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慧娟 《海外英语》2013,(9X):156-158
广告是最常见的实用文体之一,其文本功能以及语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广告翻译的策略需要适合的翻译理论来指导。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诺德提出的文本分析模式旨在分析文本内外各种相关因素并为翻译教学,翻译评估和翻译策略制定提供依据。该文将尝试探索该模式对广告翻译的启发。  相似文献   

2.
在文章中,作者尝试以德国功能主义的翻译理论指导电影字幕的翻译过程。以电影《大侦探福尔摩斯》为例进行案例分析,探讨了字幕翻译的翻译纲要,并采用诺德的以翻译为导向的文本分析模式对原文和译文中的文本内因素和文本外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在电影字幕翻译过程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最后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为其提供了合适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罗琼 《文教资料》2013,(19):170-171
诺德提出的翻译导向的文本分析模式有助于提高译者的翻译文本分析思维能力.为翻译学习者提供分析源语文本的有效模式。在翻译导向的文本分析模式指导下,翻译教学设计需要将语篇视为交际活动,注重文外和文内因素,以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转换能力为主,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其根据自己的判断或者翻译目的选择灵活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介绍了翻译研究功能途径的起源,接着以韩礼德的语篇分析模式和诺德的文本分析模式为例,对微观翻译功能(语篇分析学派)和宏观翻译功能(功能主义学派)进行对比和分析,探讨了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及其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际化的不断深化,各大高校加大了对外宣传力度,因此校园新闻翻译成为必行之路。该文以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第二代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诺德的文本分析模式为理论指导,结合新闻文体的特点,对选自天津大学国际媒体中心新闻网站的文章为汉语文本进行翻译过程分析及演示,旨在探讨文本分析模式对新闻文体翻译的启发与指导,进而提高新闻文体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塔中恋人》的部分翻译为分析材料,讨论了诺德的"翻译取向的文本分析模式"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译者在十九大报告翻译过程中,借助诺德(Nord)的翻译文本分析模式对原文本进行了分析,根据卡式结构转换理论,重点探讨翻译过程中的结构转换问题,并针对这些翻译问题采取了相应的翻译对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诺德提出的"翻译导向的语篇分析模式",以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罗曼史与幻想小说《塔中恋人》为例,验证了文本分析模式在实际文学作品翻译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商品名称与介绍的翻译对于跨境网购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采用诺德文本分析模式,从文内因素和文外因素两个角度对商品名称与介绍进行了系统分析。基于目的论三原则,对跨境网购商品名称与介绍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探讨,建议名称翻译着重采用直译、音译和零译等方法,介绍翻译力求突出语言和文化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0.
旅游文本是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但当前旅游文本的翻译问题层出不穷。基于诺德的翻译误差四分法,本文主要从语言层面、语用层面及文化层面对汉英旅游文本翻译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译者和相关部门两个层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运用功能翻译理论指导新闻英语的翻译实践。首先,本文阐述了功能翻译理论的几个核心人物的理论——赖斯的文本分析理论,弗米尔的目的论,以及赫尔兹-曼塔里的翻译行为理论,然后着重把诺德关于翻译纲要、原文分析和翻译问题的研究运用于新闻翻译。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诺德提出的"翻译目的"理论,分析并解释电影《马达加斯加3》字幕翻译中出现的失误。总结了该片字幕翻译失误的两个主要原因:把具有显型翻译性质的字幕做隐型翻译处理;译者一味满足翻译发起人的目的而忽视了对原作者的忠诚。此外,本文认为字幕翻译需要根据电影的五个特点,充分考虑画面、声音等信道因素,避免把字幕翻译当作文本翻译来处理。  相似文献   

13.
石亿 《考试周刊》2013,(6):18-20
20世纪80年代左右,德国功能翻译学派崛起,提倡在宏观上将翻译活动纳入人类的行为活动,强调其目的性,其研究重点是文本、译文功能、翻译行为及其目的、翻译策略。该学派颇具里程碑意义的理论是:莱思的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即文本类型理论(Text Typology),弗米尔的目的论(Skopos Theorie),霍斯—曼特瑞的翻译行为理论(Theory of Translation Action)和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Function plus Loyalty)。功能翻译理论对实用文体翻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以商品的商标和旅游宣传资料这两种实用文本为例,分析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的实用文本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李权东 《海外英语》2012,(1):144-145,166
功能翻译理论以现代语言学为基础,应运二十世纪日益频繁的世界经济文化交流对传统翻译研究和服务提出全新挑战的时代背景而生,功能学派也因此成为翻译研究领域的一支主力军。功能翻译理由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曼塔里的翻译行为理论、弗米尔的目的论和诺德的功能加忠诚原则构成。在功能理论的理论基础和目的论的适用性备受批评和质疑之际,诺德提出了功能加忠诚的原则,以完善功能理论的不足,但该原则却缺乏切实的可操控性。  相似文献   

15.
一、翻译能力与过程法翻译教学1.翻译能力。要理解翻译能力,先要分清翻译行为和翻译。德国翻译家诺德认为前者指翻译者要做的所有的事,包括接受翻译任务、译前准备、制定翻译策略、选择翻译辅助手段、翻译文本以及核定译本等。  相似文献   

16.
文章立足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杰出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的代表作<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一书,对诺德的文化规约分类进行了简要论述,提出用功能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深入研究目的语和源语文化的准则与规约,可有效提高译者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7.
邱敏 《培训与研究》2009,26(10):127-129
本文在德国功能学派维米尔创立的翻译目的论指导下,探讨了电影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策略。文章分析了电影翻译的目的和电影文本的类型,并结合文献翻译、释义翻译和工具翻译策略,得出处理两种电影文本中文化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从目的论视角谈英汉电影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德国功能学派维米尔创立的翻译目的论指导下,探讨了电影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策略。文章分析了电影翻译的目的和电影文本的类型,并结合文献翻译、释义翻译和工具翻译策略,得出处理两种电影文本中文化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以莱思的文本类型理论、弗米尔的目的论、曼特瑞的翻译行为理论、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为核心思想,强调文本目的在翻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成功摆脱了传统翻译理论的束缚,转而以实现原文的交际功能为中心,译者有权选择最适合实现译文预期功能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为应用文本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为俄汉应用文本之间的翻译提供了理论支撑,能够有效解决当前俄语应用翻译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论翻译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规范的定义莫衷一是,但它具有一些基本特征:规范具有指导性或样板作用,也具有社会调节作用;规范影响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强制性;规范反映或者预设了人们的普遍认同、共识和相互期待。而翻译规范就是"译者周期性地表现出一定的偏好"。当代西方学者图里、切特斯曼、诺德和赫曼斯等的翻译规范观各有优劣,但给翻译研究以崭新的视野:翻译即一种交际行为,一种社会互动;翻译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作出决定或决策的过程";翻译和翻译活动受各种价值、规范等意识形态因素的制约,翻译研究不仅关注文本内在的问题,也要研究那些文本以外的问题:不仅要研究某个独立的文本,也要研究元文本和超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