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殷璠瑶在(河岳英灵集)中提出的“神来”之说是其论诗的最高要求。此要求具体体现为兴象、风骨、声律三个方面。(河岳英灵集)中那些兴象圆融,风骨骏爽,音律和谐之作正是殷璠“神来””理想的典型代农。  相似文献   

2.
陶翰诗歌具有"多兴象"、"备风骨"、"既多兴象,复备风骨"三个方面的特征。"兴象"的特点多存在于陶翰写景诗与部分赠别诗中,"风骨"的特点则主要体现在其边塞诗与其余的酬赠诗里,而其怀古诗等则兼备了"兴象"和"风骨"两方面的特征。作为唐人重要的诗学理想与盛唐诗歌的审美特征,"兴象"与"风骨"在陶诗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陶翰也以此入选《河岳英灵集》。通过对其文本的细读可以理解陶翰是那个时期"时代共同风格的才华洋溢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3.
《箧中集》是盛唐一部分边缘诗人生活和思想的反映,它和《河岳英灵集》都有“风骨”,且各具特色。《河岳英灵集》之“风骨”论者甚多,而《箧中集》之“风骨”少有论及。本文以《河岳英灵集》为参照,试对《箧中集》之“风骨”的蕴含与特点做一些梳理。《箧中集》的“风骨”带有“盛唐风骨”的气息,但又大大不同于它,似乎更接近“建安风骨”,又具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4.
《箧中集》是盛唐一部分边缘诗人生活和思想的反映,它和《河岳英灵集》都有“风骨”,且各具特色。《河岳英灵集》之“风骨”论者甚多,而《箧中集》之“风骨”少有论及。本文以《河岳英灵集》为参照,试对《箧中集》之“风骨”的蕴含与特点做一些梳理。《箧中集》的“风骨”带有“盛唐风骨”的气息,但又大大不同于它,似乎更接近“建安风骨”,又具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5.
作为唐人自选的盛唐诗的代表选本,《河岳英灵集》在诗型选择上,明显偏重古体,其中又以五古为最。本文对殷?的取舍依据进行探讨,认为:崇尚兴象、风骨、声律的诗学理念,促使殷?钟情古体,盛唐五言诗的成就和地位又使他偏嗜五言,前者形成取舍的主观标准,后者构成取舍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作为唐人自选的盛唐诗的代表选本,《河岳英灵集》在诗型选择上,明显偏重古体,其中又以五古为最.本文对殷璠的取舍依据进行探讨,认为:崇尚兴象、风骨、声律的诗学理念,促使殷璠钟情古体,盛唐五言诗的成就和地位又使他偏嗜五言,前者形成取舍的主观标准,后者构成取舍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论“兴象”     
“兴象”是由殷Fan在《河岳英灵集》中首次提出的一个重要诗学范畴,它与贾公彦《周礼注疏》所谓“兴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贾公彦所谓“兴象”是就明器的制作方法而言的,而殷Fan所谓“兴象”则是就诗的性质特征而言的,乃是指具有审美感兴特征而意余言外的艺术形象,《河岳英灵集》所收盛唐诗作提供的艺术形象大多兼具审美感兴特征和意余言外的特色,“兴象”这一范畴可以说是对这一显特色的理论概括,它较之“意象”更为强调了艺术形象中所包含的“意”的审美特性,殷Fan之后,“兴象”说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不少学理论批评家多既言“兴象”又言“意象”,而往往是在此“意象”更高的审美层次上来言“兴象”的,可见“兴象”是对“意象”的超越,或说“兴象”说是“意象”论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兴象”是盛唐文学理论家殷皤在《河岳英灵集》中首次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本文以理论与创作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来对殷番的“兴象”说进行研究。从创作主体入手。对“兴象”说进行重新阐释,殷璠“兴象”说的理论内涵是指一种带有盛唐诗人审美特征的具有诗人深厚的思想和充沛的情感,并且具有感发性、语言凝练自然的审美意象。“兴象”说对于矫正齐梁浮靡文风和总结盛唐时期诗歌总体特征都具有深远意义,同时又对意境理论的形成具有开启意义。  相似文献   

9.
殷王番的《河岳英灵集》总结了盛唐时期的诗歌创作 ,同时潜隐着对前代诗风尤其是六朝诗风的深入反思 ,发展并新创了“风骨”、“声调”、“兴象”等几个诗学范畴 ,影响极为深远。《河岳英灵集》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它是承接了初唐史家 ,四杰、陈子昂诸人对六朝诗风的不断矫正与引导 ,对诗歌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以至盛唐诗歌形态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试图从唐人对六朝诗风的反思入手 ,来探讨殷王番诸人的理论与实践在唐诗学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平 《文教资料》2007,(7):39-41
殷璠的文学史观,主要体现在其唐诗选本《河岳英灵集》的"叙"、"论"以及《丹阳集》的序言中.本文即对此三篇文献进行整体研究,主要探讨了殷皤对先唐诗歌创作评价的失当之处.  相似文献   

11.
在内蒙古巴林左旗存有一座千年的辽代祖州“石房子”,它由7块巨石造成。经实地考察和认真测量,一块顶盖巨石的重量约达32吨。“石房子”位于原祖州城内的山腰台址上,是辽太祖天皇帝庙。笔者就“石房子”的现状、构造、用途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考证。  相似文献   

12.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论语>作为儒家经典的文献之一,其中"君子"一词出现的次数多达百余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君子"思想在其中所具有的地位和价值.通过对"君子"词义的梳理,探讨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所具有的标准,进一步把握<论语>中"君子之道"的内涵与实质,最终落脚于君子在价值追求层面所彰显的人格魅力,这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有深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太平天国禁止棺葬。禁棺葬的原因,一是残酷的战争环境,一是木材的来源受到限制,而布衾绸缎既容易置办,也便于办理丧事,另外与太平天国的宗教信仰也有密切关系。禁棺葬的政策对太平天国统治区的宗法社会产生了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14.
从“X儿”产生理据上分析“儿”的性质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从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分析“X儿”里“儿”(指词缀)的语音、语法、语义等情况。还是从“X儿”产生的理据上分析,都证明“儿”是一个语素。从“X儿”中“X”的词性情况和“儿”在“X儿”中的语法作用以及“X儿”的整体功能等方面分析,“儿”具有如下作用:即语音标记作用、语法标记作用、语用标记作用和语义标记作用。上述作用往往交叉使用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生命”作为沈从文小说浪漫色彩的维度之一,成为研究沈从文小说浪漫情怀的重要切入点。对于“生命”这一抽象概念,可以从血性生命力、直面和体验“死亡”、至善至真的爱情、粗糙而优美的灵魂四个方面来管窥其“生命”之“理”。这种“生命”背后有“神”的痕迹,也有“庄严”的理趣,流露着作家的“浪漫情怀”。  相似文献   

16.
《唐宋词常用语释例》是一本为了解释唐宋词中的常用词和词组而编写的专用工具书,在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史上应当占有一席之地。它所取得的成绩可以纠补《汉语大词典》中的有关缺失,其不足也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17.
《理想国》中“洞喻”的教化意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拉图在理念论的基础上区分了可见世界与可知世界并确立了灵魂转向的方向。笔者主要分析《理想国》中“洞喻”所叙述的“灵魂转向”所体现出的对本体性知识的专注、德性超越的内向性及其教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19.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巢湖市融入"大合肥"之际网球运动开展的现实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并结合"大合肥"建设规划与体育项目发展相关理论对巢湖市网球运动的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对新发展环境下巢湖市网球运动的发展路径进行理论构建,为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为类似区域整合后的地区网球运动的开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