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电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动画艺术的发展带来的产品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在这种形势下,借助于动画艺术实现黎族文化的传承,能够充分发挥动画艺术在民族文化方面的传播优势,实现对黎族文化时间和空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靖西市位于广西西南部,是中越边境的一座小城镇。每年端午节,靖西市都会举办壮族端午药市活动,药市期间的主要活动有药王祭拜仪式、中草药交易、壮医药知识交流、民俗文化表演等,这些活动蕴藏着靖西人民饮水思源、传承壮医药文化、传播壮族传统民俗文化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海南省管辖海域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海南渔民是世界历史上唯一连续开发南海的特有群体,南海是海南渔民的"祖宗海"。海南渔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海洋民俗文化。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海洋强省"战略及海南自由贸易区港逐步实施,海南在中国南海的地位举足轻重。进一步系统归纳总结海南海洋民俗文化发展历程,深度挖掘海南特色多元海洋民俗文化,有利于增强国民的海洋意识,提升海洋民俗文化的影响力,进一步促进海南社会文化发展,逐步提升海南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了微时代冰雪体育文化传播的价值、异化与消解。研究表明,冰雪体育文化微传播的价值特征体现在迅捷性、草根性和围观性等。价值异化体现在:在传播内容上,存在文化内涵与精神道德缺失;在传播形式上,存在过分技巧化与随意性;在传播效果上,存在信任危机乃至突出事件的可能性。建议: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质;整合传播资源,创新传播形式;建构监管机制,提高传播质量。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之下,如何对我国经典进行传播并且建立中国传统文化自信成了我国对外交流与文化传播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对我国优秀文化作品进行翻译并传播成了建构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方式。辜鸿铭作为翻译天才对于儒家经典的翻译受到了欧洲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喜爱,同时也为中国传统文化自信的建立做出了重要建设。本文立足于文化自信的角度,通过对辜鸿铭儒家经典翻译进行分析,对经典翻译与文化自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将传统水墨元素运用于动画创作中是我国动画创作发展、传统优秀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冲击,我国本土动画产业影响力逐渐弱化。因此,本文围绕传统水墨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运用展开探索,论述关于传统水墨元素融入动画创作的必要性以及动画创作中传统水墨元素的传承与创新,最后基于多角度展开运用探究,以期推动我国水墨动画创作走上新的发展道路,将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发扬和传承。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动画艺术创作获得了革新。传统动画与数字化制作手段相结合,从制作上、传播与发售上皆出现极大的变化,动画艺术创作的审美也在新媒体时代下发生改变。本文将从新媒体时代对动画艺术的影响入手,探究其艺术创作与审美需求。其中动画艺术创作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创意制作革新、表现形式的创新两个方面,审美需求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审美感受的重构、动态性需求、表象需求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丰富了我国居民的精神生活,同时也提升与拓宽了当代教育资源的传播效率与传播范围,多维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但与之相对应的是互联网技术的持续进步也加剧了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价值、道德观念等也会随着网络文化的多元发展变得更加复杂。因此需要相关教师加强对网络文化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进而结合当代学生的实际需求,革新教育手段与教育观念,强化对大学生思想上的正向引导。  相似文献   

9.
菏泽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民俗风情。伴随社会经济发展,现代生活模式的普及使得很多菏泽地域性民俗文化走向式微,很多人对家乡传统文化感到陌生。基于此,本文旨在弘扬地域优秀传统文化,探寻民俗文化资源的现代性转化。儿童插画具有易懂性和较强的趣味性,符合大众审美乐趣,受众群体较多,因此采用儿童插画形式展开研究,探索民俗文化资源发展的同时也拉近民俗文化与儿童之间的距离,进而达到增强文化自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文化符号是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经过时间洗涤沉淀下来的历史精华,有着重要的内涵和深层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符号也在不断地扩展。动画角色造型是文化符号体现的载体,具有传承文化符号的作用。动画角色设计中,中国文化符号为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和素材。在如今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在中国文化符号的呈现中对动画角色的深入表达值得每个动画人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1.
语境理论的新发展--认知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境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语境是动态的,在言语交际中是一个变量;理解言语的过程就是在语境与新信息之间所作的推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语言具有文化功能.语言交际总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进行.文化语境下的翻译的重要性在于对翻译的制约和影响.通过分析文化语境涵义的传译,旨在指出译者应建立文化语境意识,正确分析不同的文化语境,避免由于忽视对文化语境的考察而造成的误译.同时,还应重视文化语境在翻译教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略地陈述了阅读理解中对语境的理解以及语境的作用,着重探讨在英语教学中阅读过程中运用语境,加快阅读速度,增强阅读理解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墨家和谐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墨家把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并为此提出一系列原则、方法和措施。墨家重视科学技术、建立"大同"的社会政治制度、提倡"兼爱"的道德伦理思想,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墨家突出利益调节功能,重视论辩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墨家和谐思想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借鉴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语言学理论的发展,范式转换已经成为现代语境问题研究发展的主导方向,也是现代语境理论发展的宗旨和实质。这种转换要求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语境研究模式,表现在:在研究对象上,从言内语境到言外语境;从语境构成上从一元语境到多元语境;在语境特征的认识上,从静态语境到动态语境;在语境的存在方式上,从预设状态到生成状态。深入探讨现代语境研究的范式转换,不仅可以使我们深入理解语境研究的主题、特点及发展趋势,而且对于语言理解、言语交际、语言教学的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全民教育在经过数年的发展过程中,偏重数量、忽视或者无暇顾及质量,最终导致教育质量偏低,于是世界各国把教育的发展重心转移到在普及的基础上重视提高,发展有质量的全民教育的轨道上来,让人人享受优质教育成为全民教育新的目标定位。本文就是以全民教育为背景,对优质教育理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实践的措施,最后展望其前景并阐述了它同全纳教育这一现代教育新理念的互动。  相似文献   

18.
在翻译中要想对原文有忠实而准确的理解,译者除了要考虑原文的语言因素语境以外,还必须需考虑到非语言因素语境对于话语含义的制约,这样才能更好的译出原语的语用意义.本文旨在通过一些翻译的实例,来具体分析一下非语言因素语境之一的情景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情景语境来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语境是目前学术理论界常用的名词,也是当下人类面临的生存境遇。情感策略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目前在中学的各科教学中应用较多,在各层次办学单位的英语教学中也得到广泛推进,而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却鲜有先例,现将其放到后现代语境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情感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证实后现代语境下情感策略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吸收。  相似文献   

20.
文学语言在具体的作品中作为文本而存在,它总是与社会文化形成一种互文性的对话关系.要揭示文学语言文本的文化意义,重要之点是进入语境,把文学语言文本放到语境中去把握.文学语言随时代的变迁而变迁,文学语言文本与社会文化之间互动与互构.揭示文学语言文本的意义,重要的是放到"文内语境"和"文外语境"中去把握.语境大体上可以分为语境1、语境2和语境3三个层级.文学语言文本受社会文化文本的制约,它同时又丰富了社会文化文本,形成新的社会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