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教育环境创新是推进创新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教育环境创新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学术思想与相关观念的更新;二是学术组织制度与政策的创新;三是创新主体对环境的选择与改造。  相似文献   

2.
影响创新的因素是复杂而随机的、创新教育就不能固守某种模式,本文认为,真正实施创新教育,必须深刻领悟创新教育的意义,真谛,教育者必须领悟创新教育与教育本质,教育环境等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的创新性、专业性、学术性及其时代前沿性等特点决定了高等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创新性高校教育环境有其特有的结构及其功能,包括智能培养环境和品德个性发展环境。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整个教育环境之中,无论是智能培养环境,还是品德个性发展环境,都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创新环境优化的心理学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环境既含“硬件”也有“软件”因素,硬件是客观环境.软件是人文环境。所谓创新环境,就是指创新过程中应具备的外部客观条件(硬件和软件)和创新者自己对该条件的认同感和满意度的整合。说得形象点,就是“孵化器”.就是“引擎”。创新环境好与差,要视创新者的认同感和满意度的高低来决定。创新环境不只是一个纯客观的条件因素.更重要的是心理意义上的认同感、满意度等因素的整合。就外部条件而言,创新环境是创新者在其创新过程中受到影响的一部分外在客观条件而非一般意义上的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例如作为一名计算机专家,  相似文献   

5.
试论高校创新教育的教学和校园文化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的创新教育主要依赖于教学环境和校园文化环境。教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体,教学方法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校园的智能文化、物质文化、学术氛围、社团组织是创新教育的基础环境。  相似文献   

6.
章依据当前心理学对创新思维的理论研究,对当前高等院校的教育环境中哪些方面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应重视并加强我国的创新理论的研究工作,加强对高等院校主要教育管理理论水平的培训与学习等改善创新教育环境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创新教育中,教师必须承担营建创新环境、提供创新新知识、组织创新活动、评价创新学习、塑造创新人格的重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论高校创新教育环境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根据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变化”的观点,辩证地提出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有适宜的“外因”的观点,即学校必须努力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校园创新教育环境,才能真正保证大批创新人才的培养。还提出了校园创新教育环境建设的6条措施,使得校园创新环境的建设有了较好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目前,教育创新的环境并不宽松,有的甚至还可以说是阻力很大。改革者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理解与尊重,反而为此付出了相当沉重的代价。观念的冲突是矛盾的核心。落后的教育观,无疑将极大地挫伤教师的创新热情,压抑教师创新的积极欲望,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只能是照本宣科,循规蹈矩,学生的创造力又如何发现?又何从谈起培养面向新世纪的创新人才呢?教育创新的主体是教师,有了创新型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只有充分地激发和调动全体教师的主动性,使创新成为广大教师的内在需求和动力,教育创新才能焕发出无限的活力。而这必须有…  相似文献   

10.
本综合阐述了创新教育观的基本内涵,从环境教育的价值取向,层次,方法等方面论述了21世纪环境教育向创新教育发展的现实基础及必要性,指出环境人格培养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并对21世纪环境教育的特征作了分析,指出环境教育是发展教育,未来教育和整合教育。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大学生的创新主要是对前人成果的再认识再创造,它涉及到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两个方面。就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而言,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渠道,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路径,优化教学管理制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知识和人才,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和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培养创新人才是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使命,是一个兼具国际性和时代性的重大命题。  相似文献   

13.
创新素质的培养是大学生成才的时代要求,这种要求决定了创新教育的素质内涵,即创新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等。而创新人才的素质培养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办学方向、培养目标、教育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找到突破。从方法论原则出发,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4.
关于创新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教育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造就大批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的教育。是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创新教育应打破传统教育的桎拷 ,更新教育观念、把思维教学引入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 ,同时建立新的学生评价体系 ,几方面有机地结合 ,方能培养出大量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5.
在比较分析国内外有关创造性人格研究基础上,从作为创造性人才的要求以及教师职业要求的角度.具体论述创造型教师应该具备的复合素养和开放品质:即创造型教师必须具有独特的创造性人格;创造型教师必须能够开展创造性教育教学.进而提出我国当前教师教育改革与创造型教师培养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加强创新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是21世纪新《大纲》的突出特点之一,由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新世纪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要挑战。梳理了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历史沿革,讨论了新世纪创新型英语人才的内涵,并就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其创新能力提出了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7.
英语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历程、内涵及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创新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是21世纪新《大纲》的突出特点之一,由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新世纪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要挑战.梳理了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历史沿革,讨论了新世纪创新型英语人才的内涵,并就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其创新能力提出了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8.
梁迪 《高教论坛》2002,(5):64-67
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陶行知先生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空间和时间的“五解放”教育思想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其实质就是真正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应该以“五解放”教育思想为指导,树立全新的创新教育观,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能力,全方位营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的环境。通过创新精神的培养,造就更多与时俱进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应重视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素质。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培养有创新素质的高层次人才,对于教育机构的领导和决策者来说,关键是人才观的创新;对于学校教师和导师而言,重要的是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将创新教育理念贯穿于研究生教育的始终。目前应逐步建立完善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倡研究生教育的多样化、自主化、高效化、研究化、国际化和个性化,以适应研究生创新素质培养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实践的具体方法,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为地方师范院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探索了一条可行的途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