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创立于1986年,坐落于哈工大校园内的邵逸夫科学馆。研究所设有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空间机器人、机器人视觉系统、机器人触觉系统、机器人控制、伺服系统、测试技术、人工智能及机器人仿真等研究室,占地面积2000m~2。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被国家科委指定为高技术发展计划智能机器人机构研究开放实验室。 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是: 空间机器人:主从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多传感器智能手、机器人视觉、机器人仿真系统。 特种机器人:爬壁机器人、核工业机器人、爬管机器人、二足步行机器人。 人工智能:任务规划、避障与路径规划。 机器人视觉:机器人三维视觉、临场感视觉。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群组机器人协作完成任务的能力,采用多Agent的组织特性控制群组机器人系统。个体Agent系统分为通讯管理、信息融合、控制规划和动作执行模块四个控制模块,组群机器人系统分为环境整合层、逻辑分析层、物理基础层和任务执行层四个层面。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建立了基于动态角色的多Agent体系结构,灵活实现了机器人个体的自主性和多机器人之间的协作性的需要,为实际开发群组机器人系统提供了理论框架基础。最后通过多机器人围捕仿真实验验证了文章设计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Open HRP环境下多机器人协作运动规划与运动仿真的方法.分析了多机器人系统的协作关系;规划出多机器人的路径算法;并通过搭建Open HRP平台对所提算法进行仿真验证,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在机器人设计中,路径规划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故对其算法研究尤为重要。利用传统路径规划算法与智能路径规划算法求解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对智能算法、蚁群算法与遗传算法进行了MATLAB仿真,验证了蚁群算法与遗传算法求解路径规划问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OBE理念背景下,机器人工程专业建设尚处在初期阶段,仍面临人才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的挑战,因此调研机器人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十分重要。本研究基于对大量网络招聘数据的文本挖掘,同时结合访谈、问卷调查和专家判断法,对机器人产业人才需求进行了系统调研,揭示了机器人产业的岗位需求现状,构建了“岗位-任务-知识点”的人才需求模型。本研究能够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提供参考,同时也能够为机器人工程专业教师的课程设计和学生自主学习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机器人有关的技术也得到飞速发展,专家和学者关注的焦点也转移到机器人视觉技术方面,从而让机器人也拥有和人眼相似的使用功能.文章研究了基于机器视觉的工业机器人分拣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机器人本体及工件平台、机器视觉和运动控制三大模块,对它们的结构分别进行了设计;最后重点分析了分拣系统中应用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机器人设计需要采用"设计—仿真—优化"的过程,因此仿真技术是机器人工程专业本科生必须掌握的技能。该文基于V-REP仿真软件设计了一套6自由度通用工业机器人仿真实验系统。首先建立了机器人的V-REP模型,进行系统动力学参数设置,然后与MATLAB的轨迹规划算法进行联合仿真和验证。开展了学生线上实验教学和探索,可替补实验室的现场实验。仿真实验系统可以进行机器人的运动学、动力学和轨迹规划算法的仿真实验,能够提高学生的机器人理论分析和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8.
机器人技术正在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移动机器人的研究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利用三维物理仿真软件构建仿真场景,搭建机器人模型,引入快速扩展随机树算法(RRT),使用ROS系统进行仿真环境的路径规划算法调试。通过调用RRT算法节点使单个机器人或多机器人能够在未知环境里避开障碍物自主导航建立地图,并验证该算法的稳定性与可行性。结果表明,与传统人为控制机器人扫描建立地图相比,使用快速扩展随机树算法的ROS机器人更具有便捷性。单机器人与多机器人完成探索的时间对比,证明多机器人探索具有快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如何让多个智能体相互协调、协商来完成任务,即实现多智能体系统,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作为多机器人系统的研究和实验模型,足球机器人系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前沿领域。本文结合笔者五年来在机器人社团的教学经历,分析足球机器人在技术课程中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复杂的自由曲线型焊缝的焊接作业,对传统的工业机器人焊接系统进行改进。将机器视觉与工业机器人相结合,搭建"eye-to-hand"视觉系统。首先采用工业相机采集焊缝图像并发送至工控机,通过焊缝识别算法进行识别以获取焊缝信息;然后结合焊接工艺参数及焊缝信息建立焊接模型,并引入粒子群算法对机器人进行轨迹规划;最后将轨迹规划结果通过以太网发送至机器人,以此引导工业机器人完成焊接作业。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工业机器人焊接系统可自主完成复杂曲线型焊缝的识别及轨迹规划,且焊接效果满足要求,有效地提高了工业机器人在焊接场景下的智能化及自主作业能力。  相似文献   

11.
研究多臂机器人和多机器人构造的动力学.两个或两个以上机械臂夹持物体时可形成一个或更多闭环,故可视为约束多体系统进行研究.可用基于凯恩方程和休斯敦方法的最新程式进行约束多体系统的动力学分析,此程式给出方程的数值解和系统的运动仿真.用上法分析了PUMA760和562机器人组成的双机器人系统,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2.
足球机器人融合机械设计、自动控制、无线通信、图像识别、人工智能等多项技术,已成为机器人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本文以足球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对其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DSP技术和按偏差的比例(P)、积分(I)和微分(D)即PID算法控制算法的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并给出了相应的软件设计方案,保证了控制的准确性,提高了控制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13.
蔡鹤皋:1934年6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部任命的机器人总设计师,主持机器人本体及其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研究,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弧焊机器人和第一台点焊机器人。先后共研制成功八种型号20余台焊接机器人。在智能机器人方面,取得了机器人机构仿真、机器人力控制、柔顺运动控制、多传感器灵巧手及纳米级微驱动系统等多项研究成果,在机器人感知系统方面具有很高的理论及技术水平。研制成功多种型号自动化包装码垛生产线,建立我国第一个机电控制及自动化学科博士点。  相似文献   

14.
针对工业机器人成本高、开源性差和维护困难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机器人抓取实验系统.该系统利用机器视觉、深度学习和路径规划等技术对目标工件进行识别、定位,并完成抓取任务.机器人系统在结构设计上采用串联结构,利用无刷直流电机作为机器人关节的驱动机构.为了解决工件识别与定位问题,利用Pytorch框架下的深度学习模...  相似文献   

15.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开发软件对反恐排爆机器人虚拟实验系统进行功能开发,该系统应用于反恐排爆机器人教学,建立D-H机械臂坐标系,实现反恐排爆机器人结构认知、装配操作、工作空间、关节运动控制,实现人机交互,利用D-H参数法建立反恐排爆机器人运动学模型,进行了正、逆运动学求解及轨迹规划。系统有着较好的沉浸性与交互性,能够完成反恐排爆机器人的虚拟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6.
王田苗     
今年37岁的王田苗198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1984年至1990年在西北工业大学获计算机应用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随后他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国家智能技术与系统实验室做博士后,开展机器人技术方面的工作.他参加了国家“七五”重点攻关项目(机器人行动规划理论及控制技术),重点研究了机器人多传感器信息获取与融合、导航与控制的理论与方法,取得了若干突破性进展.王田苗作为项目主要完成者,1993年获国家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  相似文献   

17.
针对空间机器人强力学耦合以及空间机械臂避障路径规划算法计算量大的特点,对空间机器人进行了力学分析,利用三维问题二维化策略,简化C空间法。研究和探讨了基于动力学分析的空间机器人避障路径规划问题,并进行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18.
移动机器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是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本文对蚁群算法在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括与总结,指出了各种改进方法的优点及不足,最后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七自由度串联机器人Robai Cyton Gamma 300轨迹规划问题,采用改进遗传算法规划机器人各关节的运动轨迹。利用D-H表示法建立起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姿与参考坐标系之间的齐次变换矩阵,采用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求解机器人的运动学求逆解。利用5次B样条曲线在关节空间构造机器人各关节随时间变化的运动轨迹。在满足运动学约束条件下,对传统遗传算法在编码方式、遗传算子、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等方面进行改进,对机器人各关节运动轨迹进行时间最优规划。运用Matlab对研究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经改进遗传算法优化后的机器人运动轨迹时间明显缩短,各关节的角速度、加速度和加加速度曲线连续无突变,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陆续有本科院校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也有中职学校开设相应机器人专业,在行业技术迅速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对于高职教育层次的工业机器人专业来说,如何定位、如何规划和如何实施是重要的问题。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珠三角地区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进行研究,深入分析研究对象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等内外部因素,提出采取增长型战略、特色型战略并举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