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语法教学是静态地教语法结构和语法规则,学生只能进行一些机械性的练习,交际能力普遍较弱。实际上,不同的语法形式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交际功能,体现不同的语用内涵。因而,语法教学应该与语境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在语法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语用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雷龙华 《高教论坛》2004,(5):119-121
语法教学是外语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语法教学往往被认为是枯燥无味的。本文通过分析人称代词、现在进行时、被动语态、疑问句的语用含义,指出语法教学完全可以和语用知识相结合,这种语法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英语教学的终极目的在于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理解的内容包括原文的词汇、语法和语用三个方面。理解才能把握词汇的准确含义,弄清语法结构和语用环境;理解才能辨别词义,正确使用;理解才能领会说话意图,表达通畅;理解才能提高记忆效率,才能真正学好英语。  相似文献   

4.
毕节方言中形容词ABB式重叠现象很多,从语法结构、语法意义、语法功能和语用特点等方面与普通话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5.
语境、语用能力与语法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用观的语言教学正是服务于这一目的的。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了在传统语法教学基础上培养学生语用意识与语用能力的可行性,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语法知识与语用意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步发展学生的语法能力与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孟子章句》是东汉赵岐据当时语言对《孟子》所作的注解,本从词性、语法结构、语义、语用等几个方面对赵岐在释句中所揭示的语法进行探讨,从中可以看出东汉时代人们的语法观及语法发展的某些趋势。  相似文献   

7.
语音干扰学习者的发音 ;词汇和语法干扰学习者的语法结构 ;概括过度和概括过简造成学习者目的语与他们的母语混用 ;文化差异和语用失误干扰学习者的言语交际  相似文献   

8.
析流行称谓词“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流行称谓词“哥”及“-哥”从语义、语法和语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它在网络和年轻人的使用中语义特点更为丰富;语法结构出现新的固定句式;语用功能更是在使用场合、使用人群及和感情色彩方面发生新的变异。  相似文献   

9.
情态动词具有人际意义和语用功能。从情态动词的功能分类出发,分别考察汉语表施为功能的根义情态动词和表推测功能的认识义情态动词在传达言语行为时其肯定、否定、疑问和否定疑问等不同语法结构式的语用功能和人际含义,从语用层面体现了情态动词的语义和句法在言语交际中的互动,揭示了情态动词的一些固定语用结构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作为语块进行语用教学,促进留学生语用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语法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基础,语用能力作为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另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语法教学中重视语用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探讨语法和语用的统一关系,提出在语法教学中加强语用能力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试论对举结构的分类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举结构是一种颇具汉语语法特色的语法结构。根据“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对对举结构进行了界定,又从句法、语义、语用等角度分类,并重点探讨了对举结构的成句功能、语义功能,说明了对举结构的研究对汉语语法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否定可分为语法否定和语用否定。 语法意义的否定是规约性的,是显性的,从字面上一看就知。“不”、“无”、“没(有)”等词语是其显性标志。语用否定属语用含义范畴,它是隐性的,缺少语言形式上的外显性;既没有明显的语言形式标志,又缺少语用含义的显性表示。简而言之,语用否定运用的是语用中的否定意义,它是含而不露的。  相似文献   

13.
语言交际的顺利进行不在于语法和句子结构的正确与否,而在于语言使用的得体性与合适性。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只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即分析句子语法结构的正确,却忽视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交际中语言使用的得体性与合适性的交际能力的有效培养,其结果是学生在交际中往往因话不得体而致使交际中断。此类现象的发生根源在于语用能力的缺失。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传授语言知识和培养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两不误。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过度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分析常见的语用失误类型和原因,提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运用语用教学原则,从词汇的语用教学,语法教学和语用相结合,听力教学中语用原则的运用等方面入手,注重语言语境和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校英语专业学习者语用能力显著高于其语法能力,语用意识程度也显著高于其语法意识程度,他们普遍认为语用失误比语法错误严重。同时,学习者的语用意识程度与语用能力之间、语法意识程度与语法能力之间都显著相关。应重视对学生语法能力及其意识的培养,以期达到语法、语用二者的平衡,从而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调查了非英语专业166名男生和206名女生在语法、语用意识/能力及其与学习动机方面的差异,以此探讨他们的语法、语用意识/能力与学习动机的关系发现:男生的语用能力、个人发展动机和信息媒介动机显著低于女生;男生的成绩动机与语法意识、语法能力、语用意识显著负相关,其情境动机与语用意识显著负相关;女生的成绩动机与语法意识、语法能力显著负相关,社会责任动机与语用意识、语用能力显著相关,个人发展动机、信息媒介动机与语用能力则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陈越  顾宇荣 《海外英语》2014,(12):8-9,14
语法关注的是句法的正确性与规范性问题,而语用探讨的是交际得体性与切适性的问题。中学英语教学中目前普遍存在重词汇、语法讲解,轻语用意识和语用能力培养的问题,学生的语用失误常常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语用能力的瓶颈难以突破。该文基于语言学相关理论,介绍了语用失误及其分类,分析其成因并立足于课堂教学实际,提出培养中学生语用意识和发展语用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二语语用习得的研究成果表明,语用是可教的,而且指出了课堂教学语用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指出语用教学不受学生语法能力的限制,它可以开始于基础教育阶段,而且进行得越早越有优势。中学生正处于学习英语语法的基础阶段,对他们进行语用教学,有助于把语用知识植根于语法知识中,促进学生语用知识和语法知识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运用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调查了63名英语专业与372名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法、语用意识/能力及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差异,探讨了语法、语用意识/能力与学习策略的关系。统计分析表明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法意识、语法能力分别显著低于其语用意识和语用能力。英语专业学生的语法意识和语法能力低于非英语专业学生,其语用意识和语用能力高于非英语专业学生,但差异都未达到显著性。英语专业学生的六种学习策略均显著高于非专业学生。结果还表明英语专业学生语法意识和社会策略显著相关,语用能力和认知策略显著相关;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用能力和社会策略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英语教学的终极目的在于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理解的内容包括原文的词汇、语法和语用三个方面。理解才能把握词汇的准确含义,弄清语法结构和语用环境;理解才能辨别词义,正确使用;理解才能领会说话意图,表达通畅;理解才能提高记忆效率,才能真正学好英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