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自古以来是人类追求和向往的,更成为情境教育追求的一种境界。著名的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曾不止一次的提出:"数学是美的。"数学的美是多种多样的,数学的美是深邃奇艺的,数学的美是灵动突变的,数学的美是简洁和谐的,数学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把数学的美带进课堂,充分地展示在数学课堂中,让学生感悟数学的美,欣赏数学的美,进而从心底里喜欢数学,亲近数学,研究数学。在此,将情境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粗浅认识与大家分享一下。  相似文献   

2.
<正>数学美是一种极其严肃、雅致和含蓄的美,其含义也是丰富多彩的,它具有简洁美、统一美、对称美、整齐美、抽象美、奇异美等。学生学习数学感到枯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体会到数学美,不懂得欣赏数学美或缺少欣赏数学美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  相似文献   

3.
数学美是一种真实的美,是美的高级形式,是理论思维与审美意识交互的产物.数学美体现在很多方面,主要有简单美、和谐美、对称美、奇异美和抽象美.本文主要就奇异美和抽象美做一些叙述.  相似文献   

4.
数学本身具有许多美的特性,它们是形象、生动而具体的,数学中的符号美、统一美、和谐美和奇异美均展现着数学自身的美。  相似文献   

5.
数学美,是一种科学美,它有着丰富的美的因素,集中表现为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与奇异美等五个方面。它是客观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真实、概括和抽象的反应。数学美是数学教学中极具挖掘潜力的内容之一,数学中以美为媒介,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对启迪思维与开发潜力,对促进学生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都有极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美不是什么虚无缥缈、不可捉摸的东西,而是有其确定的客观内容.数学美是数学理论的特征之一,在学习数学的概念和解题的活动中,如果发掘其中美的因素,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数学之美是隐蔽的、深邃的美,是感性与理性交融的美,看似抽象难懂的数学概念,枯燥乏味的公式图表,其实都蕴含着美,即本真美、诗词美和绘画美。王元教授(华罗庚的学生)也曾说过:"数学的评价标准和艺术一样,主要是美学标准。"本文以此为经络,结合数学教育内容以及教学方法阐述数学之美。  相似文献   

8.
数学并不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枯燥,相反,数学是美丽的,是充满魅力的。数学的美来自大自然中的数学情趣,来自它自身的内容、结构与方法之美,它的美也体现在艺术家的作品之中,还体现在生活及生命之中。数学之美有三大特征:简单、和谐、奇异。数学之美有四个层次:美观、美妙、美好及完美。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要让学生学会欣赏、体验数学美。为了把数学的美育功能真正落实到中小学课堂上,应该充分挖掘数学的美因,在教学中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美,也能创造美。  相似文献   

9.
领悟数学思想 体验数学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本质规律的反映.数学中又存在着美的特征,如统一美、简洁美、对称美、整齐美、奇异美等.正如英国数学家罗素指出:“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待它,则不但拥有真理,而且还有至高无上的美,这是一种雕塑式的冷而严肃的美.”数学思想和数学美二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庞加莱说过:“数学的优美感,不过是问题的解答适合我们心灵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满足感.”这句话深刻地说明数学的思想、方法给人的美感取决于数学思想、方法与人的心灵的适应性.因此,数学中的思想方法具有着方法论意义,也具有审美意义.1 对称思想与对称美正多边形…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中,适当引用优美经典的素材,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和谐美、思维美、简洁美、奇异美、意境美,从而激发兴趣,领悟数学思想,培养数学能力,提升美感.  相似文献   

11.
数学并不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枯燥,相反,数学是美丽的,是充满魅力的。数学之美有三大特征:简单、和谐、奇异。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要让学生学会欣赏、体验数学美。为了把数学的美育功能真正落实到中小学课堂上,应该充分挖掘数学的美因,在教学中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美,也能创造美。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描述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严谨美、统一关等,系统阐述了数学之美,从而揭示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教学之美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用美的观点审视数学.数学美分类:思维之美,形式之美.数学美的表现形式:一、简洁之美:数学丰富的内涵与简洁的表达;二、思维递进之美:例1、习题拓展中的层次递进,例2、习题求解中的层次递进.教师应作美的使者,使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是我们的义务.  相似文献   

14.
通过认识发现数学中的美,如:数学的概念美、符号美、抽象美、统一美、奇异美以及美妙的对称等,让学生感悟到数学中有很多美的东西,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这样不仅陶冶了情操,又让学生发现感受到数学的美,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杨成 《今日教育》2007,(3S):41-41
一、理解数学美和数学教学美 数学美是以数学在内容上、结构上和方法上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美和艺术美。它是以思维为旋律.用数学术语、符号、公式和图形谱成的一曲悠扬动听的交响乐。  相似文献   

16.
数学美管见     
数学的特点是它的抽象性、严密性和应用性 ,正是由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 ,使得涉猎者望而却步 ,但是抽象、严密、应用广泛并非是数学的唯一特征 ,数学中还存在着美 ,处处充满着美的情趣、美的享受、美的鉴赏、美的表现。数学中的美是一种高层享受 ,既严肃又雅致。它虽然没有音乐绘画那样华丽的“服饰” ,但却以它那高雅、冷峻的艺术之美而令人神往 ,如数学概念的简洁性、统一性 ,数学命题的概括性、典型性 ,几何图形的对称性、和谐性 ,数学结构的完整性、协调性以及数学创造中的新颖性、奇异性等等 ,都是数学美的具体内容。难怪名家们所言 :“…  相似文献   

17.
数学美长期以来吸引着很多数学家的注意力,给普通数学学习者以很高深的感觉,其实数学美无处不在,只有知美、审美才能更好的发展数学、应用数学。本文就从数学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两个角度以一些简单易懂的数学实例对数学美予以阐述,以期对数学的理解和数学美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王翠萍 《教育艺术》2002,(10):48-49
研究科学美、数学美现在已蔚然成风 ,这逐渐唤醒了数学的主体意识 ,消除了“数学枯燥乏味的偏见”。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客观存在的实体 ,为数学美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 ,使它处处充满了美的情绪、感受、鉴赏和创造。正是这些构成了完整的数学美 ,它的主要形式有和谐美、对称美、简单美、奇异美和相似美等等。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 :“数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展现数学美的特征 ,不仅可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并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改善他们的思想品质 ,促使…  相似文献   

19.
数学中存在美的东西,而统一美、简单美、奇异美和抽象美作为数学美的基本内容是相对稳定的。数学家们对美的追求的确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数学事业的蓬勃发展。人们从“五次及三次以上的方程不可能有一般的根式解”的这一奇异的结论中,开始重视研究代数方程何时存在有根式解的问题,从而创立了数学中的“群论”,使代数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做为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奇异美、和谐美、简洁美、对称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并不断地去表现数学的美,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训练解题的灵活性,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