不开健身能力的培养,这一问题已引起广大体育教师的关注。本文探讨了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利用体育游戏来培养学生健身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增强学生体质,我校从1995年开始进行体育的整体改革:确立目标,成立领导与指导小组,改革体育课,体育渗透各学科教学过程,加强卫生与课外锻炼,建立体质测量与评价反馈系统,独立运动俱乐部,以1995年入学新生为实验对象。实施一年初见成效:学生的体质明显得到全面发展与增强,学生的健身知识、意识与能力有提高,体育的条件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9.
刘瑞峰  李凯  王东  璩琨 《湖北体育科技》2005,24(1):117-118,121
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健康状况不佳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由于我国学校教育存在的弊端、学校体育工作中的失误 ,致使人均接受 16~ 19年学校教育的高校教师们身上反映出来的体育意识淡薄、体育知识贫乏等 ,导致他们体质严重下降。为了改善高校教师的健康状况 ,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转移教学重心 ,摆正学校体育的位置 ;强化学生体育意识 ,树立终身体育观 ,注重学生体育健身能力的培养 ;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建设目标应是终身体育 ,要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要大力开展群众体育 ,尤其是广大教职员工的群体活动 ,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 ,强化他们的体育健身意识。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推行素质教育并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今天,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又是终身体育中最重要的、带有决定性意义的中间环节。通过对现行的体育课程中教学、方法、内容、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发掘体育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终身健身的意识和习惯,逐步积累终身体育资本,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体育教学应冲破传统的陈旧观念,建立以全民健身为主要目的,以强身育人为中心,促进学生身心正常发育,让学生树立终身健身的思想,具备终身健身的能力和习惯,从而保证其终身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论述了高校体育教育在全民健身计划中的意义和改革体育教学方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育专业术科必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 ,体育教育专业术科必修课教学始终未摆脱以竞技技术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忽视终身健身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教材内容竞技化 ,教学方法陈旧 ,必须进行改革。应从以竞技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线转移到以健身教育为主线 ,使术科健身教育与运动技术教学有机结合 ,强化学生终身健身意识 ,优化术科教材内容 ,改革教学方法 ,强化能力培养 ,更新教师知识结构 ,改革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体育课对终身健身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及增强体质的效果,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有必要向学生进行健身知识与方法的传授,培养健身的意识,促进全面发展,为终身健身打下基础。一、健身知识与方法的教育不断在体育课上进行科学健身知识的教育,加强健身知识与方法教学,传授掌握身体锻炼、卫生、营养、遗传、体质的测量与评价等基本纲领、知识与方法,使学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教育是学生在校接受系统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站,也是接受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具有与社会体育相衔接的特点。国家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全民健身应以终身体育为目标。因此,高校体育教育是关系到学生未来体育生活化和体育终身化实现的关键。为了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技能与习惯,各高等学校对体育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并取得了显的成绩,充分推动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因此,为了高等学校体育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使高等学校体育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贯彻实施,深入的研究高等学校体育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健康体育理念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校体育健康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广大体育工作者最为关注的课题,结合健康体育理论来探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目标、方向及实践,是非常有必要和具有现实意义的。健康意识的培养和养成是健康体育的首要任务,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应紧紧围绕不断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学习健康体育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健身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来进行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6.
论述高师体育教学改革要依据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遵循教育规律,紧密结合素质教育,树立终身体育观;增加理论课内容时间和延长体育课年限,正确自理竞技体育教学与健身体育教学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加强师资培训与提高,改革考试内容、方法。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考核评价与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目前高校体育教学考核评价中存在的弊端,提出终身体育理念。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在考核内容上应以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为重点,着重考核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创新思维和具有一二项健身项目能力与特长的评定。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中学校体育的目标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掌握终身锻炼身体的科学知识,技能与健身方法;陶冶学生的情操,并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通过体育教育的科学管理,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然而,学校体育教育却长期把锻炼身体、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作为目标导向,严重地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据有关报导,1995年北京某  相似文献   

19.
对体育教学流行理念的追问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王章明 《体育与科学》2004,25(2):75-77,80
在体育课程中,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已不能涵盖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的理念应解读为“体育素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只能落实在体育课程的教学原则层面上,不能作为教学目标的本身;体育教学的第一目标是运动技能学习,并为健身奠基;“终身体育能力”不等同于终身体育锻炼,其有机构成是运动欣赏力、健身评价力、运动参与力。  相似文献   

20.
论述高师体育教学改革要依据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 ,遵循教育规律 ,紧密结合素质教育 ,树立终身体育观 ;增加理论课内容时间和延长体育课年限 ,正确处理竞技体育教学与健身体育教学关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加强师资培训与提高 ,改革考试内容、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