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中学化学“喻导式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开发学生的智能尤其是创造潜能,使教学效果最优化,让学生怀着快乐、兴趣的情绪进行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主动学习、主动探究?长期以来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如何把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渗透到科学教学中,是每位科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在亲自“探究”的基础上,学习掌握一些科学认识的基本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去探索、认识事物,从而自行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而只有加强创新教育,让学生的各种奇思妙想充分表露出来,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精神呢?我认为,一是重方法,二是重设计,三是重活动。  相似文献   

3.
严洁 《生物学教学》2001,26(7):14-15
教育如何肩负起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这一特殊的使命,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并大胆实践的。在生物学教学中,笔者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进行了探索,如对“酶”的教学,把它作为一个课题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教学,使教师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了更深的体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也非同寻常。本文以“酶”的教学说明之。  相似文献   

4.
研究性学习与“问题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学习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推行学校的素质教育。而"问题教学法"是研究性学习中一种有益的探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设"问题教学法",进行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教师应通过创设数学或现实生活的情境,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运用必要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经历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过程,逐步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6.
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确立课题,设计方案,通过自己的探索和研究来解决问题。下面谈谈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中的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7.
探索学习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极好的教学方法。所谓探索学习,就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创设一种研究性情景,让学生通过自主地实验、调查,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那么,如何在语文实践中开展探索学习呢?一、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学习教学实践表明,教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探索学习,学生能够充分展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探究性学习研究”课题的实验活动中,对探究性学习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在此愿意与同行交流。一、实验“探究性学习研究”课题的意义1.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因此,探索其实施途径是教师急需研究的问题。广大教育工作者逐渐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而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2.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新的数学课程需要我们对现行教学活动过程进行反思,探索新的教…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课程,它强调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从而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那么,在信息技术具体教学中,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呢?下面就结合指导我校学生进行“团风中学网站设计”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信息技术教学一般分为学科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两部分。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之前,必须使学生具备一定…  相似文献   

10.
2008年8月将在墨西哥举行四年一届的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I-11),届时中国作为2012年ICMI-12的申办国之一,将进行“中国数学教育国家展示会”,为世界全面展现中国数学教育的状况.张思明从1993年开始进行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改革,十几年来,形成了有我国特色的数学课题学习的相关理论.他力图通过课题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课题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怎样提出问题、怎样发现问题、怎样做学问,通过课内外创设的“微科研”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邑一中是山东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研究”的实验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探索”是该校化学组承担的子课题。该校化学组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省课题精神,经过三年来的探索和实验,收到了显著的成效。主要体现了克服传统的你教我学、重教轻学、硬性灌输、包办代替等现象,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了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2.
裁学改革是多年来教育界关注的课题,初中物理的教学也不可避免更多更新的探索,初中物理课堂“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的探索,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物理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是真正科学的教学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3.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而“问题教学法”是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有益探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开设“问题教学法”,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值得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探究性学习提倡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和展开教学,并且强调问题不仅仅是由教师提出,更应该由学生提出。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提问题,并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引导从课题中提问题,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要内容课题一般概括了本课学习的中心或重点内容。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进行思考,提出问题。例如,有一位教师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问题,学生经过思考,提出了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06年我校成功申报了市级研究课题“研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使我坚定了开展数学小课题实验的信心。“学生小课题研究”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活动,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一条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它着眼于突显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科学研究的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来解决一些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课程,强调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索,最后基于问题解决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文章探讨了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来实现,以达到信息技术学科资源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7.
“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是把综合探究引入高中政治课,努力探索“综合探究学习活动”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整合,利用高中政治教材提供的诸多适合开展“综合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素材和内容,让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原则下,围绕某些课题或专题,依照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与规律,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而主动地进行研究性、开放性学习,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程。  相似文献   

18.
主题式学习是指学生围绕一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强调以问题为中心,以合作探究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标,具有学习内容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过程主动性和协作性、学习成果创造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在中学阶段实施主题式学习,使学生围绕特定主题进行“开放式”的学习,突破传统为了方便教学而人为划分的学科“疆界”,让学生面对大量与主题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对某一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主题探索,从而增强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这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本文从主题式学习的四个关键环节——设计主题、组织学习活动、创设学习环境与评价学习成果,来探讨实施主题式学习的具体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观察是学生学习和研究生物学最常用的方法,在观察中注重探究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察,应用对比观察和拓展观察实验来启发指导、开发和发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研究性学习突出的特征是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与以往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课程,它强调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问题解决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