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湖南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相对发达的高等教育之间的矛盾必然会引起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不强、结构失衡等问题。实现湖南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需要立足湖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提升湖南高等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结构,打造湖南高等教育的核心增长极,创新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拓展湖南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制度空间。  相似文献   

2.
基于Matlab的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均衡性的量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当前东中西三大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调查,从区域高等教育布局以及优质资源的分布两个方面分析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性。利用Matlab软件、基尼系数的理论,对相对人口的区域在校大学生人数和优质高校资源配置的平衡性进行量化评估,并提出了缩小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差距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基尼系数及泰尔指数评价2019年我国四大区域及总体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性,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计算各省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基尼系数的计算发现,东部地区及总体的教学仪器设备投资及授予研究生学位数的基尼系数均已超过警戒线;从泰尔指数贡献率来看,各项指标泰尔指数贡献率都是地区间差异要显著大于地区内差异,说明高等教育资源主要是四大区域间分配不公平;从DEA分析看,我国近一半的省份存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无效的情况,配置不均衡现象较为突出。政府应着力改善我国四大区域之间及区域内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结构,在促进公平的基础上,提高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4.
客观识别我国各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力个性优势,对于提升我国区域高等教育特色及发展水平有重要的促进意义。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中(未包括港澳台),有22个区域具备显著个性优势特征,5个区域具备一般个性优势特征,其他4个区域缺乏显著个性优势特征;基于各区域高等教育个性优势可知,陕西和重庆两个区域的高等教育竞争力具有优良竞争优势,而山西和内蒙古两个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力相对最弱。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总体及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力,应在宏观上引导区域高等教育个性化发展,鼓励探索高等教育发展新方向,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高等教育个性化发展模式,有针对性颁布实施彰显个性优势的高等教育管理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对我国31个省区的高等教育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辽宁省高等教育竞争力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提升辽宁省高等教育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应该是:稳定高等教育发展规模,提高教育质量;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拓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加强高等教育基础建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相似文献   

6.
在对我国31个省区的高等教育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辽宁省高等教育竞争力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提升辽宁省高等教育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应该是:稳定高等教育发展规模,提高教育质量;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拓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加强高等教育基础建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区域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与社会贡献之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资源配置越好,其社会贡献越大,资源配置与经济贡献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即资源配置好未必经济贡献就大,经济贡献大资源配置未.必就好;提高高等教育社会贡献率既要注重高等教育规模,还要注重高等教育结构,更要注重高等教育的知识创新能力.提高高等教育的内部贡献率既要考虑类型结构和层次结构,还要兼顾办学条件.在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改善高等教育的结构比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更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的经济贡献率.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东、中、西三大生态区域在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出现的区域不平衡现状,文章对高等教育生态区域的资源配置依据进行探讨,并对资源配置提出调整三大生态区域内高等教育资源的生态布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强东部与中西部高等教育资源整合,实现三大生态区域的优势互补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地方高校如何走出误区科学定位   总被引:64,自引:0,他引:64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浪潮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积极探索高等教育科学合理的定位将关系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的科学定位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到建立自身优势,服务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地方高校要从科学定位入手,在培养当地急需的人才、加速科技转化、优化当地资源配置、形成地区优势产业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一、高等学校科学定位高等教育多样化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它是…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而高等教育区域化也终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提高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力,对区域高等教育综合竞争力进行全面考察,不同地区高等教育的资源做优化配置,制定合理的区域高等教育政策尤为重要。文章对中国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力进行评价概述,发现其评价实践存在重内部、轻外部,重个别、轻整体,重实力、轻潜力的问题。在评价过程中,应建立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力数据常态监测机制,启动实施顾全面、重平衡的评价指标体系、发展成熟的中介评价机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期更好地推进我国区域高等教育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论新建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体系及其培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之一。新建本科院校的地位、功能和使命决定了其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有其独特性。新建本科院校要致力于探索自己的办学理念,科学定位,特色强校,以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进而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系统化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社会竞争力,对高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产业需求,明确高职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定位,分析归纳学生就业岗位和职业核心能力,研究了基于生物制药工作岗位的"1平台+4模块"课程体系、"三级实训,三段实习"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和依托特色专业文化的综合素质教育体系,从而推进高职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方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受其地域性特征影响在与其他重点高校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而培育地方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应通过转变观念、科学定位、加强学科建设和管理创新等策略,逐步打造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区域旅游产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区域旅游形象优劣的竞争。塑造良好的区域旅游形象,是增强区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而良好的区域形象的塑造要靠大量的人才培养与引进。创造良好的旅游产业运行机制,是发掘人才、吸引人才的基础。良好的机制又是区域形象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通过对有代表性意义的反映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因子分析,证实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两者可以互动发展。针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提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泛珠三角”条件下, 川、粤两省的区域总体竞争力具有互补性, 产业协调发展具有互助性,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基础具有互动性, 可持续发展具有互依性。因此, 川粤两省在产业与投资、商务与贸易、旅游、劳务、科教文化等领域进行广泛的区域合作, 以达到进一步提高川粤两省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陆敏 《成人教育》2011,(10):75-76
“四化”是指教师本身专家化、教学方法个性化、专业教育人文化和学生学习研究化。“四化”措施可以使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从而使成人教育在整体教育事业中具有良好的竞争态势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有着内在的需求和动力,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政府制定的激励政策及各自的利益诉求被充分尊重和满足的条件下,可实现政校行企协同创新高职育人模式,共同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Since the late 1980s, there has been a resurgence of regionalism in world politics. Prospects for new alliances are opened up often on a regional basis.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regionalization is becoming evident in higher education, with both awareness and signs of a rising ASEAN+3 higher education community. The quest for regional influence in Southeast Asia, however, has not been immune from controversies. One fact has been China’s growing soft power. As a systematically planned soft power policy, China is projecting soft power actively through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region. Yet, China-ASEAN relations in higher education have been little documented. Unlike the mainstay of the practice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that focuses overwhelmingly on educational exchange and collaboration with affluent Western countries, China’s interactions with ASEAN member countries in higher education are fulfilled by “quiet achievers,” mainly seen at the regional institutions in relatively less developed provinces such as Guangxi and Yunnan. This article selects regional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China’s much disadvantaged provinces to depict a different picture to argue that regionalization could contribute substantially to internationalization, if a variety of factors are combined properly.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的区域竞争力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可以看出,除了基础设施竞争力和管理服务竞争力两个指数新疆高于哈萨克斯坦外,资源环境竞争力、经济实力竞争力、产业市场竞争力、对外开放竞争力、人力资本竞争力、科技创新竞争力六个指数均低于哈萨克斯坦,尤其是在经济实力竞争力和对外开放竞争力上差距最大,而且从区域整体竞争力上看,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相比有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