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庄词媚”是清人李东琪对诗与词两种文体艺术风貌差异的高度概括。对此一说法,后人一般予以首肯,至多作一些修正。以“媚”界定词风,依今人的审美定势,似乎总带有某些贬斥、轻蔑的含义。然而,尽管词“媚”这一审美观念已提出了漫长岁月,但人们对“媚”的内涵及其创作意义的认识仍处于模糊或简单化的层次,还未能充分体认与领会词“媚”这一文体形式的丰  相似文献   

2.
顺治十八年(1661)至康熙二年(1663)的牢狱之灾促使了宋琬词风的转变,“江村唱和”是他词风转变的一大契机。宋琬前期词风的特点是以绵丽见长,后期则多凄怨声;前期词的感情基调是昂扬的,而后期词则更为深沉:前期词少用典,后期则更多用典;前期词写景是实景,后期则多为虚景。  相似文献   

3.
柳永第一个大力创作慢词长调,其词在"形"(词体)与"神"(词风)两个方面,一并着力,变雅为俗,无论是声腔体式,还是审美内涵,都能够融入生活,贴近大众,深植民间。同时,在艺术手法上融会贯通,屡有新制,"唇吻遒会,情灵摇荡"(南朝梁萧绎《金楼子·立言篇》),使得"词"这种本源于民间的通俗文体艺术样式,开始了从雅室文案到"勾栏瓦舍"的回归,从而开创了以俗为美的词风,以新的风貌出现于词坛,标志着词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四六”之名指骈文是在中晚唐自然形成的,从柳宗元合成“骈四俪六”到李商隐提炼为“四六”是一个创造性的飞跃.而这种提炼的基础应该是在中晚唐“四六”指骈文逐渐成为了文坛的共识.晚唐以后,“四六”概念迅速流行,结集益多,日渐成为专指应用性骈文的专有各词.  相似文献   

5.
英语中关涉“文章”之义的词的一共有三个,分别是“article”、“essay”、“paper”。article指在报章杂志上刊登的各种研究、论述文章或报道;paper着重指学术论文,特别是供在学术会议上宣读或在学术杂志发表者;而eseay指除小说以外的任何结构严谨、内容生动而又短小精悍的文章,这种文体由法国作家蒙田创始,随即风行欧洲,至十七世纪于英国这种文体经由爱迭生(Addison)和斯梯尔(Steele)等人的推动而蔚为大规。中国新文学创始之初,本世纪二十年代,新文学的缔造者们创建现代散文主要是借鉴了英国essay(译作“随笔”)的笔法。…  相似文献   

6.
中学课本选文中,“抚摸”“抚摩”出现多次,从表意看,这两个词的意思应是一样的。请看下例: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清》)2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沙沙声。(峻青《海滨仲夏夜》)3我用手拍着你,抚...  相似文献   

7.
陶富同志:六月廿五日手书敬悉我以为南宋人定义“词”为这个文学形式的名称,实在是误人不浅,词乃辞之简化字,凡一切配合乐曲的韵语都是词,饮马长城窟是汉魏词,白词是晋宋词,凉州词,达摩支曲是唐词,都是词,南宋人把一个普通名词拢断为一种特定形式的文体结构,于是弄得讲词的人往往讲错,任中敏先生坚持词起源于隋代,也是由于他不肯把一般意义的词乐与特定意义的词乐分别看待。王力的那个定义“一种律化的长短句,固定字数的诗”几乎全不妥当,他把“诗”字也讲糊涂了。试为分析如下:(1)一种律化的诗,也是律诗(2)一种长短句的诗,这应该是中晚唐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敦煌变文中“亦”与“一”通用的现象,认为“亦”为“一”的俗体,并判定它流行的年代为中晚唐( 公元800 —900 年) 。  相似文献   

9.
《高中文学常识辞典》一书介绍“温庭筠”词条说:温庭筠(约812—866)本名歧,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晚唐诗人、词人……词风红香翠软,浓丽绵密,上承五代余韵,下开花间之风,被称为“花间鼻祖”,对后世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0.
姚合是中晚唐之交的重要诗人,他所开创的“武功体”不仅影响了当时一代诗坛,而且对晚唐五代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甚至到南宋时被大力发扬,形成“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局面。然而姚合历来被认为是“苦吟”派诗人贾岛的后继者,其独特的地位没有得到彰显。本文着重分析姚合诗风的独特性,以及对中晚唐苦吟诗风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诗余"作为词的一种文体称谓,从诗歌与词的关系角度来定名,指出了诗歌与词的关系。本文从梳理诗余观念流变入手,解答了词何以被称为"诗余"以及言说者隐喻的词体观念、诗与词的关系认定和诗词分野标准,勾勒了"诗余"这一文体称谓的历史发展,考察了"诗余"观念的形成过程以及在此观念影响下词论家对词体特质的认知过程,从而进一步理解了词作为"诗余"的真正内涵和词学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汉语方言里,“才将”用作时间副词,表示行动或情况发生在不久以前,相当于普通话的“刚、刚刚、刚才”等词。“才将”见用于多个方言,同时并用的,有其逆序词“才将”、单音词“将”及其重叠形式等。在表示“刚才”这一意义上,一些方言里“才将(将才、将)”等词与普通话的“刚才(才刚、刚)”等词构成两个同义词系列。对于“才将”之“将”与“刚才”之“刚”的语音及语义关系,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梳理“才将(将才、将)”等词在近代文献及现代方言中的用例,结合“刚”的语法化过程及副词“将”的近过去时的用法,认为在表示“刚才”义上,因“才将”类词与“刚才”类词发生语义重叠,所以出现两种写法混用的情形。其实,“才将”“刚才”两类词各有其来源,“将”“刚”二字之间不存在音义上的分化关系。  相似文献   

13.
英语“也”、“也不”的词可谓多且杂,用于肯定句的有also,too,aswell,likewise,so,用于否定句的有either,本身具有否定意义的有neither,nor,下面笔者对这些同的用法一一作以浅淅。Also:adv,作“也”的意义讲时,多用于较正式的文体的肯定句中,多用于强调句中主语之后的成份(参考PracticalEnglishUsage),其位置(1)一般放在主语之后谓语之前,(2)系动词tobe之后,(3)助动词与动词之间,情态动词与动词之间或情态动词之前,(4)间或可放在谓语之后的直宾和简宾之间。eg:(1)Ialsohadacupoftea.(2)Sheisalsoatyp…  相似文献   

14.
文学文本中的“功能”与“合法性”关系是当下西方文论界较为关注的一个热门问题。本文以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流变为研究对象,从文本的角度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同一个故事其文体的变迁、叙事的变化所蕴含的则是文本功能的变化,而功能的嫱变又不断驱使着文本在真实意义“合法性”上的递减。进而笔者从具体的文本研究入手,厘清其根本动因在于俗文学(故事)处于“大众文化”语境下发生的叙事变迁。  相似文献   

15.
诗词同源,都是“缘情而发”的文体,而且其抒情特征相同,又都是一种有韵之文.所以统称为诗歌。但词又“别是一家,①词并不等于诗,它们在艺术形式和风格上都存在着差异。诗词最明显的差异莫过于形式上的,因为从艺术形式来看,诗的句式是整齐的,而词则是“长短句之诗”,它的句式是不整齐的,所以,人们习惯于以艺术形式的差别来区分诗词。但是,仅以句式是否整齐区分诗词是不科学的,例如,(注溪沙)的句式是整齐的,但它却是词而非诗;许多古体诗如李白(蜀道难)的句式是不整齐的,但它却是诗而非词。所以;诗、词句式上的差异还不…  相似文献   

16.
<正>“一点突破”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抓住课文最敏感、最关键的部位逐步进行延伸、拓展,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中高年级的文学性文本有小说、诗词、散文等文体,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文中关键的“一字一词”或“一问”,即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效果。现结合《小英雄雨来(节选)》《精卫填海》《长相思》等课例的人物形象品析,浅谈在文学性文本阅读教学中,如何利用“一点突破”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问:《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规定,“结果”一词的“结”应读jiē(阴平),为什么在教材中“结果”的“结”注音是jié(阳平)呢?苍山县矿坑乡升平小学尹永前答:关于“结”的读音,《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是这样规定的:结(除“~了个果子”、“开花~果”、“~...  相似文献   

18.
《方言》在说明词的地理分布或释词时,常使用“或曰(或谓之)”、“亦曰(亦谓之)”、“又曰(又谓之)”等术语,它们遵循一定的义例,“或曰(或谓之)”,“又曰(又谓之)”用于说解同义异词,包括同地异词和异地异词,“亦曰(亦谓之)”高于说解同词异义和同词异地。  相似文献   

19.
五词:话题作文内容突破要想在话题作文的内容上有所突破,大家可以参考一下“五词”技法:把握文体、缩小范围、拟好题目、善于联想、写出新意。一、把握文体话题作文往往不限文体,允许考生自由发挥。但是,不限文体并不等于不要  相似文献   

20.
“传奇”考     
“传奇”一词是中国古代小说重要的文体术语,作为一种审美创造方式,发生在唐代,然于宋元时期蘖生文体意义,隐晦于明清两代,而真正确立则在20世纪中国现代学术的创建时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是其肇始。“传奇”作为小说文体概念,是指由唐代新兴、宋以来绵延不绝的“叙述宛转,文辞华艳”的文言短篇小说这一文体。这既可以将“传奇”与“志怪”的笔记体相区分,也可将“传奇”与“传记”、“古文”相区分,从而使这一小说文体脉络分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