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联合国通过的2030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对国际社会未来15年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这也意味着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指导全球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概念和中轴原理。因此,中国学术界需要对此作出理论贡献。本专题对联合国SDGs的概念基础、研究方法、指标体系、区域实践,以及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关系等问题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形塑未来世界,在助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同时,其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日益凸显。当前,世界主要力量密切关注人工智能国际治理议题,在不同程度上提出各自的治理原则、模型和框架,但也存在全球代表性不足、碎片化构建与解读、技术逻辑与权力目的相冲突等问题。本文在可持续发展视域下,关注人工智能自身及衍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人工智能系统三层架构及可持续发展5P维度中建构可持续的人工智能发展矩阵,并在此基础上梳理治理目标、治理客体、治理主体、治理手段等,探索性地提出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全球治理范式。本范式有助于夯实更广泛的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基础,促进更有效的全球治理,保障更健康的人工智能发展。  相似文献   

3.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二十一世纪议程》等,明确了当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表明了关于环境发展领域合作的全球共识和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为此,我国政府在1994年3月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的白皮书》,确定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社会已逐步迈入智能时代,生活中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人工智能产品。作为新时代下最为先进的技术之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医疗、教育、金融、运输等多个领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针对不同人群,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极具特色,其中人工智能技术在儿童领域的应用是现今科技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人们希望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儿童成长阶段,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HSDI:植入环境敏感性因素的人类可持续发展指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联合国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数(HDI)概念基础上,导入环境污染指标和能耗指标,提出了一个植入环境敏感性因素的人类可持续发展指数(HSDI)概念。据此,对我国31个省区1995至2003年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做了综合测度,对期间的变动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可为各省区可持续发展导向的政策体系制订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联合国《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下简称《可持续发展议程》)推进已逾1/3的历程了。这一由17个目标和169个具体目标组成的宏伟计划的实现,将使全球和人类走上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面临数据缺失等一系列挑战,联合国为此启动技术促进机制,为实现SDGs提供支撑服务。该技术促进机制由联合国科技创新促进SDGs跨机构任务组和10人组、科技创新促进SDGs多利益攸关方协作论坛及网上平台三部分组成,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实现SDGs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2015年,联合国通过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涵盖经济、社会、环境三大领域,其为各国全面转向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然而,数据缺失、发展不均衡、目标间关联且相互制约等问题对于SDGs落实造成制约,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更加剧了各国实现SDGs面临的挑战。文章重点介绍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CASEarth)开展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可持续发展大数据信息平台系统、SDG指标监测与评估等研究工作,并对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的科学定位、核心任务及研究内容等进行介绍。文章提出了需提升SDGs数据服务能力,加强SDG指标监测与评估科学研究,研发SDGs科学系列卫星,建设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智库,以及提供面向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和培训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智慧芽专利数据库收录的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专利信息,运用专利信息计量方法对专利数据进行全球专利申请趋势、地域分布格局、关键技术领域以及主要专利权人分布统计,深入研究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现状和竞争格局,为中国创新引导政策和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专利申请量较多,产品研发技术发展迅速,但基础算法领域相对薄弱,核心竞争力较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因此建议中国在保持现有产品优势的前提下,加大对硬件、算法及芯片等基础层面的研究,同时推动人工智能与能源等其他行业的融合转化,加快推进专利布局和人才引进战略。  相似文献   

9.
受资源和环境等外界条件制约,以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间权衡作用影响,全球可持续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这主要体现为SDGs间和地区间发展的不均衡。深入认识并努力降低这种不均衡性对于全面实现SDGs至关重要。文章探讨了地球大数据如何助力SDGs间及地区间的均衡发展评估,指出地球大数据能够为目前达成度较差的人类基本生活需求类和环境保护类SDGs提供更新更及时、空间分辨率更高的数据产品,从而深入认识不均衡性的表现和成因,明晰制约均衡发展的核心问题,为SDGs间或地区间的协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促进SDGs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中外科技政策与管理》2014,(9):I0003-I0003
在信息科技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发展电子政务、创建电子政府正成为推动国家繁荣发展的高效能动因素之一。《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致力于展示成功的电子政务策略案例,提倡繁荣、平等与和平的可持续发展纲领,推介以行政改革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开创性实践措施。本期“研究报告”刊发《从(联合国2014年电子政务调查报告)看全球电子政务发展》,该文基于《联合国2014年电子政务调查报告》对当前全球电子政务发展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未来全球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以及重点领域,并展望了未来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SDG 6)是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但截至目前,世界并未走在实现SDG 6的正确轨道上。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并重新带领世界走上实现SDG 6的道路,联合国倡议并启动了包括融资、数据和信息、能力发展、创新、治理5个方面内容的"SDG 6全球加速框架"。文章从服务于SDG 6指标监测评估的数据和信息角度,分析了当前全球范围内的数据进展、地球大数据技术在SDG 6指标监测评估中的应用情况,总结了全球SDG 6监测评估中存在的2个方面问题:(1)仍缺乏可持续生产的高精度指标数据集;(2)缺乏集数据获取、指标计算、目标评估为一体的运行化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面向SDG6全目标指标体系监测评估的标准化统计报表与技术指南,以及搭建系统平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雄安新区建设水安全保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军  张永勇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11):1199-1205
河北雄安新区建设是我国的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是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雄安新区位于华北白洋淀地区,面临缺水和水环境与水生态等多个影响的风险问题与挑战。文章从水安全和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的学科前沿出发,重点探讨了目前雄安新区建设主要面临的水资源、水质和水生态安全等问题,分析未来建设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风险成因;提出应对风险的几点对策与建议,包括:开源节流并重,严厉控制污染排放;加强全流域生态修复和白洋淀生态补水等措施;实施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实现供水向需水管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The climate crisis and the global economic impact of the Covid-19 crisis occur against a background of slowing growth and widening inequalities, which together imply an urgent need for a new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and inclusive approach to growth. Investments in “clean” innovation and its diffusion are key to shaping this, accompanied by investments in complementary assets including sustainable infrastructure, and human, natural and social capital which will not only help achieve net-zero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but will also improve productivity, living standards and the prospects of individuals. In this article, we draw on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evidence on the opportunities, drivers and policies for innovation-led sustainable growth. We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a coordinated set of long-term policies and institutions that can enable and foster private sector investments in clean innovation and assets quickly and at scale. In doing so, we draw inspiration from Chris Freeman's work on the system-wide drivers of innovation, and his early vision of achieving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by reorienting growth.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从水资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人口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四个方面考虑,建立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均方差决策法构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模型,并对2003-2012年陕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2003-2012陕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度大体上处于上升趋势。(2)陕西省水资源复合系统可持续利用状态对社会经济子系统依赖程度较高。(3)制约陕西省未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因素在于陕西省水资源与人口系统的不协调发展,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浩  王建华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27(3):352-358,331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特别是《里约宣言》发布以来,中国在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着力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完善城乡供水系统能力,推行公众参与式管理,以占全球6%的水资源量,支撑了22%的人口和近10%的经济增长速率。受水资源自然条件、经济社会规模与发展阶段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中国正面临着水资源供需矛盾、水环境污染、水生态退化以及极端与突发事件频繁等突出问题。中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科学制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进一步完善水资源基础设施体系,改革水资源管理公共政策与管理系统,切实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途径主要包括全面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构建国家智能水网工程系统、建立水资源风险管理体系以及强化水资源的科技支撑等。  相似文献   

16.
在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收官之时,联合国全体会员国通过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其制定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从3个维度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设定了宏伟目标,即通过善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包容和环境的可持续性。该研究将“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SDGs对接,结合对国有中资企业在印尼和柬埔寨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地考察,通过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度调研来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执行情况和面临的挑战,分析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多大程度上参与并推动沿线国家实现SDGs。研究认为,尽管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实施的过程中面临一定的挑战,若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纳入联合国SDGs的框架下,兼顾各个国家的不同利益需求和关切点,寻找契合点,在政策层面上与SDGs实现对接,将有关项目融入各国政府的国家与地方发展议程,不仅能推动实现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同时大大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形象和国际话语权,最终实现习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走向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是地球第三极、是亚洲水塔、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简称“第二次青藏科考”)国家专项,定位于环境变化与影响及其对策,围绕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变化及其影响这一关键科学问题,聚焦西风—季风协同作用、亚洲水塔变化与影响、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变化、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与适应、灾害风险与应对等问题,重点考察研究过去50年来环境变化的过程与机制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目前,第二次青藏科考在亚洲水塔失衡、青藏高原固碳功能与变化、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变化、川藏铁路沿线灾害应对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青藏高原矿产资源远景评估、青藏高原人类适应历史与绿色发展建议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为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居住区的水环境系统建设是生态居住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对自然界水资源的了解,合理开发和建设生态居住区的水环境系统,已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建设生态人居为目标,在对居住区水环境系统的构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水环境系统的规划和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15世界可持续发展年度报告》是在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多年的研究积累中,应用系统学的理论与方法,针对联合国开放工作组提出的目标组合,进行了独立的评议,并在以下6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1)整体推出了"可持续发展科学"(Sustainability Science)的中国学派和对于可持续发展科学体系的完整阐述;(2)应用独立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拉格朗日点理论,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三大平衡"(自然平衡、经济平衡、社会平衡)所需的时间作为依据,在世界上首次定量计算出主要国家实现可持续目标的时间表;(3)针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开放工作组"的目标设计中"不分国别、不考虑发展阶段、无选择性排序、不明确共同而有区别责任"等缺失,重新对全球五大类国家,提出了各自更加科学的目标组合;(4)坚持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系统学方向",应用拟定的指标体系,首次定量计算出全球192个国家(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5)应用独立创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测算了世界各国的"可持续发展净资产";(6)对世界2015年后发展议程可能遭遇的全新挑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文章将对世界可持续发展"从认识走向理论"、"从号召走向落实"、"从行动走向科学",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土流失是各种生态问题的集中体现,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在分析治理经验与当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发展虽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但始终贯穿其中的成功做法是:将水土流失的有效控制和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寻求两者同时受益的"结合点",基于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相应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