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汲取国际顶级生物医学期刊与国内医学期刊的全媒体融合出版优秀案例的实践经验,为国内医学期刊全媒体融合出版提供借鉴和启示。【方法】采用网络调研方法查询各期刊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的资料,分析比较国际顶级生物医学期刊和国内不同群体医学期刊全媒体融合出版的现状,总结国内外医学期刊全媒体融合出版优秀案例的特点。【结果】国际顶级生物医学期刊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和资源,有丰富的多媒体内容和展示方式,通过多种社交媒体进行传播。这些期刊进行集群化运营,有专门的多媒体制作运营团队。国内最大的医学期刊集群——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刊群近几年开展全媒体融合出版的探索和实践,期刊的优势和特色内容得到展示,但是与国际顶级生物医学期刊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除了期刊网站外,医科大学学报采用的新媒体平台基本上只有微信公众号,且大多数学报的公众号消息推送频率不稳定。【结论】通过分析国内外医学期刊全媒体融合出版的概况,建议国内医学期刊转变传统办刊思维,积极探索全媒体融合出版模式,加深与出版技术支持公司的合作以减少编辑的工作量,开发并扩展期刊的全媒体融合出版内容,加入平台或者期刊集群,配置全媒体专业技术岗位,培养复合型编辑人才,从而...  相似文献   

2.
App在医学期刊出版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App医学期刊数字化出版形式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医学期刊的数字化出版。【方法】 以App“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和 App“医客”为例,深入分析App在医学期刊出版中的应用现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结果】App作为医学期刊数字化出版的应用形式之一,在价格、时效性、用户需求、阅读体验和功能完善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但同时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结论】 App可以成为医学期刊数字化出版的实践形式。推进App的应用,对于医学期刊数字化出版具有较好的实践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建设世界一流期刊背景下军队医学期刊的特色化发展之路,为同类期刊提供借鉴。【方法】以《解放军医学杂志》(以下简称《解医》)的具体实践为例,通过客观分析目前军队医学期刊面临的困境以及《解医》内外部环境,结合自身定位、学科特点以及办刊优势等因素,提出《解医》在发挥学术引领作用基础之上的特色化发展策略。【结果】在建设世界一流期刊的大背景下,确立“学术引领,特色为王”的“三个核心出版”建设模式,即围绕内容创新,倡导以专家为核心的领航栏目建设、以社会效益为核心的应急出版建设以及以学术质量为核心的军事医学主题出版建设。通过充分发挥期刊学术引领作用、打造品牌特色和寻求差异化发展之路,《解医》影响力获得稳步提升。【结论】军队医学期刊应找准定位,扬长避短,走差异化特色化办刊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实现建设世界一流期刊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国际著名四大医学周刊栏目设置及对我国医学期刊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国际著名医学期刊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NEJM《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Lancet《柳叶刀》和BMJ《英国医学杂志》(简称四大医学周刊)的栏目设置及内容特色。【方法】逐期浏览2013年1-6月四大医学周刊,其中BMJ 26期,JAMA 24期,NEJM 26期,The Lancet 25期,分析101期期刊的栏目设置及内容特色。【结果】 四大医学周刊每期都包括十几个栏目,有固定栏目和非固定栏目,每个栏目根据期刊内容刊登不同数量的文章。内容主要以研究类、观点类、通信类、人文类等为主。【结论】四大医学周刊栏目设置多样、灵活、内容丰富,突出了期刊办刊特色及办刊宗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介绍国外医学期刊研究数据共享经验和《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实践,探讨适合我国期刊的数据共享方案。【方法】 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国外医学期刊有关数据共享的政策与要求,以及国内外医学期刊数据共享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结果】 国外医学期刊虽然致力于推进数据共享,但总体效果不尽人意;我国期刊对数据共享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在数据共享政策制定方面进展缓慢。期刊需要多方合作,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开展数据共享工作。【结论】 我国期刊数据共享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期刊可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和完善数据共享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医学期刊核心受众群体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用户的移动终端阅读需求和阅读体验,并利用《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平台尝试开展移动终端阅读服务。【方法】 从《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投稿系统中选取2015年4月1日至2017年10月26日在本刊发表论文的在校医学研究生、医学院校科研工作者、医生以及医学院校教师共计325名,以网络问卷(问卷星)形式分别从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阅读需求、阅读行为、阅读体验4个维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回收调查问卷325份,其中有效问卷325份,有效回收率为100%。结果显示:92.31%(300人)的受调查者愿意使用移动终端阅读医学期刊;医学期刊移动终端阅读普遍受欢迎,且更受20~40岁中青年读者以及医生的喜爱。《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尝试与数据库平台服务商合作开展移动出版服务,并借助微信公众号向核心读者群推送最新一期的论文全文、专题报道、手术视频、学术视频直播、临床科研设计讲座、科学快报和导读等内容。【结论】 医学期刊出版单位有必要开展移动终端阅读服务。以单刊模式出版的国内多数医学期刊可借助数据库平台服务商及微信等平台提升传播能力,改善阅读体验,满足用户的阅读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我国医学期刊微信视频号运营现状,探究现存问题并提出建议,为更多医学期刊发展微信视频号提供思路。【方法】 采用网络搜索法对《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版)》收录的医药、卫生类期刊名称进行检索,获取期刊开通微信视频号的情况、信息资料、运营情况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分析,总结问题并提出有效发展策略。【结果】 医学期刊微信视频号存在开通率低、信息资料不完善、运营意识不强、推送规划不够、平台活跃度不高、渠道引流不足等问题。【结论】 医学期刊在微信视频号领域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建议充分发挥新型视频媒介优势及自身学科优势,积极投身微信视频号,重视平台建设,提高运营意识,构建推送体系,并注重用户互动性及多渠道引流,提升微信视频号的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8.
数字出版是将传统出版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医学期刊出版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医学期刊数字化出版的主要形式,从数字化方式、网站建设、资源共享性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分析了医学期刊出版数字化中存在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不断将传统出版与新技术、新媒体相融合,创新出版模式;推行期刊的个性化服务,完善门户网站的建设;发展OA期刊以促进资源共享;同时建立版权保护机制,保护好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学科技期刊通过网站提供视频服务的技术和效果。【方法】 以《中华外科杂志》和《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等期刊为例,阐述期刊网站提供视频服务的实施方法和实践效果。【结果】 实践证实,医学期刊通过互联网提供视频服务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与期刊内容紧密结合的视频服务能够明显提升论文传播的效果,增加网站相关内容的点击量。【结论】 通过网络与数字技术实现医学科技期刊内容的富媒体出版,有利于提升读者对科技论文的阅读兴趣,扩大期刊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统计、分析医院主办医学期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方法】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统计的医学期刊为统计源,筛选出符合医院主办的医学期刊,通过统计期刊的特征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文献阅读,与已有研究中其他期刊的情况进行比较,提出建议。【结果】符合条件的期刊共222种。与国内其他期刊类似,医院主办医学期刊存在主管单位建制多样、出版周期偏长、各学科核心期刊占比不均衡等问题。建议同一学科不同医院编辑部联合办刊;利用医院学科优势争取优质稿源,缩短出版周期;提高基础医学论文比例,提升期刊整体学术水平。【结论】医院主办医学期刊应该走更符合自己特点的发展之路,以更好地服务医学临床与科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Chinese Medical Journal,CMJ)与国外三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美国医学会杂志》通讯类文章的差异,为优化国内医学期刊通讯类栏目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期刊引证报告》,比较2015—2016年CMJ与国外三大医学期刊通讯类文章的载文情况,分析2017年排名前10位高被引文章的特点。【结果】 CMJ通讯类文章刊载量、比例、被引频次和引用率均明显偏低;同时,对学科研究热点追踪程度低,从而导致被关注程度较低。【结论】 国内医学期刊对通讯类文章重视程度不高,所发表的通讯类文章影响力较低。应重视通讯类栏目建设,及时把握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社会热点,刊发高影响力通讯类文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CMJ)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以及《柳叶刀》(The Lancet)杂志刊文的差异,探索我国医学期刊的发展途径。【方法】 基于科睿唯安数据库,比较2014—2016年CMJ与三大医学期刊载文情况,分析期刊载文被引频次排名前10的作者来源分布情况。【结果】 CMJ的即年指标与被引半衰期都与三大医学期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同时,CMJ本国作者载文的比例明显偏高,整体引用率较低,载文国外作者大部分源于亚洲国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结论】 CMJ国内论文总量很大,但影响力不高。需要积极与国外出版商合作,加大吸引国际稿源的力度,在提高期刊国外稿件刊登比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外稿件的质量,真正实现期刊关注程度的国际化,使CMJ真正成为引领国内英文期刊迈向国际化品牌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针对《分析测试学报》稿源不足的现象,探索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方法】 统计《分析测试学报》近6年的投稿数量,分析投稿量的逐年变化趋势和稿源流失原因,从期刊建设角度提出解决方法。【结果】 结合期刊的实际情况,通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地解决稿源不足的难题。【结论】 加强组稿约稿、提高装帧设计质量、注重期刊宣传和善用激励措施是期刊应对稿源不足困境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材料冶金领域国际一流期刊Acta Materialia的办刊策略,为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提供参考。【方法】 以Acta Materialia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查阅和数据库统计,分析了Acta Materialia享有较高学术地位和学术威望的原因,总结其办刊特色和运行机制,得出对我国科技期刊的启示,并将其应用于《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JMST)的办刊实践中。【结果】 坚持办刊特色和内容高质量的方针、全球化的办刊视野和编辑出版分离的办刊模式是Acta Materialia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将其运行机制应用到JMST的办刊实践中,编辑出版分离、缩短稿件发表周期、提高编辑队伍素质和建立国际专业的编辑体系等措施能够显著提高JMST的办刊能力和期刊影响力。【结论】 针对我国科技期刊存在的问题,将国外优秀期刊的成功办刊模式和经验应用到办刊实践中,可以显著提升我国科技期刊对优质稿件的吸引力,从而提高期刊影响力,打造国际精品期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异地终审会提高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效果。【方法】 2015年4-6月,在总结《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8年来异地终审会效果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既往文献,比较异地终审会与本地终审会的差异,以及异地终审会在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及影响力方面的优势。【结果】与本地终审会相比,异地终审会专家学科知识涵盖更全面,可减小审稿的地域局限性;减轻本地编委终审压力,调动异地编委审稿积极性;更加强了编辑部与编委的沟通和联系;扩大了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提高了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结论】异地终审会可以达到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行业期刊提升选题策划质量的途径。【方法】 结合《中国环境管理》的实践探索,对行业期刊快速积累选题资源的途径进行了梳理。【结果】 行业期刊应尽可能发挥选题的集聚效应、注重时效性和可读性。《中国环境管理》的稿件质量有较大改善,同时行业影响力逐步提升。【结论】 提升选题策划质量是塑造行业期刊品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以广东省医药卫生期刊为统计源,建立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科技期刊的综合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中10个文献计量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广东省医药卫生期刊影响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构建期刊的综合评价函数。选择广东省医药卫生高校学报、外科学期刊验证综合指标,计算期刊的综合评分并且排序,将排序结果与影响因子的排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广东省医药卫生期刊影响力主要来源于3个公因子,即影响力总量因子、影响力强度因子和影响力时效性因子,分别在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被引半衰期上有最大的因子载荷。在权衡这3个因素的基础上,构建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函数。实例验证显示该综合指标体系能够较好地避免影响因子在时间、被引频次等方面的局限性。【结论】 期刊评价需要综合影响力总量、强度和时效性3个因素,既要体现期刊长期和近期的影响力,还要体现其发展变化趋势。期刊发展应当以数量、质量、时效性并重,将期刊办精办好、办强办大,注重传播效能以便学界快速获取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质量特刊对提升英文科技期刊内容质量与影响力的作用,探寻通过组织特刊提升期刊质量与知名度的内在机制与规律。【方法】 基于《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5年来特刊组织的实践,分析特刊在提升学术质量和期刊传播能力等方面的贡献,以及特刊组稿的方式、经验与启示。【结果】 期刊组织高质量特刊不仅能够吸引高质量稿件,增强期刊国际影响力,还能挖掘和发现期刊所需人才,向世界展示中国学者的学术水平,“讲好中国故事”,为期刊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结论】 英文科技期刊应抓住发展机遇,着力组织高质量特刊,逐步提升内容质量与影响力,打造中国科技期刊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